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启程、新课标指路,优化课堂教学——高一化学学法指导与对策
2011-12-28刘淑红
刘淑红
(江苏溧阳三中 江苏 溧阳 213300)
目前,我市共有七所完中,我们学校的高一新生基本处于落后的地位。 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且对学化学缺乏信心。面对这群孩子,如何引导他们去学好化学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 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
一、新课标指路
江苏省高中已经进行第六年的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 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 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 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 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快乐的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二、兴趣启程
求知欲是兴趣的源泉,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乐知”、“好知”的境界。 那么趣从何来?
1.不断改进实验,使学生学而有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可以在教学各个过程中进行,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动手。 为了使学生获得课本知识所必需的感性认识,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进行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感性认识的直接经验来验证理论,可以在学习理论之后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组织形式上,以边讲边实验和设计实验两种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 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完成演示实验。由他人点评正误、成败。很多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可在教室同步完成(4 人一组)。 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引导学生加以改进, 这样也可以在教室完成试验。大家都知道H2S 和SO2都是有毒有害的气体,研究它们的性质切不可少做或不做实验。 为了探究H2S 和SO2反应的产物,我引导学生设计出如下的实验(如图1)。
材料来自于身边的废青霉素瓶和一次性的输液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有些疑难问题应及时补充或设计实验: 如NaHCO3、Na2CO3在水中谁的溶解度大? 相同浓度的NaHCO3、Na2CO3两溶液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谁剧烈?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滴加顺序不同、 现象是否一样? 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及SO2气体在什么条件下也能形成喷泉等?如何鉴别某混和气体由CO2和SO2组成的?如何验证SO2有还原性、氧化性及漂白性? 这些经学生讨论、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问题都迎刃而解。 实验教学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好奇、 好动、 好胜的心理特征,为此,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经常开展实验教学,其学习化学兴趣肯定大增。
2.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而有趣
所谓“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氛围”、“心境”。所有求知活动的源头都产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情景之中,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提出或者引导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提问→质疑→解疑→结论→再提问……的教学模式,是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且适合基础较差的高一年级学生有效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巧设问题。 创设问题要紧抠教学内容,并且难易适度,即要胸中有人,又要目中有人。 “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思考得来容易,印象不深刻。若问题太深、太难或太空洞的话,虽经提出,学生也无法答出或启而不发,这样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有的放矢。 若课堂上授课平铺直叙,采用满堂灌,让学生被动地成为“接受器”,教学过程如同平淡的白开水,索然乏味,自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迁移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学来会有什么用呢? ”就此可以设计一组“化学与生活”的情境练习:(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 (2)人们蒸馒头时通常要将块状或颗粒状的面碱研成粉末后再混入面中,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更好? 为什么用温水的效果比用冷水的效果好? 这些练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改变生活,学以致用。
其次,要适时点拨。 适时就是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 是积极思考又没有搞懂时的心理状态;“悱”, 是整个思维准备表达又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教师此时巧点迷津,恰似久旱逢甘霖,自然有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一步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思维的空间不断拓展,课堂气氛必然活跃。 如在《物质的量》这单元教学中,学生总是对“物质的量”不理解,为什么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不用其名? 此时若问全世界人民共吃1 摩尔苹果多少年才能吃完(假设不腐)? 学生一算吓一跳,“摩尔”这一概念也很快掌握了。 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第一节钠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会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但钠与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大多写错,若及时补充实验点拨,学生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很快明白其反应原理,很快“柳暗花明”。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情况不尽人意,这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直观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后可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价格低廉又可用代用品替代, 所以便于让每一个学生均亲自动手做更多的实验,去发明自制一些简易代用的仪器,去探索实验条件的改进和实验内容的改革,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 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现有机融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如我校高一(8)班学生洪亮自制的钠与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微型实验(如图2)。
其三,要积极鼓励学生。 中国男足历经四十四年冲进世界杯,这与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学生的进步要依赖于教师的鼓励,而教师的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无法取得圆满的效果,所以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要创造这一良好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要靠情感激励,让学生觉得老师可敬、可亲、可信。 如果“不错”、“很棒” 让学生听起来是由衷的发自教师内心的赞美,学生将会受到莫大的鼓励! 另一方面要靠成功激励。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不可用一道道难题、怪题将学生整垮,更不能用惩罚手段考倒学生。 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应精心选择相对容易题去测试他们,要有一大批人上及格线。 切忌重点学校试题全盘照搬。 高一新生只有考得好、答得出,其心理才感到畅快,才不畏化学和不致失去兴趣。
3.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不断增趣
密切联系实际就是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以及相关学科的特点, 培养广泛的兴趣。 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来引入所学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实用感、紧迫感和亲切感。 例如在讲乙烯的性质时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介绍松花皮蛋中的“松花”是由碱与使蛋中的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反应得到的,让学生加深了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了解;还有碱性物质可降低农药的药性、如何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常识、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会使学生感到学化学生动有趣,他们也愿意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焰色反应之前, 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煤气火焰上洒少量的食盐,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同时建议利用废铜导线观察铜元素的焰色反应。 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有话讲,堂课气氛相当好。 食品包装袋中一般都置有一包干燥剂,我建议同学们将家中的干燥剂收集起来,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实验室进行兴趣试验。将其溶于水后取澄清溶液用吸管往其中吹气,可看到原来澄清的溶液变混浊,持续吹入气体又变澄清。 通过实验现象可知这袋干燥剂成分是氧化钙,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CaO 与H2O 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CO2反应 生 成CaCO3,CaCO3与CO2、H2O 反 应 生 成Ca(HCO3)2几个反应。 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家庭实验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 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使学生自主地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充分揭示规律,使学生感到乐趣
任何学科知识都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 要让学生的兴趣持久和有价值, 就要不断地揭示规律,让化学这门学科对学生充满诱惑力、吸引力。 化学课有别于其他的课,需要记的多,灵活运用的也不少,点多面广。 如果不揭示规律,学生往往是一看即懂、一放即忘、一问即哑、一考即倒,长此下去,学生兴趣逐渐减退。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可以与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口语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情况,可用“升失氧,降得还”表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出四个字“写、改、删、查”;电解池中电极名称也总结出“正、阳、氧”(正痒痒)三字等。 容量瓶的观察方法给浓度带来的误差可以用羊小(仰视)虎大(俯视)来帮助初学者;同族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三方面去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可从仪器、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提纯、干燥、尾气处理、注意事项等方面去探讨。 工业制法可从所用原料、反应原理、主要生产阶段、主要反应、主要设备、炉渣及尾气处理等方面去学习。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等应从适用范围、 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加以区分、 比较、理解。 适时介绍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计算题巧解。
类比归纳法也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 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一直是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列表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比较、对比分析的能力。
?
化学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以及矛盾对立等关系,可编织成相关的简明图表如氧化还原反应与其它几种化学反应类型可以借助集合概念加以较。
教师只要不断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并且教会学生进行归纳对比、类比、联想法学习技巧,其学习兴趣肯定持久。 通过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我爱化学、我要学好化学的动力,那么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不断提高。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康力.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课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刘正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
[4] 丛高.高三化学复“归纳法”举隅[J].中学化学,2008,(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