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原因探析及反思

2011-12-28虞华沈伟程鑫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小宗绿豆大蒜

虞华、沈伟、程鑫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2盐城市儿童福利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我国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原因探析及反思

虞华1、沈伟2、程鑫1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2盐城市儿童福利院,江苏 盐城 224005)

近年来,我国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先后出现全国范围的大幅异常波动,暴涨暴跌。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具有不可预期性、爆发性等特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天气和自然灾害、炒家炒作、流通环节过多等;其影响非常恶劣,主要表现为影响市场价格体系和农业生产秩序、损害民生福利等,并就此类现象在国家缺少小宗农产品储备政策、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农产品资源布局不平衡、市场流通体系有待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近年来,特别自去年以来,我国部分小宗农产品如绿豆、大蒜头、生姜等先后上演“直上云霄”好戏,价格涨势凶猛,表现十分“威风凛凛”。这些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造成了极坏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部分网民纷纷调侃这些平常不起眼的小宗农产品,给它们冠上了极为生动的名字:“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今年“花你钱”又横空出世。这些生动的民间调侃切实反映出老百姓深深的无奈和不满,值得相关政府部门和经济学家反思。

一、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中,小宗农产品与大宗农产品有所不同。大宗农产品基本是在期货交易所交易,期货的套期保值、跟随市场、竞价交易和市场透明性质决定了其价格不容易偏离实际价值。同时,操纵大宗商品需要大量资金,不利于炒作,更重要的是大宗农产品更加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所以政府会实施干预。而小宗农产品有自己的一定特性:比如有一定的存放期,有时间囤货和消化存货;产地集中,容易掌握产量情况;盘子小,控制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少;不容易招致政府价格干预;价格长期偏低,存在“抄底”的机会。所以小宗农产品价格更容易出现异常波动。

(一)不可预期性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等在“发威”之前都没有任何的“征兆”。出现上涨苗头之后,持续上涨,然后“平步青云”,在短时间内价格就能成倍上涨。以“蒜你狠”为例,大蒜是最开始出现暴涨的,山东是全国著名的产蒜大省,2009年6月在“世界蒜乡”山东省金乡县的新蒜收获季节,出现最初涨价的迹象。因为大蒜前两年持续低迷,最低迷时甚至出现过每公斤0.2元都没人要,而2009年6月山东地区的大蒜价格就涨到了每公斤2元多。到了7月初,大蒜的价格像坐上了火箭,涨到了每公斤4元多,之后一直往上涨,直到2010年上半年达到了最高点每公斤20多元。到了2010年8月大蒜价格掉头向下,到2011年7月,大蒜价格每公斤只卖4元左右。从暴涨到暴跌,这之前都是不可预期的。近年,不仅仅是大蒜,而且绿豆、生姜、花生等都是如此,涨得突然,跌得也突然。

(二)爆发性

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价格变动具有爆发性,也就是通俗讲的暴涨暴跌。以绿豆为例,绿豆价格最初上涨是出现在2009年10月,江苏省盐城市绿豆价格2009年10月以前一直比较平稳,每公斤只有7元;到了11月,平均每公斤就达到了10元,涨幅达到42.9%。进入2010年后,绿豆价格没有“降温”,继续上涨,5月份飙升至最高每公斤22元,半年多的时间价格近乎翻了两番。而到目前为止,绿豆价格已经降到了每公斤16元,其暴涨暴跌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令人吃惊。

(三)难以干预性

小宗农产品价格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其开始启动以后,对其的干预将非常困难。以生姜为例,生姜是老百姓平日里烧菜最常用的调味料,江苏盐城市2009年上半年价格一直比较平稳,每公斤5元左右,到了下半年价格陡涨,8月份每公斤就涨到了8元,涨幅高达60%。价格出现这种暴涨之后,政府部门对其的干预十分困难。

二、小宗农产品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

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见、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已经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多年来极其深入的研究。但价格异常波动行为并未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更多关注。所谓价格异常波动,是相对于价格正常波动而言的,一般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是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较大范围内或较长时间内偏离正常价格的价格波动行为。其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主要影响因素则来自于生产。

(一)天气和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

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毋容置疑,天气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农民收成。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即便是在需求不变情况下,因为供给发生了变化,其市场价格也要比正常年份高。对于像大蒜、生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而言,由于其产地相对集中,一旦产地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产量的急剧下降,从而形成较正常年份高出许多的市场价格。而自200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东北低温雨雪及西南干旱,南方、东北洪灾等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遭受巨大影响,绿豆、生姜、大蒜的正常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这些自然灾害给小宗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埋下了“伏笔”。

(二)炒家炒作因素的影响

资本、游资炒作农产品早不是新闻,而绿豆、大蒜、生姜这类小宗农产品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容易被操控等特点极其适合炒作,更受资本、游资的关注和追逐。炒家的一般手法无外乎先散布谣言。比如,相关农产品将获丰收、市场充盈之类;然后,在市场上做空,打压相关农产品价格;等价格下跌后,炒家们再转手做多。当买单大部分集中在炒家手里时,其也就掌握了该产品的现货供应量和价格。综观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大蒜、生姜、绿豆的价格暴涨与炒家大举进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于“炒作论”,国家发改委首先站出来现身说法。去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称:“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随后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与会的一段录音,录音中有发言者建议大家:“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绿豆产量会出现明显减少”、“价格上涨已成必然”。这段录音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似乎成了“炒作论”最有力的证据。有人在分析今年农产品市场非常规的价格波动时,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气候异常、种植面积减少、出口增多、信息炒作以及流通环节损耗过大和国际市场变动等因素。然而不少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供需变化不会引发这么大的波动。以绿豆为例,往年减产时每公斤一般涨两三块钱,2010年的涨幅实属罕见。

