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有个告状王

2011-12-27湖北省潜江市教学研究室

当代学前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菁菁妮妮佳佳

■ 湖北省潜江市教学研究室 刘 冰

我家有个告状王

■ 湖北省潜江市教学研究室 刘 冰

一、主题解读

常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从3岁多开始,特别习惯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来告状:“某某在幼儿园抢我东西了”、“某某今天又打人了”、“妈妈,你看他把我们家地板踩脏了”。这让老师和家长很伤脑筋,是不是孩子思想品德不好?其实,一般的孩子都爱告状,特别是4—5岁的幼儿。从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而4—5岁的孩子,攻击性强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爱告状。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的道德认识还处在非常幼稚的阶段,对于是非、好坏、善恶、带有明显的直观、具体和肤浅的理解,不能独立进行判断。为了帮助引导孩子改掉爱告状的毛病,家长要多教给孩子一些解决矛盾与冲突的策略。

二、案例呈现

案例一:同同妈妈邀请同事及她3岁的女儿妮妮来家做客,刚进家门,同同就冲着在厨房忙着的妈妈喊:“妈妈你看,妮妮额头点了红点点,嘴上还涂了口红呢,你告诉过我,小孩子是不能化妆的,我不和她玩儿。”妮妮一听哭了,同同妈妈更是尴尬得不知所措,顺手就打了同同一巴掌。好好的一个家宴被两孩子的哭声弄得不欢而散。

案例二:在幼儿园的活动区角里,孩子们在玩过家家,一会儿,菁菁跑过来:老师,佳佳不准我玩布娃娃,不让我当“妈妈”。老师忙着各区角的分配情况,没太在意菁菁的话,菁菁回家告诉妈妈:佳佳欺负她,不让她在“娃娃家”当“妈妈”,老师也不批评佳佳。菁菁她不要理佳佳,不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着急了,急急忙忙去找老师……

三、案例分析

我们了解到,同同妈妈平时对同同要求比较严格,比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说话不能太大声,更不能涂口红打胭脂。平日里,同同对爸爸妈妈给她立的规矩特别敏感,如果别的孩子违背了这些她熟悉的规矩,就会特别的关注——在孩子的心里,规矩应该是大家都遵守的,怎么能有例外呢。所以对妮妮才会有过激的反应,才会迫不及待地向妈妈告状。菁菁家环境优越,在家中备受父母长辈的疼爱,对她的要求一般都百依百顺。所以,在幼儿园里,菁菁觉得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老师又没有向着她,就认为自己受了欺负,感到莫大的委屈。

从两个案例来看:孩子爱告状与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家长教育方式有关。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小所以过于保护,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孩子受别人的欺负,也有些家长在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时,不教给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事事包办代替,让他们养成了“有问题找大人”的习惯。还有的家长从小培养孩子成为“小绅士”,“小淑女”,教孩子很多“清规戒律”,孩子“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禁止”,“许可”的时候却没有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定了这样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必须这样做。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要学会理解,即使是规矩也是千差万别的,别的孩子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他们的爸爸妈妈会来解决,你不用担心。

此外,幼儿爱告状还与家庭因素、生活环境有关,如:有暴力倾向的儿童读物、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3~6岁的幼儿爱告状是一个普遍现象,家长不必着急更不必恐慌,要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专家指导

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告状的动机有五种:1.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2.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3.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4.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责罚;5.嫉妒他人,企图用告状来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改掉爱告状的毛病呢?

首先,家长要分清孩子告状的目的,对症处理。1.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包括设置困难,让孩子多些锻炼,多些经历;2.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4.给他提供一些怎样自己去和小朋友“谈判”或讲道理或解决问题的建议,要给他这样的概念:他自己是有能力去对付这些难题的。5.利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将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和好的结尾,暗示孩子正确的做法。以后,再遇类似事件,他就会学着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其次,面对爱告状的孩子,家长可以扮演下列角色;1.倾听者——聆听孩子并复述孩子的话。2.协助者——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比如:他这样做对吗?他没有遵守规则,你可以怎样帮助他?3.同理者——让孩子尝试用“同理心”思考。比如:如果你被欺负了,你会怎么做?如果换了你你会这样吗?

反之,如果父母常扮演判官和指挥官的角色,那么你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和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加频繁地告状,久而久之,他的告状行为会逐渐变成一种“爱打小报告”和不厚道的行为和心理。

如果说告状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更是一种可怕。善意、热情的孩子总是可塑和更加健康的。因此,在我们有意减少孩子恶意告状的同时,家长老师们要提醒孩子有些“状”是非告不可的:当你看到别的孩子在玩一些危险游戏时,如玩火、玩电、玩水;当你看到有人受到威胁的时候,要通知老师、家长和警察;当看到小孩哭泣而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应告知老师和父母,他可能需要帮助或生病了。

猜你喜欢

菁菁妮妮佳佳
ASpy in Shanghai
我的校园
选择
苗菁菁《心航》
妮妮猪
驴耳朵王子
妮妮猪
妮妮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