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国际学生调查研究
2011-12-29周祝瑛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9期
近年来,国际学术的流动已经由传统的提供奖学金或研究经费的模式转向个人或团体的群体运动[1]。多数优秀学生自行负担经费,前往国外知名学府攻读高质量的学位或课程。以往学生大多选择前往英美等拥有世界知名大学的国家深造,现今的大学生则倾向前往新兴国家攻读学位、文凭或专业证书。[2]
以往,各国都把通过奖助学金吸引优秀外国学生作为提升国内学术质量与竞争力的方法之一。而当今各国将大量招收外国学生作为刺激经济的办法之一[3]。因此,跨国教育与其说是公共责任,毋宁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贸易[4]。高等院校、政府、私人机构与企业人士,更因其持续蓬勃的发展而各得其利[5]。同时,各国政府也依托教育主管单位或相关推广机构积极介入[6],通过增加国际学生的数量达到促进经济成长、公共外交与建构知识社会的目的[7]。世界贸易组织也就当前跨国教育的流动形态,进行了相关论述和讨论[8]。这些论述说明,通过比较新兴留学目的国与传统留学目的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可以了解新兴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9]。以中国为例,以往,中国是一个持续输出留学生的国家[10]。近年,外国学生到中国求学蔚为风潮,麦科马克的研究数据显示:1999年到中国求学的国际学生不足4.5万人,2005年国际学生人数就超过14.1万[11]。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也是同样的情形。
台湾地区的留学趋势反映的是传统东亚模式,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台湾大学毕业生前往美国和英国留学,但台湾地区却难以得到外国留学生的青睐。外国留学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通向国际社会的桥梁。来台求学的留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地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台湾地区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力量与能力。2006年仅有3 263名留学生来到台湾。2007年,来台湾的留学生总计有17 420名(含攻读学位的学生、交换学生与汉语中心的学生)[12]。在2001~2005年的5年间,从中南美洲到台湾求学的留学生人数增加了208%,同时来自欧洲的留学生也增加了95%。不过,在所有的留学生中,越南学生数量最多,其次是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美国的学生。风靡全球的汉语学习热潮是推动留学生来台的关键因素,台湾地区优良的师资、高水平大学以及地区政府教育部门的奖学金亦功不可没[13]。
一、推与拉的概念
相关研究机构及人员已经确立了一套检验国际学生流动趋势和模式的“推拉理论”[14][15][16][17][18]。这些研究说明,国际学生的决策始于出国留学的决定,终于选定留学目的国的学术机构。研究人员打破国界的藩篱,研究了学生本国的推动因素与影响留学生选择特定教学研究机构的拉力因素。[19]
阿加沃尔与温克勒研究发现,近年美国国际学生注册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增加以及学生在本国已有多种选择机会[20]。这种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