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黄源澧校长

2011-12-29方堃

人民音乐 2011年11期

  1956年6月,我从中央文化部调到天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担任黄源澧校长的助手,1958年暑假附中迁北京后,黄校长又同时兼任院管弦系主任,直至1960年1月,黄先生正式离开附中调到管弦系,这3年正是我向黄校长学习的3年,受益匪浅。
  黄源澧校长的一生,可以说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是我国专业幼少年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奠基人。他经常向我提到“音乐演奏人才,必须从幼年培养起”,对此,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94年11月10日他给杜家华先生的信中说:“国立音院幼年班的创建,不是个别人的愿望,而是当年弦乐界同仁共同的心愿”。他很赞扬原国立音院院长吴伯超先生,认为“吴伯超先生毅然奋起,艰辛创立国立音院幼年班,功不可没”。黄先生就是当年竭力主张必须“正式建学”、“从幼培养”的弦乐界同仁之一。1945年成立幼年班开始,黄先生就是幼年班主要负责人之一。抗战胜利后,1946年幼年班迁常州,这是幼年班最重要的4年刻苦学习阶段,胡国尧同志回忆:“当年我们在酷暑烈日下,汗流浃背,找个树荫下练琴,寒冬腊月,找个背风地,晒着太阳练琴,十个指头冻得又红又肿,仍坚持不懈。”黄先生不仅执教大提琴,而且作为教务主任,全面负责幼年班的教学工作,从上海请来各种专业的专家来兼课,他组建乐队,亲自培训、指挥、排练,一直到1950年合并到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又带领这批学生参加中国青年文工团到苏联、东欧各国做巡回演出一年多。1952年回国后,就把这支完整的乐队交到李凌同志手中,成为后来中央乐团的班底,也是五十余年后建立中国交响乐团的骨干,从1945年到1952年短短7年,他向人民交出一支功底厚实、声部完整、影响深远的“交响乐队”,那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份。
  1950年以后,幼年班改名少年班,黄源澧先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任,全身心扑在工作中,从1951年招收刘诗昆、郑伯农等51班开始(男女合班),年年招生,至1957年达到三百多学生的规模,有一个独立的校园,专业设置有钢琴、管弦、民乐、声乐、理论等学科;学制除中学部6年,还设有附小3年;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完善的文化课教师队伍,由文化课、专业课老师共同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班主任团队;教导、教务、总务、总后勤等机构齐全;创建了一套相对完善、实用的教学计划。经文化部批准,于1957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这是黄源澧先生的又一个7年,向人民交出第二份优厚重礼。他不仅为附中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国其他音乐学院组建附中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范例。
  黄源澧先生虽然调离附中去管弦系任副主任,但他对附中的影响是长远的。例如:刘诗昆中学6年是在附中度过的,1957年正是刘诗昆六年级,他参加匈牙利李斯特钢琴比赛,因其演奏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的出众表现,匈牙利颁给他一个“特别奖”,奖给他一缕李斯特“头发”的莫大殊荣。全世界仅有两人获得过这样的崇高奖励,刘诗昆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他开始,附中有数不清的国内、国际各种专业比赛获奖者。
  1959年,附中诞生的红领巾乐队是全院师生深爱的掌上明珠;中央乐团李德伦同志曾恨不得把红领巾乐队全盘端去,建立一个中央乐团第二乐队;我们的钱老,钱学森同志一个人静坐在大礼堂的观众席里,长时间地聆听红领巾乐队的排练,久久不愿离去。当时正是徐新老师带着红领巾乐队在大礼堂舞台上第一次试排比才的《法兰多拉》,为南下演出准备新曲目,不想一次合成,艺术效果颇佳。1962年暑假,红领巾乐队第一次南下,到武汉、广州、上海做巡回演出,在国内音乐界掀起一个不小的波澜。这样一个红领巾乐队,它的真正的“先行者”是黄源澧校长亲手培育起来的常州幼年班乐队,红领巾乐队的全部成员六七十人,正是50年代黄源澧校长主持的附中培养起来的在校学生。其后,一代接一代,一直发展到今天附中的少年交响乐团,它已是附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附中的骄傲。
  黄源澧先生很关心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人才的培养。1954年,新疆送来图木莉斯学钢琴,附中无条件地收下这位没有钢琴基础的维族女童。“文革”以后,她在新疆做出了喜人的成绩,担任了新疆大学的音乐系主任,培养了大批学生,有的成为新疆大学的骨干教师,有的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1957年暑期,内蒙古自治区要求附中为他们办一个内蒙班,培养一个管弦乐队和钢琴师资。黄源澧先生非常支持。派我和几个管弦老师去呼和浩特。我们到呼和浩特招了文化局推荐的二十多名学生,有弦乐、管乐、打击乐、钢琴等专业。我告诉内蒙文化局长宝音德来,“黄源澧校长说了‘内蒙建乐团不要性急,起码要经两代甚至几代人的接力培养,才能建造出一个好乐队来。’”就是这批学生毕业回到内蒙,建起乐队。到“文革”后,70年代末,附中又为内蒙招来第二批代培人才,他们都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了,经过附中到大学,培育出来一批优秀的演奏家、教育家,大大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乐队水平和教学水平。现在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那木拉(蒙)就是其中的一个。记得1957年招来的乌云其其格学钢琴,年龄不到十岁,不会讲汉话,没见过钢琴,在附中整整学了8年,非常努力,后来担任内蒙艺校的钢琴系主任。十几年以后,她的女儿来考附中时其演奏水平显然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乌云其其格高上一大节。黄源澧先生的预言是准确的。
