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
2011-12-29姜天海
中国教师 2011年9期
创新与质疑——教育改革双动力
编者按: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代表不仅继续关注教育公平、考试改革、教师待遇、学生就业等常规教育问题,而且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教育热点问题提出了新的提案,如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仿照“经济特区”建立“教育特区”、国学不要进入课堂、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等。本期《热点争鸣》栏目从支持方与质疑方的角度出发,展示了社会各界对于三个最受热议的教育提案的不同看法,同时邀请到专家学者为各提案进行专业点评,以期与读者共鉴。
辽宁省抚顺市李时寨朝鲜族小学校长金竹花:
“我们国家要为学前教育立法,同时把三年的学前教育列入到义务教育阶段。”
支持方:
全国人大代表、雅士利董事局主席张利钿:我建议应该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我所在的城市,学费便宜的公办幼儿园少之又少,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民办。这些民办幼儿园大部分办学环境差、教育质量差,有些甚至是无证经营。而那些稍有点名气的民办幼儿园,又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现在不是流行一个冷笑话嘛,“上什么学比上大学还贵,答:上幼儿园”。所以现在城乡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小孩的幼儿园教育状况确实让人比较担心。我想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把学前教育切实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把学费降下来。(引自http://news.qq.com/a/20110307/001526.htm)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将学前教育纳入儿童福利更科学,更可行
我部分同意,我同意是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至于投入的方法方式,可以从儿童社会福利的角度进行。也就是说所有的幼儿园都由国家担负教育经费,如果上幼儿园,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如果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幼儿园,国家给予适度的补贴。这样和义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义务教育有一个强制性。如果把其纳入义务教育,也就是说我办了幼儿园,家长就不能选择在家自己照看,就必须来,如果不来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所以我个人觉得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将学前教育纳入儿童福利这样的保障体系可能更科学,更有可行性。
至于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分步走。要加大对公办福利幼儿园的投入,幼儿园支撑下去不是完全靠幼儿园孩子缴费,而是国家给予适度的投入,包括那些符合法规的私立幼儿园也要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国家应重视学前教育,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对重点群体应给予保证,比如怎样使留守儿童得到好的教育,怎样让流动人口的儿童也能进幼儿园。建议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缓解压力。(引自http://china.huanqiu.com/lhbd/gdxw/2011-03/1556780.html)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
我觉得金校长代表了一线工作者的体会和多年的经验,他们所做的各种措施、探讨,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应该把义务教务更好地贯彻下去,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我想代表全国的家长呼吁政府把这笔钱拿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个民族不重视教育,哪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热心网友:规范的学前教育体系会更好地保障孩子的成长
幼童在幼儿园死亡,园长骗家长说,你儿子是走丢的。4月1日,云南省玉溪市发生一起幼儿死亡案件,但案件背后却令人扼腕。孩子生命定格在1岁零8个月。警方说,他因异物阻塞气管导致窒息死亡。为逃避责任,老师没通知家长就把孩子埋了。可怜的孩子。
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出现。听说要普及义务教育了,可是在是普及高中教育还是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上又有了分歧,为什么就不能都普及了啊……如果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每个儿童都有正规幼儿园可上,这样的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质疑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我并不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国家能投入的财力有限,这样的建议并不实际。世界上学前教育投入最高的是丹麦,占整个国家GDP的2.1%。占教育经费比例最高的是匈牙利,学前教育占其整个教育经费的14.7%。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只占教育经费的1.2%。所以从教育经费总投入来说,我觉得国家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目前,公办幼儿园和企业办幼儿园的总数量在下降,公办幼儿园只占整个幼儿园的35%左右。所以幼儿园应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办园为主导的体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进入公办幼儿园,提供一个相对优质的、比较均等的学前教育服务。
另外,我们也应鼓励各种机构来办幼儿园,包括企业、工业组织、慈善机构。同时加大投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那么企业办的、民办的,我觉得都允许,我也不太赞成马上给它先封顶。因为办园有不同的标准,对那些办的非常有个性的、非常特别的、成本非常高的民办园,没法封顶,首先要对它进行成本的评估。(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在学前教育总体不足且优质教育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不能贸然列入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有强制性,不符合有些家长希望自己来培养教育孩子的现状。学前教育若列入义务教育,幼儿园就由国家负责建设而且免费。但是如果学前教育机构不发展到一定量,贸然列入义务教育会引起资源上的恐慌。此外,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家长就必须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或祖父母看护孩子更有利于其成长,并不想送进幼儿园。(引自http://news.163.com/11/0311/03/6UR852K900014AED.html)
青少年问题专家宗春山:教育投入目前无法保障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到3%,也就相当于10个人在抢一个烙饼吃,如果把学前教育再纳入到义务教育里面去,那就15个人抢一个烙饼吃,这五个人还是更小的孩子,还能多吃点。所以这么一看,这张烙饼可能根本就喂不饱那么多人。
要解决现在“幼托难”的问题,鼓励企业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我们小的时候,上的是单位的幼儿园,现在我们的企业几乎没有人办幼儿园了,所以可以鼓励一些大的企业来自办幼儿园。另外,我觉得要限制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设定收费上限,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们入园,也保证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网友“巴学园园长”:对于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持坚决否定态度
