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洁净空气

2011-12-29顾中一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12期

  冬季来临,对空氣质量的担忧让很多人开始选择出门戴口罩。最近有朋友向我咨询该买什么样的口罩,他们拿着各种欧洲标准、美国标准、活性炭、换氣阀、油性阻隔指数等稀奇古怪的名词在比较……像“非典”时期防疫人员戴的“猪嘴巴”式样的N95口罩已然成为了低端配置。
  天氣渐冷,结合氣候因素的影响,国内很多地区爨丘满是阴霾,对流少、空氣流通不够,污染物也就不容易散去,有时出门就能闻到一股异味,在户外运动的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感到不适。
  以我个人为例,平时能坐公交就不开车,周末外出,如果时间允许,15公里以内的地方我会果断选择骑车——抓紧机会锻炼身体嘛。可现在我在考虑是否骑车时会比以往多个工序,那就是查查空氣质量。
  如何查询空氣质量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到环保局网站上查询当日的数据。上周末,我事先登录北京市西城区环保局的网站,结果如下,“空氣质量状况: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空氣污染指数:105。”很多人对这并没有什么感性上的认识,那就通过对比,再去看一下美国大使馆发布的独立检测数据——污染指数接近500!直接评价为空氣有毒害,这种情况,别说骑车了,干脆连门都不要出。
  为什么两家测评机构的数据会差这么多呢?首先,美国领事馆只有一个观测点,客观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数据波动性比较大。另外,我国实际现行的空氣质量标准的许多限值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指南还有很大差距,判断依据也不同。
  以很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大氣颗粒物来说,对于粒径在10微米以下级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版的标准是日平均0.05,中国一级标准与之相符,但二级标准就变成了0.15,翻了3倍。即便参照这个二级标准,2005年检测的中国国内522个城市中也接近40%的城市空氣质量不达标,更何况一些人口密度大、受汽车尾氣、建筑施工影响多的大型城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还将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纳入了标准,要求日均小于0.025微克每立方米,目前中国还没有将之单独作为一项纳入其中(PM10本身包括了PM2.5)。美国领事馆发布的数据则包括了PM2.5。
  这种细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对人体造成危害,对美国50个州50万成年人达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的年平均浓度每升高10微克每立方米,心血管系统疾病就会增加加%,各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女性往往对于这种污染物更加敏感。
  基于对以上事实的担忧,于是很多人开始咨询应该吃些什么可以有助于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有人还拿出甘肃省省卫生厅网站上治疗尘肺的食疗方问我是否有效:“要认真总结推广省三院的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10种方法(吃猪蹄、生萝卜、生荸荠,练习真氣运行法、中药、针灸、理疗、氧疗、运动、唱歌、中医护理)治疗尘肺的临床路径等。……”
  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了,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而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起到的都是些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对粉尘的物理性预防。比如所谓的吃血豆腐排毒,无非是铁元素摄入多了氧化为了黑色硫化铁,因此大便呈黑色,让人误以为是把“毒素”排出来了。不如给出几条小建议,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1 遇到阴霾天氣劝家人尽量不要到户外做运动。
  2 粉尘多的时候(包括家里扫地)记着戴口罩。
  3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其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大氣颗粒物对机体的损伤。
  4 黑木耳、燕麦等富合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排便通畅、降低胆固醇,能减少心血筐系统的压力。
  5 保证每天1200~2500ml水的摄入。
  最后,注意保护环境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分享洁净的空氣,让人们不用再面临出门戴口罩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