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光影世界插上音乐的翅膀
2011-12-29王昕
中国教师 2011年8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电影艺术被称为“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音乐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国际语言。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善于表现节奏、抒发情感,它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感染力和启迪力。而在有声电影中,它又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抒情手段,是电影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了解电影音乐的蒙太奇方式,体会音乐与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对已经有了一定电影欣赏基础的学生而言,不仅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系统学习了“视觉”元素之后,必然要对“听觉”元素进行赏析。
2.本节课属于影视选修课程的第五讲,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影视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具备了分析、解读电影主题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罗马假日》《无间道I》《英雄》等影片中音乐的欣赏,师生会生发出很多共鸣和有待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影中声音元素的构成、音乐在电影中丰富的表现力以及一些电影欣赏中的音画术语。
2.能力目标:学会评价优秀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能够搜寻并鉴赏电影作品中的音乐美。
3.情感价值观:能够领会影视音乐所传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基调,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情节冲突、蒙太奇、色彩运用等多种电影表达方式,其实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类型,就是电影中的视觉元素。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一直都说看电影是一场“视听盛宴”,所以光了解视觉元素还不够,还要了解电影中的听觉元素。因此,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单元,它就是电影中的听觉元素,看一看电影中的音乐符号是如何给光影世界插上神奇翅膀的。(板书:给光影世界插上音乐的翅膀——电影中的音乐符号)
2.了解电影中的声音元素
(1)引导学生观看电影《英雄》中的一段视频,请同学说一说都发现了哪些声音元素?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简单归类,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即电影中的音乐。
生(纷纷发言):鼓声、对话的声音、兵器的声音、雨声、人踩在水上的声音、对话的声音……
师:很好!这些全部属于“声音元素”,现在我们来给它们归归类。第一类,人说话的声音、对白、旁白,我们叫它“话音”;第二类,雨声、兵器交接的声音,叫做“音响”,它包括背景音和环境音;第三类,鼓声、乐曲声,被称为“音乐”。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3.感受音乐的表达力
(1)听三段乐曲,说说每段乐曲要表达的是哪一类情感。
(2)师生讨论后小结: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本身就具有表现的张力,它是可以传情达意的。
4.结合视频了解音乐和影像之间的关系
能够传情达意的音乐配上有内容的画面,会发生怎样有趣的化学反应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音乐和画面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
(1)欣赏电影《无间道I》中的两段视频,提醒学生关注影片中的音乐和影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第一,回忆一下片段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的,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第二,电影配乐所传达出的是怎样的情感?第三,音乐和影像之间呈现出怎样的相互关系。
(3)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师生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视频一:
生:这一段讲的是,梁朝伟作为警方的卧底要查出毒贩安插在警方的卧底。这时毒贩的卧底就在他的前面,他只能看见背影。那人走得很快,他一直追。这段音乐就渲染了这种紧张的氛围。这时,电话突然响了,气氛就更紧张了。
师:分析得很准确。情节是双方的卧底都想揭露对方,音乐给人的感觉是紧张而急促的。那么,音乐与画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音乐是随着人物的心情变化而变化的。
师:非常好。两者是同步的。(板书)这是音画组合的第一种类型。
视频二:
生:黄警官摔到的士上,忽然就响起了特别空灵飘渺的歌声。梁朝伟的表情就变得特别空洞迷茫,仿佛整个人一下子就崩溃了。彩色的画面就突然切换成以前他作为学生或卧底时与黄警官相处时的情景,就仿佛他不能相信这个人就这样突然死了。同时歌声就这样不急不缓地进行着,就仿佛他沉浸在巨大的悲哀和空洞之中,身边激烈的枪声在他的脑海中没有激起丝毫涟漪。激烈的枪声和歌声却没有丝毫的不和谐感,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那些回忆对他来说才是真实的,外界的混乱和嘈杂仿佛都不存在了。
师:分析得真是很精彩!掌声!我们来梳理一下。先说画面传达的内容,黄警司被黑帮从高高的天台上扔了下来,就在梁朝伟的面前摔死了。这对他的冲击特别大。影片用黑白色调表现了回忆部分,说明他和黄警司的感情特别深。而且,我们还知道此时只有一个人能证明他的警察身份了,就是黄警司。接着是警匪之间的枪战。这都给人一种命悬一线的紧张感。另外,音乐却空灵飘渺。这与主人公心中的百感交集、激烈的枪战貌似构成了一种不和谐,但在深层它其实是和谐的,是主人公心灵痛苦和冲击下半空白状态的表现。这里有不和谐,又有和谐。这就是音画的第二种组合方式:音画对位。(板书)
5.小游戏:连连看
(1)教师提供两段电影视频和五段音乐插曲,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对视频、音乐进行搭配组合。小组之间分工协作,1~4小组给电影《站台》配乐;5~7小组给电影《黄河绝恋》配乐。
(2)开展小组讨论。
(3)学生分别展示配乐效果并说明选择该音乐的理由。
实录一:《站台》小组选择音乐“妹妹找哥泪花流”,这是因为这首歌有时代感,与影片中出现的“喇叭裤”和“自由主义”等元素一致。
实录二:《黄河绝恋》小组,一开始是小提琴独奏,音乐比较悠扬,再配上男主人公沧桑的表情,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后变成了合奏,音乐强烈,更利于抒情;此时画面正是澎湃的黄河水,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思念,以及对牺牲烈士的怀念、颂扬和崇敬。
6.总结电影中音乐的作用,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
(1)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电影中音乐的作用。(板书:渲染氛围,抒发情感,表现主题)
(2)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在讲“蒙太奇”一课时,我自己做的一段视频——《快乐还是烦恼?这是一个问题》,这里有蒙太奇,也有配乐,而配乐的目的就是想说明“学习与你的快乐同在”。因此,这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仿照这个视频,自己也尝试做一个视频短片,从自己的照片中选出一组并给它配上能够表现自己性格特点的音乐,题目就叫做《我型我秀》。
7.板书设计
第五讲:给光影世界插上音乐的翅膀——电影中的音乐符号
1.声音元素:话音音响音乐
2.组合类型:音画同步音画对位
3.电影音乐的作用:渲染氛围抒发情感表现主题
五、课后教学反思
开设电影选修课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开设之初我的知识储备不足,基本是边学边讲。很多电影欣赏方面的专业知识我都需要在自学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选出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部分,再遵循知识本身的逻辑将它们有条理、有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这样一遍下来,在愉快地观影和与学生交流中,我自己在影视欣赏方面的能力也获得了不小的提升。
当然,在开设选修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走过一些弯路。比如,视频资料不足。课上用的影音资料均为我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源,在教学时需要自己对其进行剪辑加工,费时费力,备一节选修有时要耗去一个周末的时间,有时效果还并不理想。如果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共享就事半功倍了。又如,学生的欣赏水平相差悬殊,使得最初阶段教学目标的设定偏高,课堂效果沉闷。因为是电影选修,很多学生选择的原因仅仅是觉得可以看电影,很好玩、来放松一下,并没有更高的追求。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尽量选择一些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热播影片加以分析,努力做到兼顾满足兴趣、提高能力两种需求,尽量让每一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愉快观影、各有所得。总而言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无比愉快的,即使再辛苦也都值得。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会继续在光影的世界中徜徉,收获更多的美好时光和知识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