  黄源澧先生“爱生如子”,在学生中,尤其在幼年班的同学中有口皆碑。常州幼年班时期,国民党乱发钞票,民不聊生,100元票面的法币连叫花子都不要。换制金元券后更糟糕,早晨够买一头牛的金元券到了晚上仅够买上一根牛尾巴。黄源澧先生从常州到南京国立音院领经费,一领到手务必马上背起装着金元券的大麻袋,赶紧往火车站跑,挤不进车厢,只好冒着生命危险,抱着麻袋坐在车厢顶上。这是十分危险的,因南京与常州之间有隧道,即使不被晃动的火车晃下车来,也有被隧道顶刮下车来的危险,黄先生根本顾不得这么多,一到常州就直奔粮店,把不值钱的金元券全数兑成粮米,这才勉强保住全体学生一天两稀的半饱。1949年4月,常州解放前夕,幼年班尚有六十多名学生,幼年班的老师们有回老家的,有去南方的,有奔台湾的。黄源澧和郑华彬及少数几位老师留在常州灵官庙(幼年班校舍)呵护着这批无家可归的儿童,在炮火中与学生“共生死”,迎来了常州的解放。现今六七十岁的老幼班同学一提起这些往事,都会动情而掉泪。
  黄源澧先生致力于音乐幼少年教育,十余年如一日,但他从不孤单,任何时期他总是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和多助。如郑华彬先生,这位印尼爱国华侨,变卖全部家产,回国抗日,从青木关开始,一直是黄先生最得力的后勤助手,直到迁校北京;如廖辅叔、盛雪、夏之秋、赵东元、吴伯超等诸先生以及从上海请到常州来教课的中外音乐专家们,都是黄源澧先生幼年班时期的积极支持者;新中国成立,在天津少年班、附中时期更是博得教务主任黄翔鹏、办公室主任王金贵、各学科班主任马思琚、刘培荫、禇耀武、王治隆、王连三、朱起云和日夜与学生摸爬滚打的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和工勤人员的同心协力,包括1956到1958年的俞慧耕、王正中、常韵铮和我,都是黄源澧先生的积极“支持者”。这种支持,一方面来自大家对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事业的崇高信念与追求和对三百学童的爱心,同时,还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那就是黄源澧先生的人格魅力。
  黄源澧先生对共产党和党的政策有很高的信任和敬仰。据吴元芳、黄文润、宁静、唐振汉、朱兆钰等老班主任们回忆,50年代,全校教师多次学习党的教育方针,黄先生非常赞赏“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提法。“如何树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成为全体老师经常切磋的一个重要课题。黄先生为人公正、待人谦和,做的多说的少,有功绩不张扬,淡薄名利,特别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包括尊重和爱护犯有错误的学生。黄先生的这种高尚品格,教师员工、学生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对建设附中的好校风和好学风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年附中有三个女同学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天病情发作,迈不上楼梯,她们的班主任和男同学轮流背她们上楼。附中成立50周年校庆之时,谢秀珍回忆她刚被录取初一,因病迟了两周报到,第二天上视唱课就被洪月华老师叫到黑板前,一问三不知,老师快生气了。当洪老师知道谢秀珍刚刚报到后,就叫谢秀珍下午到老师家去补课,谢秀珍说:“那天下午不但补了课,而且洪老师还留我美美地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谢秀珍说话的神态仿佛刚刚从洪老师家吃完晚餐回来似的。
  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排练厅举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附中五四班入学50周年“纪念班会”。主持人是当年的班主席麦美生同学,她左边坐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党委书记郭淑兰及副院长、副书记等人,右边坐的是老班主任宁静老师和当年五四班的辅导员刘诗昆(五一班同学)。观众席上坐的是老校长、老教师,还有当年终日蹬着三轮到各处选买便宜爽口的鸡、肉、蛋、菜的陈英武(那时他年轻,大家叫他小英武,现在已是满头白发的退休老英武了),还有长期负责出借乐谱的刘珍碧,后排坐的都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全国各地的五四班同学。会议一开始,麦美生就向老教师、老职工讲了一席感人心肺的开场白,大意是说:“我们十二三岁进附中,是你们创建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尽管你们也批评我们做错了什么,但你们恰像爹妈一样爱护我们,帮我们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好基础,教会我们学做人,学文化,学音乐,学做学问,让我们愉快地走过人生最重要、最珍贵的整整6年的成长道路。50年过去了,我们也都六七十岁了,今天我们回来了,续开50年前的班会,向你们汇报我们离校后的几十年。我首先代表我们班全体同学向你们致以最诚挚、最崇敬、最亲切的感谢,愿你们健康长寿。”随着麦美生话音的结束,她深深地向老师、老职工们鞠了一躬,很多老师和老职工眼眶都湿润了。
  告慰尊敬的黄源澧校长,你教导出来的学生已是玉树盈阶。
  黄源澧先生离开我们了,而哲人的道德风范,将在中央音乐学院衣钵相传。
  
  方堃 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