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来客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12期
中国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之后,经过至少10年厉兵秣马,2011年9月29日发射重量为8,5吨“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目前正处于距地球350公里轨道上。11月1日凌晨“神八”发射升空后,经过上万公里寻觅与追赶,两个重达8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在太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开展国际性空间实验打下基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中国空间站的研制打下了基础。11月14日20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第一次太空分离、第二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分离,到二次对接锁紧完成,全程约半小时。第二次交会对接后,两个航天器再次构成的组合体,在飞行2天后分离,“神舟八号”飞船于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而“天官一号”上升到更高的轨道继续飞行,等待“神九”、“神十”的到来。
“神舟八号”总设计张柏楠介绍说,“神舟八号”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所有单机设备均为自主研制。“神舟八号”从2004年底立项到现在,研制时间不到7年,正样研制不到2年。据了解,“神八”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岁,最年轻的主管设计师只有26岁。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国际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准确测量位置和相互距离,最终严丝合缝地接合在一起,涉及大量极其复杂的技术。尤其是中国这次进行的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完全依赖飞行器自动控制以及地面遥控,难度更大。国际知名航天观察家芾姆罗宾逊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首次交会对接采取无人方案,是与美国一开始就实行有人操纵的最大不同。无人交会对接显然大大降低航天员的风险,但技术风险很大。”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介绍,这次执行的是“组合体”任务。根据工程计划,交会对接任务将执行4次发射任务。即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与之进行对接。
“这在中国航天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组合体飞行’不仅体积大,而且很难控制。如何使组合体按规定的姿态运行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这将给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带来很大难度。”童旭东说,“以前载人航天飞行一般都会几天内结束飞行,返回地面。而交会对接任务将持续两年,‘天宫一号’要在太空中飞行两年的时间,这将给控制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他表示,未来10年里,中国将在空间站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童旭东介绍说,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前后,中国航天将执行20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的介绍,2012年中国将进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目前航天员已完成了初步选拔,其中包括两名女飞行员,他们正在进行以手动交会对接技术为重点的任务训练。
德国《太空时报》指出,“神八”发射与“天宫一号”对接,是中国载人太空飞行的里程碑,其任务与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预计将在2020年全面运行。届时,在地球轨道上将只有中国一家空间站能够运行。这意味着中国掌握了长期运转和维持载人空间站的相关技术,向真正空间大国的地位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