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教育学院召开
2011-12-29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2011年1月23日,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教育学院召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郑萼,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副处长刘兆武,北京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罗希尧教授、刘英杰老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马凌主任以及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赵立教授,《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另外来自北京市学校体育的特级教师、各区县教研员,以及长期耕耘、战斗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共200余人参加了论文报告会。报告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主持。
首先,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致欢迎辞,他指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是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研究群体,是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的研究共同点,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是体育教师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重要平台。他认为,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其它工作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他希望以此次论文报告会的获奖作者作为种子,吸收和带动身边的教师,形成一些研究小组或者研修共同体,通过有效的研究活动的开展,形成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推动首都基础教育体育科研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首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五届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首都体育学院赵立教授作了论文报告会综述。赵立教授在综述中指出,本次入选的论文无论从选题角度上,还是从研究方法选用上,其质量比以往都有所提高,充分说明了当今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科研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但在选题与题目表达上仍存在技术和认识上的问题,研究方法选用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赵立教授提出几点建议,应继续将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的重点攻关课题;应结合当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相关和持续的研究,反对“黑猫白猫不抓老鼠,都说自己有特色的庸俗现象”;相关部门在对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科研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要关注多单位,尤其是加强中小学同高校之间4b5af5b2dd31e75cfa0d0f6650026cd45143c8eabe76213cbb5b40b8fb3a0a63的合作,以实现人力、场地和科研资源的共享。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作了重要讲话,她对今后的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她认为,第一,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要立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努力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突出问题;第二,学校体育科研要全面科学地把握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第三,学校体育科研要不断拓展学科视野、提高研究质量和应用水平;第四,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举办,大大活跃了学校体育的学术气氛,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了学术间的横向交流,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力促进了学校体育科研水平、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师专业的良性互动。此次论文报告会共评选出了341篇获奖论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论文报告会上,其中三位一等奖获得者代表作大会发言,他们分别是:北京市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体育研修员、市级骨干教师马龙,他的论文题目是《2009年东城区小学体育学科实践类测试调研报告》;大兴七中谢学军,他的论文题目是《对初中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特征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实验小学张跃强,她的论文题目是《家长因素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他们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与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现场观众反响强烈,思维活跃,踊跃提出问题,与作者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从2010年6月,经过各区县的组织报送,多位专家的评审,最终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有46篇论文获得一等奖,106篇论文获得二等奖,189篇论文获得三等奖。东城、西城、海淀、昌平、密云、大兴、顺义、平谷等8个区县获优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