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1-12-29巩章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1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上都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政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各党的首要问题,抓好政党文化建设是搞好党纪党风的基础。只有塑造了良好的政党意识,才会深刻理解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而推进政党文化建设。
  [关键词]政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当前,世界格局瞬息万变,高速发展、重大改革使得国际关系日趋复杂而微妙,文化作为民族灵魂之所在,在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以说,政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各国执政党的首要问题。对我国而言,抓好政党文化建设是搞好党纪党风的基础。为此,各级党委、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政党文化建设,努力掀开我国政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政党意识塑造
  
  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想做好政党文化建设,就必须把握好这个核心,加强政党意识的塑造。政党意识对制度规范、组织心理、党纪党风等政党文化标志要素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形成了政党意识,政党文化建设才不会是无本之木。那么,塑造政党意识应该从哪些方而做起呢?民主意识、忧患意识和开放意识是政党意识的核心意识,因而塑造好这三方面的意识,政党意识的塑造就自然水到渠成。
  民主意识塑造。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以来,民主意识开始进入中国,民主进步分子的争相传颂,民主意识开始植根、萌芽,同时也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尊卑贵贱等阶级观念腐蚀者中国老百姓的思想,最终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奴性”的产生。民主思想如同一阵春风,将中国人民从旧社会的尊卑贵贱中解脱出来,人人生而平等,存在于世,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高低之分。在我国,塑造民主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塑造与我国国情相一致的民主思想。我国的民主并不是与生俱来,天然形成的,是一批批仁人志士用热血换来的,与美国民主意识的形成截然相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党也是民主意识的践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将进步的民主思想传播给大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找到立足之地。其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才真正地在国内形成民主意识,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民主意识更加深入,意义也更为丰富了。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中国民主的形成方式和环境与其他国家都有区别,所以中国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第二,加强党内民主思想的塑造。党内民主体现在无论在党的制度还是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人人平等,对于党内的一切重大事务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的发表意见,经过整体协商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民主是党内一切制度和原则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秘籍,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第三,注重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塑造。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政治制度。在做好党内民主的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证民主集中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忧患意识塑造。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百年来,历史雄辩地证明孟子的这句话的正确性。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轰动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以失败走下历史舞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运动的领导者缺乏忧患意识。在取得大权之后,领导者完全忘记了自身的责任和对百姓的承诺,一味追求享受。而此时,内忧外患都在渐渐逼近,最终导致光鲜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黯淡收场。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像胡锦涛同志说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记住历史的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记住不能重蹈覆辙,才能始终在历史舞台上处于不败之地。忧患意识的塑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增强忧党之心。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根据历史教训,长期执政之后忘记忧患意识的几率更大,很容易在和平时代坠入所谓的安定的漩涡里,要知道危险无处不在,所以党内的忧党之心要时刻保持。其次,强化忧国忧民之情。古往今来,凡能为世人所歌颂的都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中国共产党应该时刻怀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受到人民的拥戴,政党才能继续存在。最后,强化忧己之心。忧己之心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全党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忧己之心,全党才能共同进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开放意识塑造。政党不仅是以一个政治组织存在,更是一个社会组织。既然属于政治社会学的范畴,在当今时代主题下,政党的社会性更要发挥重要作用。和平和发展,意味着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主题而独立存在,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树立了开放意识,积极深入了解各国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国际事务中百战不殆。开放意识的塑造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具有开放意识。存在是发展的前提,开放意识进入以后,使其扩大,大力发展,既能开阔国人的眼界,又能增强政党的包容性。第二,开放意识应与我国的社会文化相适应。开放并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而是有甄别地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学到的是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文化,不能有悖于我国的文化精髓。第三,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塑造是为了更了解世界,以更为包容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以心怀世界的理智来思考问题,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推动整个世界的整体发展。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推进政党文化建设是我国政党的当务之急,是政党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把政党文化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得出一些经验,来推进政党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政党文化建设。在党的基本路线中,提到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亦是如此,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同时也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思考问题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前途。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我国政党文化建设。有了这一思想武器,我国政党文化建设才能不偏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才能不会迷失方向,始终在健康正确持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世界文化不断交锋的时代,文化之争也日益凸显,各国都在积极将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近年来,孔子在国外的大热就可见一斑。这时,我们就要仅仅抓住马克思主义,以其为标杆来甄别其他文化是否适合我国的政党文化建设。总之,在政党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一切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政党文化建设。文化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应当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推动政党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内核,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但在核心价值体系上一定是一致的。在我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是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装思想。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友好相处。全国人民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构筑适合全国人民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推动政党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政党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内容,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才是我们政党所需要的。不适合社会发展和禁锢人们思想的文化,应及时摒弃。在我国的政党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人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入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丰富文化市场。文化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推进,并将最新改革成果渗透到政党的文化建设中。在我国文化健康、顺利发展的同时,政党文化建设也会及时吸取文化改革的精髓,进而得以发展。
  
  总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政党文化建设是执政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身的文化建设应该走在时代的前端,将先进文化普及给全国人民。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进而实现和谐发展。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塑造政党意识,是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共产党对政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加深和研究的深入,我国的政党文化建设一定会有一个喜人的结果。(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