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讲“餐桌故事”能让孩子更懂事

2011-12-29苍月

中华家教 2011年7期

  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如果这时候与孩子坦率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
  由马歇尔·杜克教授领导的“家庭讲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研究了4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处于9到12岁青春期的少年。研究人员把这些家庭吃饭时的交谈用磁带记录下来,并且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以助于判断家庭功能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进入青春期的转变过程特别关注,因为这一时期对个性和自我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餐桌上常规的相互关系,以及交谈中涉及话题的种类。他们注意到,几乎每个家庭就餐时,交谈都是由父母询问小孩当天在学校的情况开始的。最后,话题常常转向“遥远的事件”,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等。
  杜克教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了家长说什么之外,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讨论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长在父母听他们讲话时得到益处。
  让研究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中,包含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告诉他们祖父母在哪里成长、如何相遇等。此外,与孩子一起坦率地讨论负面的事件,比如亲人去世等,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性。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诉孩子负面的事件,这个时候不要假装他们不存在,实际上,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由于许多家长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杜克教授担心这样会失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机会,他说:“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机会应该被神圣地保持下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介绍中国青少年现状研究时也表示,晚餐是重要的亲子交流时间。他介绍说,据最近一次调研显示,我国有22.7%的孩子每周和母亲在一起进餐不超过二次,而每周和父亲在一起进餐不超过二次的孩子占到33.5%,同时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说心理话的家长只占34.7%。这急需家长们引起重视,不经常和家长在一起交流的孩子极易出现烦躁、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和行为表现。
  所以,还等什么?家长们可要好好利用一家人在餐桌吃饭的亲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