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党建思想研究
2011-12-29焦秀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5期
【摘要】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党建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的依据,二是思想路线是党的建设的先导,三是组织路线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建的关键,四是群众路线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建的原则。研究和把握邓小平的党建思想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党建思想 坚持 改善
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光辉的党建思想。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在今天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政治路线是党建的依据
党的政治路线是指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政治路线总揽全局,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主要任务,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是党的建设的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1985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进而果断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形成了“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对此,邓小平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脱离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事业,党的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就一定会出问题。由此说明了邓小平反复强调政治路线是党建工作的依据。
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政治路线的正确指引,保证了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党的建设和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思想路线是党建的先导
能否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取决于全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即使制定了也不可能贯彻下去。所以党的建设的核心和先决条件是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路线问题。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就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③,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④。进而亲自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⑤“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⑥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于1980年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的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⑦
正是因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中国在其领导下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所以,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勃勃生机的法宝。
组织路线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建的关键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总的原则和方针,其中最重要的是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是党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队伍是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具体宣传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而党的干部又是党员中的佼佼者,当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就拥有相应的权力,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人财物进行调配。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容易出现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官场腐败,欺压百姓等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导致亡党的危险。所以,从组织路线的角度看,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正是因为如此,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干部建设,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尽快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⑧并率先垂范主动提出退休以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党的干部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干部队伍。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解决组织路线最大、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⑨如何才能建设一支适应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型的干部队伍?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想法:第一,干部队伍建设要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标准;第二,特别强调任人唯贤;第三,提出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求将竞争、民主、公开和法治引入干部队伍建设中,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群众路线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建的原则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群关系、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所以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使全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越来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有凝聚力、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建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已经得到了历史验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⑩“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11}反复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还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这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命力的问题。党的领导有问题,党风不正、不纯,就必然危及党的机体,就有亡党的危险。所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能否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邓小平早就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增加了。”{12}他强调:“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3}“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14}
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才有强大的动力支撑,才能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党执政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永葆勃勃生机。坚持不改善,党必然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改善不坚持必然是放弃党的领导,都会导致亡党亡国。所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建的原则。(作者为攀枝花学院教授)
注释
①②⑧⑨{1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373、326、380、208页。
③④⑤⑥⑦⑩{13}{1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2、67、126、143、191、278、267~268、45、368、365页。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