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峰与顶峰的一字之差

2011-12-29川丁

中国周刊 2011年5期

  上世纪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在“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上同时公布,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那个特殊时期,报纸的编辑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那时报纸的“要闻”特别多,时间性特别强。不是“最高指示”,就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最高指示”很明确,天天登、版版有,每条文字稿中,都会出现几句或几行黑体字(引用毛主席的话,都要用黑体字,以示区别和重视。全国的大小出版物都是如此)。“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就让人猜不透、吃不准了。许多大干部、老干部,知识分子,模范标兵,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叛徒、特务和“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罢官、囚禁、关牛棚,甚至死于非命。因此,这段时间的编辑,除了守着长途电话、找大报对版面,甚至还要对标题,已经到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恐怖”境地。
  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与破“四旧”同步开展,结合起来大揭大批大斗。几百万“红卫兵”全国串连,多地的造反派开始打砸抢抄,街头巷尾红旗飘飘,墙壁上涂满了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之类的标语口号。
  怎么革命?怎么造反?怎么拉下马?那就相互大揭发、大辩论和大批判。清查报纸是一种渠道,也是重点。把每一期报纸的来稿、编稿和发排的大样、清样都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查黑文章,找反革命。我就是因为出于编辑的本能和责任在清样上改了一个字,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三反分子”。
  那是在1965年,编辑一篇稿件,文中有一句“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我在看清样时觉得这句话不准确,不科学,到了顶峰,就不能再丰富、再发展了,甚至会走下坡路。于是红笔一挥,把“顶峰”改为“高峰”,因为留有空间,可以一高、再高,继续发展,永无止境。没想到,这次查出那张清样,不仅是我把“顶峰”改为“高峰”,还有看完清样的签名。白纸黑字,罪证确凿,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就篡改林副统帅的指示,反对毛泽东思想。
  在报纸的组版工作上,也能查出重大政治问题。时间比上面的“篡改”还早一年(1964年)。我负责的一期副刊上,在刊登国画家李琦的国画《毛主席走遍全国》旁边,还刊登了一位知名诗人的一首民歌,其中有“高山翻不过,走到山脚转回来;大河涉不过,走到河边转回来”(其实后面还有想办法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十多句)。就认为这是典型的影射和指桑骂槐,是恶毒攻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为了发动群众、掀起高潮,证明“造反有理”、“文化大革命”非搞不可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报社给我办了一个“某某某罪证展览”,配备解说员,组织机关单位的干部,轮流参观、口诛笔伐,报社挖出了一颗“定时炸弹”!我被打入“牛棚”,随时接受造反派和革命群众的批判斗争。
  几年以后,虽然平反了,但作为一个编辑,对文字的把握推敲却添了几分莫名的谨慎。光阴荏苒,如今更令我感慨的是报纸杂志为吸引眼球而采取的各种花样翻新的不实之语,这在我的职业生涯时期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当然,也有欣慰之处,做个编辑不用那么心惊胆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