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规则意识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2011-12-29刘心歌
中国德育 2011年3期
据《广州日报》2月6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出言不逊,付出637美元的代价。这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北梅斯基特中学学生维多利亚•马林斯于去年10月6日在课堂上对教师米歇尔•莱娜使用不敬语言,于是被带到校长办公室。校方向她开具了340美元罚单。马林斯辩称自己无罪,但缺席11月8日的法庭听证会,法庭裁定她缴纳罚金100美元。今年1月21日法庭发出逮捕令,她因此需再缴纳50美元手续费和147美元托收费。面对合计637美元的罚款,马林斯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那么多钱。”为此,17岁的她现在餐馆打工挣钱“还债”。
假若这件事情发生在国内,我们设想一下,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各界会怎样反应?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美国的校规,通常是由学校、家长、社区等多方参与而达成的共识,种种规定都是被各方认可接纳的,而且校规一旦确定将严格执行,违规的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家长不会替代。
这件事情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作为教师,笔者由衷地认为教育学生该当如此!因国情差异,不对此事做其它评论,只是非常认同事件的处理程序:若学生犯了错误,学校依校规处置;若学生有异议,可依法提出申诉,法院依法判决;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当事各方均照章办事,少有纠结。学生由此能切身体会到规则的严肃性,体尝到违规的代价,进而主动学习、深刻认知,从而真正适应和掌握法制社会的游戏规则,成长为法治社会的新生力量,摒弃潜规则及无规则,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目前,面对日益突出的规则教育的需求,国内还没有建立起这种多方严密配合的教育体系,但我们依然可以进行同样鲜活的规则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很好的一环。
“班级”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试验田;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讲,班级生活几乎占据了他学校生涯的大部甚至全部,许多成人的社会行为起初都来自于学生时期在班级生活中的种种体验。规则意识的纳入拉近了班级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距离,使良好的班级文化更好地成为合格人才的催化剂。
规则意识分为:了解规则、习惯规则、需要规则三个层次,伴随着班级文化,规则意识能够被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吸收,而班级文化也会因为规则意识的纳入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规则意识的纳入在班级文化建立之初能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建设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主导。在班级建立之初,班主任需要确定班级文化的特色、基调、表形式、传播方式等要素,如果把规则教育考虑在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班级文化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显化出来,首先就体现在班规的制定上。在规则意识的指导下,班规会更合理全面、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新生一进班,就一目了然,能迅速定位而进入角色,有章可循的氛围既使学生缩短了适应新环境的茫然期,又使得教师的管理规范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条件。
规则意识的纳入在班级文化的形成期能起到塑形固化的作用。
一个班集体刚刚形成时,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主体作用会集中而迅速地发挥出来。规则意识能把学生的这种能量规范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减少学生与环境(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之间的摩擦,保护学生与环境互动的热情,保证学生直接触摸到班级文化的核心,并把游走在班级文化以外的能量纳入到良性循环之中。比如,在培养班级精神的时候,学生对类似“快乐学习”的理念在理解上会各有不同,他们会非常认可快乐学习,但是可能会把“不能快乐学习”的原因归结到自身以外的因素,可能会归结为: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学校没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家长的不合理期待,没有更好的学习伙伴等等。这种不正确的认知会导致不恰当的行为,无端地消耗了学生的宝贵能量,还会导致发生不应有的对抗。而规则意识会使他们及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客观评价环境;如果环境的确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他们就会在规则意识的指导下用建设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学习”。如上所比,在不断的积累中,习惯渐成自然,规则意识就会帮助学生,使学生把自己的内心诉求与班级文化逐渐统一到一起来,并且二者相互补充、完善,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文化顺利地健康成型。
规则意识的纳入在班级文化的成熟期能起到创新示范的模板作用。
一般情况下,班级文化经历2-3学期的循环就会进入成熟期。而大、中、小学的学制是3-6年,也就是说学生要在一个班里6-12学期。学生在逐年成长,已经成型的班级文化也要随着修正、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面临多次的“破”与“立”,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规则意识的潜移默化,能使学生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善加模仿、善加约束,把自己可能发生的错误苗头约束在正确的范畴内,达成 “意外”变成“惊喜”的效果。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天马行空地乱撞。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我们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规则意识使我们走在了通往这个境界的道路上。
纵上所述,规则意识的纳入,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作用。而纳入了规则意识的班级文化,会更好地熏陶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当我们做好了“班级”这个教育的微环境,那么,有效率的教育大环境也就指日可待了。
【刘心歌,河南省民政学校,助理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责任编辑/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