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山巡礼
2011-12-29万方
书屋 2011年3期
浙江定海县普陀山为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
史载普陀山的宗教活动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相传秦代安期生、汉代梅福、晋代葛洪等神仙道家人物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为梵文音译的简称,完整称呼为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华严经》载:在南方有座山名补怛洛迦,该山有位菩萨名观自在,善财童子来此参拜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此处所称之南海为古印度的南海,佛教传入中国后,附会为中国的南海(实为中国东海)。
《补陀洛迦山传》载,唐大中年间(847-860),有域外来华僧人来谒,于该山潮音洞前燔烧十指,感应观音菩萨化身为其宣说妙法,灵迹始显于世。唐成通四年(863),日本来牟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座观音菩萨像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人称(不肯去观音)宋元以降史载观音于该山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寺院香烟缭绕,香客摩肩接踵。
《悲华经》载,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为观世音。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二大胁士之一。《d3qHPLMIu3DOnheHIxEoEfWoT09J9LEbWGsZwD2qD1A=华严经》称他为勇猛丈夫观世音。其职能为辅助释迦牟尼佛陀教化众生,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普施无恩,救度世间众生于苦海。为佛教、尤其是北传佛教妇孺皆知、深受尊仰的菩萨,以致民间有(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菩萨形象传入中国的初期显示为威猛的男相,因古代女性多患难,呼救无援,又女性形象更显慈祥亲切,故逐渐形变为女相,成为人们尤其是广大女性祈求的对象。相传其现有三十二应化身相,如马头观世音、渔篮观音、鳖头观音、千手观音等(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普陀山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八庵,史称(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