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16世纪葡萄牙以马六甲为支点经营的海上贸易

2011-12-27赵文红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马六甲胡椒

赵文红

(云南美术出版社 昆明 650034)

试论16世纪葡萄牙以马六甲为支点经营的海上贸易

赵文红

(云南美术出版社 昆明 650034)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遂急迫地开始从东南亚各地攫取香料,然后销往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很快,以马六甲为支点,形成了联系东西两端的马六甲—果阿—里斯本、马六甲—中国贸易航线。此后,这两条贸易航线上的贸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0 发展,其中与中国的贸易在50年代葡萄牙人得以留居澳门后发展迅速,且比较稳定。

16世纪;葡萄牙;马六甲;海上贸易

1511年7月,葡萄牙派印度总督亚伯奎(Alfonso de Albuquerque)亲率15艘船、约1600人士兵的远征队进攻马六甲。经过激战,葡萄牙人终于在8月10日攻占马六甲。

攻占马六甲后不久,葡萄牙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其贸易活动。皮列士在《东方志》中就称:“我们的船已赴爪哇和班达,有一艘船去中国,还去巴昔、普利卡特。现在它们已驶往帝汶运载檀香,并到其他地方去。我们的一艘船去了白古,到达马塔班。”[1]217-218这些贸易活动发生在1512-1515年之间,也是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参与经营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开端。

接下来,约一个世纪里,葡萄牙继承了之前马六甲王国的贸易模式,即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或吸纳马鲁古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肉豆蔻干皮、胡椒等,然后销往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从贸易航线上看,主要经营的是马六甲—果阿—里斯本、马六甲—中国的国际贸易。

1511年,葡萄牙人控制下的马六甲—果阿—里斯本贸易航线正式形成。起初,往来于这条航线的葡船皆为王室的船队,所有的贸易也完全由王室投资和垄断。40年代,葡萄牙人内部发生了争论。一些人建议将亚洲的胡椒贸易限制适当放宽,同时将贸易航线出租给竞价最高的人。一些人则反对这种观点,若热•卡布拉尔于1545年11月呈送给唐•若奥•德•卡斯特罗的书面报告中称,出租航线,放弃贸易垄断权,不利有二:一是将使得上层贵族、侍从和军人等不得不另寻新的生活方式;二是将使国王在马六甲和果阿失去很多关税收入。因而他说:“阁下:关于您遵国王陛下之命所询国王是否可以将去往班达、马六甲和勃固的航线出租之事,依我之见,现在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要我们必须将所有这些航线出租出去。”不过,此后不久就有私商投资于王室的船只。1552年西芒•博特略记载道:“去年(1551年),从摩鹿加回来了两艘吾王陛下的商船,其中一艘船给陛下带回了10大筐丁香,另一艘船则什么也没有,因为里面的货舱已全部售出了……轮船中装满了私人货物而没有一点陛下的货物真是一个耻辱。”[2]106-10870年代后,私商投资占了大部分。据载:“此时投资和经营这种贸易的已渐渐不再是王室,而是国际性的商人——资本家,第一批人士如韦尔泽家族、富格尔家族、康拉德•罗特或罗韦拉斯加,后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基督徒企业家,如罗德里戈斯•德•沃拉和门德斯•德•布里托。”[2]150

通过这条航线,东南亚香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里斯本。《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一书就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好望角航线上所得的利益是以从亚洲返回欧洲的货物:主要是胡椒和香料为基础的。胡椒大部分来自印度的马拉巴(尔),小部分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香料、丁香和肉豆蔻来自摩鹿加,桂皮来自斯里兰卡。”[2]72

此后,葡萄牙人从东南亚输往欧洲的香料量不断增大。如丁香,据估计1500-1622年葡萄牙人输往欧洲的概况如下:

表1 1500-1622年葡萄牙人输往欧洲的丁香表(年均,10年平均数,单位:吨)

又如胡椒。16世纪前期葡萄牙的胡椒主要来自印度,60年代后才开始大量从东南亚进口胡椒。[3]9不过,具体数据缺乏,我们只能从其他侧面推知一二。下面是16世纪从东南亚流入欧洲的胡椒量情况:1507年前后约50吨,1519年前后约100吨,1526年前后约200吨,1531年前后约300吨,1548年前后约600吨,1558年前后约700吨,1565年前后约1300吨,1589年前后约1400吨,1593年前后约1400吨。[4]72-73这些胡椒,一部分是亚齐人和其他南亚、西亚商人经红海贸易路线转地中海输入欧洲,大部分则是由葡萄牙人输入的。尤其是70年代之后,在相当多的年份里,印度航线返回的葡船充分地满足了欧洲对胡椒的需求,据德国南部的银行估计,16世纪末年约1500吨。[2]150再如肉豆蔻。16世纪前期,由于价格低,葡萄牙进口不多。[5]61例如,1505年进口的小豆蔻是206公斤;1518年,肉豆蔻986公斤。[2]73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博克瑟教授指出:“16世纪下半叶,由于肉豆蔻、肉豆蔻干皮、肉桂和生姜价格大约增加了三倍,所以葡萄牙也增加了进口量。”[5]61

