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鑫戏剧论
2011-12-29田广文李钧
书屋 2011年3期
曾纪鑫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修养的学者型作家。在他生动、丰富的文学世界中,总是饱含着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厚重、深长的思考。
《土地无边》发表于2001年,对处于城乡剧烈变动中的农村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剧作以一个老农的视角,扫描了当代农民工对“精彩”生活的期待,和“无奈”现实中的苦痛,发出了守护土地之根的呼唤。在这一历史现象的关注上,它比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等文学作品更直接、更全面。
胡佑华是一位纯朴的老农。他从未离开脚下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正如他只喜欢老叶子烟而拒斥纸烟一样,他觉得脚下的土地“有俺的根,也有你们的根,很深很深的根,是怎样也刨不走的呢”,而“外面的世界,尽是些大大小小的漩涡,一不小心,就把人给卷走了,弄得无影无踪”。亲人们以苦痛甚至是生命证明了外面世界的残酷,却没有人能理解他对根的守护,连还不懂事的小孙子都叫喊着要去美国。胡佑华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年轻人在“精彩又无奈”的城市中打拼,在斑斑血泪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苦苦地留守,这已经是中国当下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老人们最终不得不承担起拉扯孙子长大的责任,“这辈子就是你们不花钱的长工”是他们的写照,但还不是他们最大的痛。面对无法把握的明天,他们能做的只能是“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以自己老迈的身躯默默地“留住我们的根”。剧作展现的这一历史现象及隐藏的问题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在曾纪鑫的历史剧作中,《青铜九鼎》、《吕不韦》等都是深植于大量历史资料基础上的佳作。当然,还原历史真实面目只是史学家的事情,曾纪鑫在他的戏剧中传达的更多是个人的思索,这种思索总是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通,这也正是他投身文学创作而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青铜九鼎》中,反叛的三苗,其雄心、智慧、韧性和力最都非常强大,而最终却归于失败,反证了只有赢得民心,才能真正统一并长治久安的历史鉴戒,正如禹对伯益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统天下,更要统一人心才是。”其他如矿冶大师熊刚与苗王、茼女关系的改变也都传达出了征服人心、顺应民心的重要性这在今天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吕不韦》中主人公追求个人尊严、个体价值的实现,反抗既有的压抑人的秩序的人格力量,也很有现代气息。《萧何落难》用现代意识烛照封建专制的病根,反过来也未尝不是对当下社会某些人的一种警醒。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在社会思想领域,人们的个体意识进一步觉醒。但是,面对剧烈变动的社会环境和形形色包的时髦思潮,“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等精神层面的普遍困惑,却成为这个时代难以索解的重大问题。曾纪鑫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用戏剧的艺术形式做出了探索与回答。因此,他的戏剧并不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厕,而更关心人物所遭遇的具有时代普遍性的精神状况。蕴藏在他剧作中的思考,围绕着个体自我,有两条基本的存在主义式的认知,那就是觉醒的个人,一是要“在追寻中圆满自我”,一是在“选择后要自我承担”。
“在追寻中圆满自我”的认知在《寻找活法》和《吕不韦》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寻找活法》中的心理咨询师黄医生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说到底,人生就是一种寻Hsr+WjbQFnr2XacoReJPMA==找,始终在寻找,永远在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迈向生命的圆满。”他以此勉励迷惘的病人郁飞,应该换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活法。郁飞是一个富豪,但在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厌倦了现有的生活。在医生鼓励之下,他追寻适合自己的“温情与美丽”的生活方式:“不管怎样,只要用心去寻找,总会有所收获的,总比无动于衷强似百倍……不然的话,心中半点希望也没有,那可就真的一时半刻也活不下去了……”剧作思考的是在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安置个人心理和精神的问题。剧中人物给出的答案是: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其中圆满真正的自我。最终,郁飞家业皆破,却获得心灵解脱的剧作设置,彰显了精神价值对个体生存的重要性。
同样,历史剧《吕不韦》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具有明确个体意识和精神追求的人物形象。吕不韦具有强烈的个体价值意识和自觉追求。他本属于商人阶层,这种职业在当时是卑贱的,他却要梦想由一个普通商人登上高贵的台阶。因此,他千方百计、花费大量钱财将异人扶上秦王的王位,自己也因此身登相国的高位。在位极人臣之时,他却“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得到,一切都是空虚,都是幻觉。这辈子,我得抓住一点什么真实的东西,做一件传之后世的大事才行”,于是想起“立言”一途,主持编著了《吕氏春秋》一书。最终,他在不断地寻找和追求中完成了自我:“这辈子,我努力过、追寻过、奋争过……我充实地生活过,真实地拥有过,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一切,向所有天下人证明我吕不韦没有白活!还有这部《吕氏春秋》,更是我一生的骄傲!”由此他也获得了无比的自信,在面对赢政的步步紧逼时,宣称“赢政,你可以贬谪我放逐我,可你无法摧毁我”,并且决绝地饮鸩自尽。由此看来,对个体人生在精神上的圆满的追寻,是亘古以来的一种存在。只不过这一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被提起来,就显得有些振聋发聩。