社会上“上个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的声音日渐高涨,面对入园名单,家长们体会着“范进中举”的感觉。应试教育的下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都加剧了入园的恐慌感。根本措施还是政府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本刊特约评论
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庞丽娟:学前教育首重普及
这几年,百姓期盼孩子能上一个幼儿园,特别是能上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幼儿园,这个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幼儿园招生通常又是在夏季,百姓顶着炎炎夏日,昼夜排队,甚至排上一周,像有的家长打着太阳伞,或顶着毛巾,带着躺椅,在幼儿园门口排好几天,甚至排一个礼拜。而且这样的情形不是在一、两个地方的个别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心里也挺着急的,我是搞基础教育,搞学前教育,我们也同样非常期盼着学前教育事业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更快的发展。如果可能的话,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满足百姓的愿望和期盼。我这几年带着几个课题组也正在着力研究这个问题,试图为政府解决这个问题、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我想政府也正是感受到了百姓的这种需求,非常重视并要大力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去年出台了“中长期教育规划”,出台了“国十条”,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到一个更加重要和迫切的位置,要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近期要出台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加大投入等等,正是接收到这些民意,并且积极回应民意的需求。
大家普遍希望每个在学前阶段的孩子都有上幼儿园的机会,我想这是希望我们的学前教育能尽快实现基本普及,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我这几年也一直在呼吁,用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在90年代中末期,很多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也非常想遏制改制风、断奶风,甚至卖园风,但是发现收效甚微,效果不是很理想,想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困难。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对学前教育性质,即公益性、教育性,对学前教育功能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还有我们怎么保障各级地方政府职责都能到位,特别是投入能到位,管理能到位,办园能到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身份、地位和待遇,包括社会保障、培养培训等等能到位,我觉得需要用立法来保障,给事业发展一个硬保障。但是我是把这个立法呼吁叫做学前教育法,希望政府和人大能共同推动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时我想说一下,普及、免费和义务是几个不同的概念。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包括城乡贫困家庭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孩子都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我觉得这是普及;接受教育的钱谁出,如果都由财政出,就叫免费;在普及免费的基础之上,如果带有强制性,必须得去,不去就违法了,那就叫义务。所以我在想,这里面是不是不仅有一个行不行、能不能、可行性财力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适宜性的问题。我们学前阶段,最主要的是保障孩子全面发展,身体的健康,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学习,同时还有情绪情感、态度、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跟小学教育不太一样,它不那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它更强调生活经验的学习,尤其是良好的情感、态度、行为、性格的培养。因此,我想孩子无疑应该接受学前教育,但是空间上是否只有学校或幼儿园才是唯一合适的,家庭就不合适,孩子不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就违法了,我们就得强制他去,可能不能这么说。我想这是为什么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根据我这几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百姓需求和国家目前财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改革、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对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国际学前教育立法政策持续做了四五年的研究,我想,当前我国正像“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或者说战略目标,是放在基本普及上。当然,我个人的想法和建议是,把着力点放在“普三”上,不仅仅是有条件的东部地区和西部一些省会城市等等,应该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学前三年教育;而且也应该通过各级地方政府的努力,加大投入,中央政府对中西部,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中央和省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包括应该尽快、尽早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更大力度地吸引和鼓励民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举办和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当中来,以尽可能地保重点,也就是我们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短板”——农村、中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能够尽快得到发展,通过地方各级政府、中央政府,还有社会民间力量,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来为全国所有地区的儿童,包括中西部儿童,尽快、尽早提供学前三年教育。让孩子们接受到学前教育,我想城乡在政策上应该有所不同,除了尽可能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控制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大政府投入补贴办园成本等等,以使所有家长承担的入园费用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还应该建立落实扶助制度,为城市中的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孤残儿童提供资助,为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试点实行落实扶助制度。我想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考虑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先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实行,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