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媒体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12期

  “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定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合力推动增长合作谋求共赢”的讲话时指出。
  “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演讲时指出。
  “房价已开始松动,但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6日表示,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两岸之间有一件事绝不能再发生,就是和平与战争的循环轮替。”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第9届《远见》杂志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在演讲时发表上述看法。
  “必须推进战略性互信,减少战略误判。”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出席第5届中美关系研讨会时,发表主旨演讲,阐述如何对待当前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
  “香港要保持全球竞争力必须背靠祖国、面向国际。”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发表2011年至2012年施政报告时表示。
  “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两岸三地开始,两岸三地的企业家和有关部门应正视和抓住这个机遇。”
  ——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在第6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根本。”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出席第5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时表示。“陈江会是最能反映两岸关系进展的指标。”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关系的和缓在施政满意度调查时受民众肯定,每年进行的陈江会就是最能反映两岸关系进展的指标。
  媒体
  《三联生活周刊》
  2011.11.4
  从比利时漫画到好莱坞电影:走进丁丁的世界
  法语里有个专为丁丁而造的词,叫做“TIntlnesque”,意为“像丁丁那样的”:像丁丁那样的头发,像丁丁那样善良,像丁丁那样幽默……为何全世界有那么多丁丁迷,从7岁到77岁,从20世纪到21世纪?
  丁丁的创造者埃尔热于1983年3月3日在布鲁塞尔去世,他的最后一个故事《丁丁和字母艺术》还差20页才能走向结局,埃尔热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未解之谜。3年后,他的遗孀授权出版了最后一本画册,这是丁丁系列的第24册,对于读者来说,丁丁已经有了形式上相对完整的归宿。
  如今丁丁从漫画中走出,登上大屏幕,丁丁的世界仍在延续着。回答最初的问题,是什么让丁丁的生命力如此持久?或许,埃尔热的话最能解释,“简单地说,因为丁丁教我们去维护那些不太正统的‘价值观念’:自觉并反对政治、经济、武力压迫的观念,爱情、博爱、和平并反对可怕的欺骗性宣传污染的观念”。
  丁丁,最完美的朋友。这个有着独立个性,勇敢、正直、嫉恶如仇,对待朋友绝对忠诚,对敌人从不妥协的漫画人物影响过许多人,他曾经是这些丁丁迷做人的目标,奋斗的目标。
  《新周刊》
  2011.10.31
  保卫社会
  “中国人不冷血。若冷血,哪有那么多对凡人小事的赞美、对正义的呼喊以及自责自省?中国社会不冷漠。若冷漠,哪有那么多自发的捐款、无偿的献血、志愿的义工和丰富感情?”但为什么当今社会上,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如温家宝总理语:“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天灾与人祸相欺,当代中国人为此吃够了苦头。佛山街头的小悦悦,是加在中国道德骆驼身上的又一根稻草。
  举国皆惊,公众的耻辱感被强力唤醒,对冷漠社会的批判与巨大的批判热情之间形成悖论:既然对道德的反思能万众一心构成同一声部,那么之前的彼此提防与伤害是怎么发生的?苏珊·桑塔格说得不错,“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它需要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小悦悦最终未能被挽救,但人们若有所改变,就有可能避免出现下一个小悦悦。《新民周刊》
  2011.11.2
  山西煤炭采空区塌陷调查:血色黑洞
  当河西的陕西省神木县,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塌陷面积高达56平方公里,毁弃耕地2377亩,而发出“生态呼救”时,河东的山西则以“近3万平方公里采空塌陷”的存量危机继续考验公众的“耐药性”。即便是从全球范围内看,很少有比山西人活得更“悬”的了——脚下八分之一的地层已被掏空,但疯狂的掘煤机还在运转。
  山西的煤炭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无可争议的煤都。60年的采煤历史,山西不少地区掏空脚底,点亮全国,卖空资源,点亮财富。这样的“煤式经济”如今面临着如下现实: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崩溃、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日趋枯竭,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爆发,尤其令人惊恐的是,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出现举世罕见的采空区。
  2011年4月至10A,《新民周刊》多次探访采空区,调查为读者揭开一个血色黑洞。
  《中国新闻周刊》
  2011.11.3
  抢救诚信
  关于诚信危机,中国已经谈了很多年,虽然说要将诚信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多年还未有一个政府官员因为讲诚信被提拔,也未有一个公民因为讲诚信获得巨额奖金。在引导公民向善方面的大力宣扬,加剧了以经济杠杆为标准的中国人的人格分裂。更多的中国人在现实的算计和奔忙中,受到的是欺骗的苦,而不是诚信的甜。
  诚信生态若此,诚信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诚信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破解的难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随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此做了部署。此间,政务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环节,被置于重要位置。道理很简单,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对公民个体来说具有莫大的示范作用,是公民最好的教材。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_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新深度》
  2011.11.8
  湖南“非典型”官员
  2011年10月20日,网名“御史在途”、现实中的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为农民工讨薪,不惜在微博上以“乌纱”约赌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十月底,湖南衡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廖曜中因公开抗拒局长万春生的“进入”指示,两人大打出手。
  如果再向前追溯两个月,同年8月,张家界市的城管局副局长龚厚钦举报市长赵小明夫妇染指当地工程,而在当地,另一县级法官赵书军更是将“迫于上级维稳压力”写进裁决书以示抗议。一时间,湘官生猛。
  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撰文将他们称为“非典型”官员用“非典型”方式发出声音,并提出疑问:“他们的存在是否证明传统的体制内监督之路难于走通?”
  《新深度》记者通过走访湖南7县市,访谈8位湖南“非典型”官员,观察并记录下了他们“发飙”后的官场生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