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成为了欧洲的香料之都。《葡萄牙简史》记载说:葡王宫建在米纳公司仓库附近,于是人们习惯称这座王宫为“米纳公司王宫”。大量香料流入后,人们改称这种货栈为印度公司。从这家公司散发出来的肉桂和胡椒的香味,整个王宫都能闻到。“就这样,里斯本,甚至整个葡萄牙也就成了万里飘香的国度。”[6]140它遂取代威尼斯成为了欧洲新的香料分销中心——各国商人云集,在这里购买香料,然后贩往西欧各地。

从马六甲—里斯本的香料贸易中,葡萄牙人获得了巨额利润。原因是香料的利润率极高,例如,16世纪80年代在阿姆斯特丹丁香的平均价格是每磅3.34荷兰盾,相当于每吨3300里亚尔,为马六甲的10倍左右。[4]26这样,香料贸易已成为葡萄牙海外事业中巨大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这条航线也联系着马六甲与印度,故相当数量的丁香、肉豆蔻等也通过葡萄牙人销往印度各地。皮列士就宣称:“我不谈班达和摩鹿加群岛,因为所有香料毫无困难地运抵那里(印度),这是世上一桩最容易的事。”[1]219《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亦载:“私人之间亚洲内部的丁香交易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尤其是印度,它成为这种商品的一个主要消费国。”[2]143关于输往印度的丁香数量,佩尔萨尔特(Francois Pelsart)在1627年的报告中有所提及。他说,据阿格拉(Agra)商人称从东南亚销往印度的丁香在荷兰人到来前超过现在的3倍;又称,17世纪20年代,每年销往印度的丁香在25-30吨之间。那么,也就是说,16世纪每年约有80吨的丁香被输往印度。[4]31而从果阿航向马六甲时,葡萄牙商船则将大量的印度丝织品销往东南亚各地。例如,1602年英国人兰开斯特(Jame Lancaster)还看见1艘葡萄牙船运载着价值30万克鲁扎多(Cruzado)的货物,从科罗曼德尔前往马六甲,船中的货物基本是布。[3]28

葡萄牙人到达东方后,就强烈地想要认识和接近中国。最有力的证据无疑是被学界引用过无数次的1508年2月13日葡萄牙国王多姆•马诺埃尔(Dom Manoel)要求迭戈•洛佩斯•塞凯拉(Diego Lopes de Sequeira)调查中国商人等情况的训令:“你必须探明有关秦人的情况,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何时到马六甲或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些什么货物?他们的船每年来多少艘?他们的船只的形式和大小如何?他们是否在来的当年就回国?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有代理商或商站?他们是富商吗?他们是懦弱的还是强悍的?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身体是否高大?还有其他一切有关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大吗?国内是否不止一个国王?是否有不遵奉他们的法律和信仰的摩尔人或其他任何民族和他们一道居住?还有,倘若他们不是基督教徒,那么他们信奉的是什么?崇拜的是什么?他们遵守的是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国土扩展到什么地方?与哪些国家为邻?”[7]36从训令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六甲与中国的贸易情况是葡萄牙人想要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1509年,塞凯拉抵达马六甲后,因与马来人的龌龊,无法接近中国商人,所以没有获得任何有关中国的情报。

不过,才攻占马六甲,葡萄牙人就迅速认识到了经营马六甲—中国商业航行的巨大商机。皮列士记载说:“到中国是有利可图的航行,租舱房载货去那里,有时能一份获利三倍,好货很快就能售出。”[1]219同时,还了解到在中国市场畅销的产品主要有胡椒、丁香、肉豆蔻、木香、阿仙药、象牙、锡、沉香、樟脑、红珠、白檀、苏木、黑木、玛瑙、鲜红羽纱、彩色羊毛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胡椒,“除胡椒外,他们(商人)对其他商品不怎么重视”。[1]99