(三)流通环节过多因素的影响

就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价格而言,我国小宗农产品的价格并不高,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低。但到了最终消费市场,小宗农产品价格往往翻番,甚至涨了几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通环节过多,交易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小宗农产品流通需要从生产者开始,经过小贩或经销商(经纪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超市或农贸市场等一系列的流通中间环节,最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小宗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产销中间环节过多,成本增加,最终费用还是要由消费者来承担,而农民却难以得到实惠。而其流通秩序混乱对于价格异常波动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2010年11月4日《中国日报》英文版报道说:四川省装运5吨萝卜前往广东,在本省的绿色通道虽可节省500多元,但出省后要经过近40个收费站,共需交纳3000多元过路费。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相关主体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把握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掌握较多市场信息的市场主体可以较好地把握相关市场机遇。而对于大多数市场主体也就是消费者而言,他们由于缺乏信息或者信息甄别能力,而只能模仿其他主体的相关行为。这样,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就容易造成道德缺陷,形成盲目跟风或者哄抬价格行为,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五)部分媒体推波助澜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一些商品的价格涨落望风捕影,其对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也应当负有一定责任。有的媒体则是被炒家利用,成为炒家的传话筒,帮助炒家在市场上散布一些不实信息。比如:宣扬吃大蒜预防甲流、绿豆养生等等,还进行炒作;有的媒体则是为了提升收视率和关注度而不惜肆意夸大事实,向百姓传递错误的市场信息。比如在市场上小宗农产品价格有小幅上涨时跟进报道,进一步放大社会预期和影响,夸大事实,如此恶性循环等。这些做法对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

小宗农产品平常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然而一旦它们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大涨大跌,其影响将非常恶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市场价格体系,加剧通货膨胀预期

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特别是大涨的时候,会改变人们对食品的涨价预期。近年来,物价一直是社会民生关注的焦点,食品价格更为大众关注。而小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和放大效应,有可能动摇民心,形成不真实的市场预期,造成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而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不可小视,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市场体系,加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二)损害民生福利,降低生活水平

尽管价格大涨大跌主要是如大蒜、绿豆、生姜、花生等小宗农产品,特别是在大涨的时候,百姓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购买替代品来规避,但是归根到底,这些农产品涨价的后果最终还是由百姓买单。另外,一种农产品的涨价容易带动其他产品跟风上涨,大大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水平,甚至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影响农业生产秩序,农民遭受损失

正常范围内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有着相应的调节作用。但是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的价格暴涨暴跌,显然是市场经济的怪胎,其必然传导错误的价格信息,对农民产生强烈的刺激,容易导致农民来年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或减少种植,从而改变了这类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其必然导致新一轮的价格暴跌暴涨,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直接使农民遭受经济损失。

四、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引发的反思

小宗农产品出现价格异常波动而暴涨暴跌的影响不容小觑。其事关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价格的稳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值得相关部门及人员反思。

(一)国家缺少小宗农产品储备政策,缺乏宏观调控能力

稻米、小麦等主粮价格之所以能在政策性收储的支撑下稳步提升,靠的是国家储备雄厚,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由于没有纳入国家收储体系,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就明显加大。因此,在国家财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对于居民反应强烈的小宗农产品也应增加国家储备,从供给上平衡供求关系。建议适当引入一定数量骨干企业作为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的补充,参与现行对小宗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此举可以防止企业的趋利行为与政府调控目标产生矛盾,弱化政府调控的效果。

(二)农产品资源布局不平衡,市场流通体系有待改善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就存在农产品资源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小宗农产品资源布局也不合理,比如大蒜主产区主要集中山东、安徽等地等。这种现状亟需政府部门对我国农产品资源布局进行优化整合,减少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生长损失和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小宗农产品价格大涨。建议国家在小宗农产品主产区指导规划种植面积,进行科学种植。另外,我国小宗农产品市场的流通体系也尚待完善。其流通环节多,费用高,体系不完善也不健全。这就会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也推高了农产品的成交价格。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以完善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产品需求,从而保证即使某一特定区域内出现了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现象,也可以及时组织相关货源,平抑市场价格,将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削弱在一定范围内。

(三)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打击炒作行为还不够有力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给一些游资提供了恶意炒作的机会,容易影响到市场体系和价格的总体稳定。相关部门应加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小宗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以及市场交易价格和行为的监管,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恶意炒作行为,建议加大惩罚力度,一经发现有恶意炒作、操纵价格的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切实履行好市场价格监管职能,促进小宗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食品监测预警不够到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全国小宗农产品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统计、发布。种植、销售全靠个人寻找商机,盲目跟风、价格暴涨暴跌等现象在所难免。国际上农产品市场主要依靠行业协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农民有效控制种植面积。而国内目前部分社会经营性网站发布的信息往往出于营利性目的,并不权威可靠。建议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尽快建立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组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正确引导农民生产。国家应安排农业、统计部门准确统计农产品种植、产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确保农产品产销信息的公开性、真实性,有效杜绝虚假信息泛滥,维护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小宗农产品价格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发现异常的苗头应当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五)正确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不足,新闻媒体的作用还有待发挥

百姓对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如何理性看待,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缺乏正确引导,极易造成百姓恐慌和价格不稳定。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在加大对与物价密切相关情况宣传报道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客观地看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变化。强化监督新闻媒体客观报导价格变动情况,坚决查处不负责任、失真的新闻报导。

10.3969/j.issn.1674-8905.2011.11.007

高萍萍)

猜你喜欢

小宗绿豆大蒜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小绿豆变身记
加拿大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管理体系概况及分析
清热解毒绿豆香
大蒜养生法
绿豆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绿豆发芽了
小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