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疯狂不是崛起
2011-12-29刘辉光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10期
200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英国人葛凯,曾在2004年写了一本书,叫《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那时候,葛凯眼中的中国同样是世界工厂,在轰隆的机器声中大国崛起。
现在,葛凯又写了一本中国专著,叫《中国消费的崛起》,他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中国从向世界提供产品到买下全世界的渴望,关键词就是消费。中国变得令世界疯狂,它可以通过强大的购买力令全世界的工厂有事可干,经济复苏;也可以用这世界上最强大的购买力和消耗能力令地球崩溃,因为很多人认为再出现一个比美国消耗能源更厉害的国家,地球只能毁灭。
不幸的是,此时葛凯已经离开了美国到牛津大学任教,错过了中国另一出消费好戏:新华社的中英文广告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演。这也注定了葛凯对中国消费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但经常来中国的葛凯确实洞察了中国消费的一切细节:譬如流行音乐、韩流和无所不在的快餐,以及伴之而来的假货、山寨、三聚氰胺。葛凯确实找到了中国制造、消费的命脉,那就是令人恐惧的贫穷后获得物质极大充裕时的疯狂、贪婪与无底线。但谁又能阻止人类的贪婪呢?消费本身就是一种贪婪,消费产品之后要消费品牌,有了品牌还想要消费奢侈,有了奢侈品之后还想要只能自己才能拥有的东西,人人皆如此。
事实上,葛凯的态度很暧昧,他承认中国的崛起,承认中国在从制造转型的反思,譬如更重视品牌、环保等。但这远远不够。消费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葛凯并没有提到以“美国梦”为典型的精神消费,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等带来的,不能用简单的香港热、美国热就能消解掉。如果我们谈中国消费的崛起,只谈到拥有了名牌,拥有了中国自有的世界级品牌,而不谈其背后的人文理想、公司文化和政治意识,那就和多年前中国就在谈论的大国崛起相比没有任何进步。
中国人消费的崛起绝不仅仅是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购买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将自己置身于世界之林。我们消费CNN与半岛电视台,如临其境看到欧美世界和亚非拉世界的真实;我们消费互联网,亲身感受与体验信息与发声的力量;我们还在消费美国总统大选,明白选票的力量……
人的欲望,从生存到尊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当你真正解决生存的问题时,你必然想要更多的权利、更多的尊严和更多的自由。尤其当你已经有了榜样,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些权利、尊严和自由存在时。如此,我们才能清晰地谱出中国消费崛起的线路图,告别灾荒,告别饥饿,拥有选择和抗争的权利,争取向往的尊严和幸福。
这,才是中国消费的真正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