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从马六甲出发,前往中国贸易。关于此,1513年1月7日皮列士从马六甲写信给葡王的信中有明确的记载。他说:“陛下的一艘帆船离此赴中国,和其他也去那里装卸货的船一起。已支付和现正在支付的商货以及费用,在你和本达拉尼纳•查图之间均摊;我们期待它们在两三个月内返回这里。”[1](注释69,P229)紧接着,1514年1月6日又有一艘葡萄牙船载着胡椒随中国帆船前往中国。随同船队前往的有5个葡萄牙人,其中2人(一个是行政长官,一个是文书)在葡萄牙国王的船上。[8]3关于这艘船在中国的贸易情况,1515年为葡萄牙人服务的意大利人安德雷•科萨里(Andrea Corsali)致朱利安奥•德•梅迪奇公爵(Duke Giuliano de Medici)的信中记载道:“去年(1514年),我们葡萄牙人中有些人乘船往中国。中国人不许他们登陆,因为中国人说,让外国人进入寓所是违背常规的,不过,这些葡萄牙人卖掉了自己的货物,获得厚利。他们说,将香料运到中国去,所获的利润与载往葡萄牙所获的利润同样多,因为中国是一个处于寒带的国家,人们大量使用香料。”[7]39可见,精明的葡萄牙人才到东南亚就开始从事马六甲与中国的贸易了。

为了发展对华贸易,1517年葡萄牙人费尔南•佩雷斯(Fernao Peres)率领使团访问广州,并取得成功。但“良好开端”被其他葡萄牙人的野蛮行径破坏了。1518年8月,西蒙•德•安德拉德(Simao de Andrade)率领的船队从印度到达屯门,他未经许可擅自修筑工事,建起炮台、堡垒、哨所,像对待非洲沿海的黑人一样对待中国人,驱赶中国商船,俘虏船员,掠夺钱财和商品,允许其成员肆意抢掠百姓,俘走他们的妻女并任意欺辱蹂躏。[8]4这激怒了明朝政府。明朝官员开始怀疑葡萄牙人的用心,王希文在上疏中就说:“佛郎机匿名混进,突至省城,擅违则例,不服抽分,烹食婴儿,掳掠男妇,设栅自固,火铳横行,犬羊之势莫当,虎狼之心叵测。”[9](卷上《官守篇•重边防以苏民命疏》)而御史丘道隆和何鳌等则强烈要求“禁私通,严守备”,驱逐葡萄牙人。在1522年、1523年的两次较量中,葡萄牙都战败了。其间,葡萄牙所有企图重新建立与广州直接通商关系的努力也都失败了。

但葡萄牙人没有就此放弃,因为和中国的贸易是那样有价值,这是一个新的、有希望的市场。因此,在后来的30年,葡萄牙人继续访问中国海岸,有时是在地方官的默许下进行贸易,有时则不管他们。[10]6于是,葡萄牙殖民者近在广东、福建,远至浙江宁波,从事走私贸易。其中,1524-1549年,葡萄牙人将活动重心转移到了浙闽沿海。在浙江,其贸易活动主要集中于海盗盘踞的走私贸易据点双屿。在双屿门内三里格处,到1540年或1541年时他们已建起了村落,房屋逾千,有些房屋的造价高达3000-4000克鲁扎多。[11]192-1931548年前后,葡萄牙人多达1200名,买卖繁盛,“超过300万金”。在这里,葡萄牙人有所谓的城防司令、王室大法官、法官、市政议员、死者及孤儿总管、度量衡及市场物价监察官、书记员、巡夜官、收税官及各种各样的手艺人、4个公证官和6个法官。此外,还有2所医院、1座仁慈堂。“市政府”年收入为6000多克鲁扎多。一般通行的说法是,双屿比印度任何一个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加壮观富裕。后来,由于葡萄牙人的胡作非为,1548年明政府开始肃清双屿。平托记载道,一支有300艘中国大帆船及80只双桅帆船,“六十万大军”,一天清晨向葡萄牙人的村落发动了攻击,“双屿在片刻之内被摧毁、夷为平地”。[11]699双屿被逐后,葡萄牙又将活动地点转移到福建沿海。在福建,葡萄牙的走私活动地点有两个:一个是厦门南部的浯屿,1547年葡萄牙才到这里从事走私贸易,但1549年就为朱纨组织的明朝军队所驱逐而撤离。另一个是漳州诏安走马溪,1544年或1545年,葡萄牙人来到漳州,1549年二月,从浯屿被逐的葡萄牙人又逃到这里。同月,明朝军队与葡萄牙人在走马溪大战,结果明朝军队大获全胜,生擒葡萄牙人、海盗等120人。走马溪走脱的葡萄牙人逃到了广东的浪白澳,走私贸易又重新转移到广东沿海。总的说来,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主要靠走私方式经营的马六甲—中国贸易,很不稳定,效果也不理想。1556年1月,索萨写给葡王兄弟路易斯亲王的信中就述及了其中国之行的情况,他写道:我在1552年乘坐商船前往中国,在业务上没有多大进展,因为葡萄牙人被禁止使用中国的港口。

