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定位技术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2011-12-29王金辉刘春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1年9期
一、移动定位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移动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对某一移动终端或个人在某一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测定,以提供相关的位置信息,或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跟踪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这种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导航和侦查领域。
二、发达国家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运用移动定位技术的实践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移动定位技术运用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中。使用定位技术不仅对社会服刑人犯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特别针对一些严重危害性犯罪(如性犯罪、暴力犯罪等)罪犯效果尤为显著。
1 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中使用移动定位技术的现状
英美法系国家使用的是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定位系统,使用这种技术必须佩戴接收器,也就是所谓的电子脚镯,外形类似手表固定在脚踝部位,采用电子脚镯而非电子手镯,一方面是考虑避免罪犯有意或无意脱落;另一方面也有益于保护罪犯的自尊心。电子脚镯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GPS接收单元,主要功能是用于接收GPS信号,实时计算、定位、存储罪犯所在的位置,通过加密的通讯网络向有关部门报告其所在位置。同时与电子脚镯短距离联系。另一部分是类似一个射频识别卡片,外形类似一个手表形状的装置。这两个设备之间通过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通讯,接收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远处的监控中心联系。当佩戴电子脚镯的社区服刑犯人外出时,GPS接收机能够接收卫星的信号,然后计算得出犯人的经纬度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实时或间断性发送给系统服务提供商,存入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缓刑假释官或者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提供商的数据库。系统还可以设定犯人在规定的时间应该或不允许进入的区域,一旦违反就要报警:可以实时调阅某天某时间某犯人的运行位置信息;可以显示每个犯人的个人信息,一定区域内犯人总数和在室内外的人数等。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防止犯人破坏设备,当犯人把GPS接收机远离电子脚镯的距离超过规定要求,接收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报警:当犯人不佩戴GPS接收机而离开时,系统就通过会向远端报警:当犯人故意剪断电子脚镯或者电子脚镯的电压过低,接收机就会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报警。
在美国。社区矫正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主要措施。目前美国社区矫正的比例约占总犯罪人数的70%左右,美国同样也是最早使用电子脚镯对社区矫正罪犯进行移动定位的国家。对社区中服刑的罪犯,由政府统一安装GPS接收机。以伊利诺伊州为例,该州要求对性犯罪等高风险罪犯在社区矫正中强制要求佩戴电子脚镯,通过GPRS定位系统,限制其活动范围,跟踪其活动轨迹,伊州矫正局还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假释官对假释犯提供电子监控、宵禁、呼叫以及假释官之间的通讯联系提供技术支持。
2 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中使用移动定位技术的现状
相对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在社区矫正中运用移动定位技术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韩国的《有关特定犯罪人员佩带电子脚镯的法律》中规定被判处管制、社区劳役或者在侦查阶段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必要时佩戴电子脚镯,并规定了性暴力犯罪,杀人、强盗和纵火犯要求强制佩带电子脚镯。佩带时间最长达30年。
三、在我国运用移动定位技术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缓解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监督力量不足这一现实问题。
对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检察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对刑罚执行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监外执行罪犯监管工作中,一直存在着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这样的实际问题,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对监外执行罪犯在监督手段上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书面审查,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在于目前检察机关监所部门也切实存在着人员少、工作繁重等实际困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社区矫正制度逐渐完善,非监禁刑将广泛的被法官所采用,社区矫正对象的人数将大大超过现有的监外服刑罪犯数,而现有检察人员的力量远远不足。为此,将移动定位技术引入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时定位,保留证据等技术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解决检察机关办案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为检察人员最大限度地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检察监督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从而确保刑罚的准确执行。
2 有利于减少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违规或犯罪事件的发生。
社区矫正罪犯往往是轻刑犯罪,大多是财产型犯罪,犯罪的原因大多是家庭、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导致,再犯罪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我国刑法规定,监外执行罪犯在服刑期间必须服从监管机关的管理,遵守有关外出、会客等规定,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了宣告缓刑的罪犯,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禁止令的规定。在现有监管条件下,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监督,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针对特定的罪犯采用移动定位技术进行监督管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禁止令方面,我们可以在系统中根据禁止令的范围事先设定好罪犯不能靠近的区域,当佩戴定位系统的罪犯靠近相关区域,系统将自动报警。并进行记录,从而避免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情况的出现和违规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的监控能够对矫正对象的心理无时不刻地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纠正罪犯的不良习惯,有助于罪犯的改造和矫治,从而减少和避免罪犯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
3 有利于革新检察监督模式,丰富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水平。
在当前的监外执行检察工作中,无论是交付执行检察,还是监管活动、变更执行、终止执行检察,检察手段无非是书面检察,实地考察,与有关人员或组织谈话,对于交付执行的有关法律文书的传递。主要靠法院寄判决书、外地监所科寄材料等方式进行。概括起来,检察监督工作更多地停留在书面监督,监督形式往往是事后监督,监督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将移动定位系统引入社区矫正工作中,将有助于检察机关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最新状况,及时发现监督中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检察监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提升检察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四、如何运用移动定位技术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率先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了GPS定位手机的概念。如浙江省、四川省乐山市、西宁市城西区、重庆市渝北区等省市区都统一配备给矫治对象一部定位手机,要求矫治对象24小时开机,保持手机畅通,以便实时追踪矫治对象的行踪。这样的探索非常有意义的,在实践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运用移动定位技术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一是要督促立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将移动定位技术应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去。如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和区司法局联合制定的《渝北区社区矫正对象GPS定位手机管理制度》中就详细规定了定位手机必须24小时携带,保证通讯畅通等;二是要加快探索,寻找工作和技术的结合点。结合检察机关监外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实际,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定位技术的技术优势:三是要加快配套后台系统的研发。系统在功能设计上既要涵盖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监狱)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又要包括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社区矫正机构的具体工作,通过系统设计加强检察机关与执行机关的沟通和协调;四是要加大培训。一方面使矫正对象掌握接收器的必要的使用方法,避免技术设备不被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要使监管者熟练掌握后台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五是要加大宣传,增进人们对社区矫正罪犯进行定位的认同度,进而形成社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