人生的追寻虽然属于精神层面,却总牵连着现实的各种具体选择;而每一个选择之后并不仅是阳光与彩虹,还必须为选择的后果做出担当。这也是曾纪鑫剧作《挡不住的诱惑》与《人生是条单行道》等传达的一条认知。
《挡不住的诱惑》是男女主人公古阳春和查莉莉的人生选择和追求的故事。他们两人原本是一对大学恋人。当年,古阳春迫于现实,顺从母命,选择并娶了乡下姑娘萧冰,离开了查莉莉。他从此不得不承受夫妻由于文化和价值追求的差异而永难消除的矛盾。查莉莉当年一气之下,选择嫁给了劳模周平,做起了默默牺牲的家庭主妇。今天,曾经的校花查莉莉开始觉醒,“人,不可能永远在过去的轨道上兜圈子,特别是当梦醒了的时候”,应该“追求一种新的生活”。为了追寻自己的存在和个人价值,她走出没有温情的家庭,参加模特培训班,而婚姻电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占阳春的婚姻I乜破裂了,他辞职之后,也得到了解脱和自由。两人从各自的家庭中走出,并没有重续旧情,而是在看到了相互之问的差异后,追寻、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剧中,两人过去的选择是被动、盲目的,都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当他们觉醒后,就要做出新的选择,追寻真正的自我。这也是作家最初的对追寻与选择的认识。
在2008年发表的《人生是条单行道》中,这一认识更加丰富、深化了。该剧题目本身就形象地点出了主旨:在人生的追寻中,总是不断地面临选择,且每次选择都只能走一条路,无法回头,结果也都必须独自承担。林圆圆的爱情婚姻遭遇就印证了这一点。在与刻板、阴柔、严谨、老沉的丈夫蔡鹭的长期婚姻生活中,她感到了生活过于单调、平淡,与少女时代的浪漫想象相差太远。突然出现的江涛青春、活泼、阳刚,给她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奇妙的世界。激情奔涌之中,为了追寻新的生活,两人一起私奔。几个月后,她醒悟到蔡鹭更适合自己,又选择要回归家庭。然而,走错一步就无法回头,蔡鹭很难再继续接受她了,他说:“人生是条单行道”,“在前行的路上,还有很多选择。人生在世,说到底就是选择,事无巨细,几乎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选择”,“你选择了,要想掉头转身,回到过去,就不可能了”。面对现实,林圆圆也不得不这样感喟:“过去的一切,就像一场梦,梦醒了……就回不到过去的梦境了。”
剧作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此,它思考的触角探得更深更远。作者并没有否定林圆圆的歧途,因为这毕竟也是一种追寻,甚至是一种有一定合理性的追寻。当林圆圆表示自己后悔时,蔡鹭说:“也不必后悔,事情做了,就应该有所承担……你总算勇敢地面对了一次真实的自我,哪怕这种真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阴暗,是我们无法克服的疾患。”对此,林圆圆其实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她从现实的生存需要出发,希望回到过去,还做一个母亲、女人,但在另一方面,如她内心自己的幻影指出的:曾经单调寂寞的生活,从头再来,还会滋生新的不满,“哪怕再安定再幸福,人们都有一种不满足现状的本能与渴望,生活在别处,生活在远方,生活在彼岸,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人总是有着不断的追寻的冲动,也就意味着必须面对各种选择,只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选择,都必须去承担由此而来的后果。最后,林圆圆终于接受了曾经选择带来的后果,并且醒悟到,今后,应该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走!我想我还得走才是!”她离开了家庭,也去追寻新的自我,
在《人生是条单行道》中,林圆圆三次的梦醒、追寻和选择,揭示了实现自我的追寻并不那么简单,往往要经过“梦醒—追寻—选择——梦醒”循环往复式的心路历程。这也是当代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的普遍经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曾纪鑫的剧作并不提供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而是致力于传达这样的启示:在不断的追求和选择中,保持勇于面对真实人生的正确态度,才是nv5A0y34N086ZejvTQU4Dw==最重要的、
dpTHBy+MHCQWWeLMh33d1w== 穿过曾纪鑫剧作所铺展的世俗生活的表层,领会他对“追寻”和“选择”这两个牵连着精神和现实层面的普遍问题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我们可以体悟到他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层关怀和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来自底层,我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我写他们的世俗生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当于生活的表象透出强烈的人文意识与终极关怀……从生存的世俗抵达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显然,他的戏剧创作也是这一文学观念的极佳诠释。
曾纪鑫列中国传统戏剧艺术有着深入研究。他在戏剧理论专著《没有终点的涅槃》中这样自述:“我对中国戏剧进行了一番较为系统的研究,纵向剔抉梳理,横向中西比较,并将戏剧这一古老的舞台艺术放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与观照、探索与反思。”其中,如何借鉴民族戏剧的艺术优势,将之融入现代的戏剧创作,这一“五四”以来中国戏剧界一直关注的重要命题,也成为曾纪鑫戏剧创作的探索方向。他的剧作汲取了传统戏剧养分并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形成了流水式的戏剧结构、流行歌曲等参与生成的音乐性等特点,在表现纷繁芜杂的现代生活方面有独剖之处。此外,现代活剧对语占的注意与打磨也是他剧作追求的一个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