直至16世纪50年代后期得以留居澳门,马六甲—澳门航线固定下来,葡萄牙人与中国的贸易才开始稳定地发展起来。每年都有葡萄牙人的船来往于马六甲与澳门之间。据载,当时果阿—马六甲—澳门—日本航线已成为葡萄牙人最好的航线之一。《城市和堡垒手册》的作者就称:“我们所经营的(这些)航线中,我认为在印度各地的航线中它们是最好的、最有利可图的,因此它们总是被给予十分有名望的、服现役的、功勋卓著的贵族。”[2]145其中,马六甲—澳门一段尤为突出。1580年前后,这条特许航线的拍卖价达5500克鲁扎多,平均纯利润则是1万克鲁扎多。[2]147关于这一贸易,博克瑟教授描述说:“每年4月或5月大帆船离开果阿,载着毛织品、红布、水晶、玻璃制品、佛兰德斯(Flemish)钟、葡萄牙酒、印度印花棉布和白布,一般在马六甲停泊,将大部分货换成香料和檀香木、暹罗的鹿皮和其他皮革制品,然后从马六甲驶向澳门。”[12]15

从马六甲运往中国的货物主要是胡椒、丁香、肉豆蔻、苏木、檀香木、象牙等东南亚产品,其中,价值最大的两种商品是胡椒和象牙。[13]7从中国输到东南亚各地的商品主要是生丝、丝绸、瓷器等。在经营中国商品的贸易中,葡萄牙人也大获其利。1515年11月15日,在葡萄牙船队服役的意大利人恩波利(Giovanni de Empoli)在信中说到:“这个国家(中国)盛产各种白色细蚕丝,每一坎塔罗(Cantaro,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重量单位,约等于100磅)价值三十克鲁扎多;十六匹一捆的优质锦缎,每匹价值五百里尔(约合400克鲁扎多);缎子、花缎以及每盎司售价为半个达卡或不到半达卡的麝香。各种各样的珍珠极多,还有各种帽子。因此,从中国运到此地(马六甲),这些货物可获利三十倍。”[7]39-40同时,从来自澳门的葡船在马六甲所交的关税也可以得知一二。1582年7月24日,阿尔梅达(Dom Joao de Almeida)给马尼拉总督的信中称:“由中国起航前往果阿的商船,每年要向马六甲缴纳超过5万达卡的关税,仅这笔收入足以支撑堡垒”。[12]40以葡萄牙人输入中国货物要征收10%的税率计[14]175,那么每年从中国运到马六甲的货物价值即在50万达卡以上。

综上所述,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便迅速建起了与果阿—里斯本、中国的国际海上贸易。在这两条航线的贸易中,香料是最主要的贸易。其中,与中国的贸易在50年代后期葡萄牙人用尽各种手段留居中国澳门后发展迅速,且很稳定。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经营的这些贸易,是东南亚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葡]多默•皮列士.何高济,译.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桑贾伊•苏布拉马尼亚姆.何吉贤,译.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M].澳门:纪念葡萄牙发现事业澳门地区委员会,1997.

[3]Anthony Reid.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Volume Two: Expansion and Crisis[M].New York: Yale University,1993.

[4]David Bulbeck,Anthony Reid,Lay Cheng Tan,Yiq Wu.Southeast Asian Exports Since the 14th Century:Cloves, Pepper,Coffee,and Sugar[M].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8.

[5]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M].New York: Alfred•A•Knopf,1969.

[6][葡]J•H•萨拉依瓦.李均报、王全礼,译.葡萄牙简史[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7]转引自张天泽著.中葡早期通商史[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

[8]施白蒂.小雨,译.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M].澳门:澳门基金会,1995.

[9]归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M].

[10]伯来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济译.南明行记[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11][葡]费尔南•门德斯•平托.远游记[M].澳门:葡萄牙航海大发现事业纪念澳门地区委员会、澳门基金会、澳门文化司署、东方葡萄牙学会,1999.

[12]C.R.Boxer.Fidalgos in the Far East,1550-1770[M].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1948.

[13]C.R.Boxer.The Great Ship from Amacon:Annals of Macao and the Old Japan Trade,1550-1640,[M].Lisbon:Centro de Estudos Historicos Ultramarines,1959.

[14][英]理查德•温斯泰德.马来亚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The Portugal’s Maritime Trade in Malacca in the 16thCentury

ZHAO Wen-hong
(Yun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Kunming 650034,China)

In 1511, Malacca was occupied by Portuguese. From then on, Portuguese in Malacca began to plunder spice from Southeast Asia, and carry to European, India and China etc.. Before long, based by Malacca, they developed Malacca-Goa-Lisbon trade, and Malacca-China trade.

the 16th Century; Malacca; Portugal’s Maritime Trade

K5

A

1008-9128(2011)05-0050-04

2011-06-10

赵文红(1976-),男,云南云县人,博士,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史、南海问题和云南经济文化。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马六甲胡椒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贴秋膘』慎用胡椒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五彩斑斓马六甲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油画《马六甲古树》
马六甲山羊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时间补考*——试解《明史》、《明熹宗实录》误载之缘由
再议 16 世纪前期葡萄牙人在上川岛的贸易活动
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