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构建低碳生态新农村——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北五村规划为例

2011-12-26翔,宁,

关键词:民居村庄规划

姚 翔, 王 宁, 王 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构建低碳生态新农村
——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北五村规划为例

姚 翔, 王 宁, 王 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建设低碳城市或低碳农村,要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沼气,利用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等。把低碳理念引入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北五村规划为例,在分析北五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新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资源保护、村庄绿化景观4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有效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建设的一些做法,对构建低碳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农村环境建设;低碳;生态;社会主义新农村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已成为发展低碳城市的必然要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面临着碳排放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靠改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过低碳生活。”这是来自《中国环境报》的一段论述。的确,从城市到乡村,低碳生活、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低碳意识尚且淡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的现象还很严重。要想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风貌,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低碳进入农村经济,让低碳步入农民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农村建设要实现低碳、和谐、生态,就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为了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我们对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北五村进行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整个规划编制完成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在第一位,旨在为农民建设一个舒适优美的新家园,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新环境。

一、北五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发展优势

(一)环境问题

北五村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镇五个毗邻而又相对零散的小村庄。北五村的现状存在着土地浪费严重的问题,村庄布局散乱,空心村问题明显,五个村都有废弃的房屋和闲置地,院落用地偏大,功能混杂,人均用地高达425 m2/人,远超出河北省规定。北五村的公共设施短缺,无小游园等公共绿地,无文化、教育、商业等公共场所,如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等,村民文化生活单调,存在着购物等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北五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无集中供热、统一供气设施,居民靠炉火、土炕取暖,燃料主要以柴草、煤粉为主;无排水设施,雨水、污水随地流;垃圾箱、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不足,破损的围墙、路障、堆肥、燃料随处积压;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不节能不环保,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北五村的行车安全无保障,道路等级不清,功能不明,路面宽度偏窄,路边杂物侵街占道,不利于车辆通过,地形高差大,道路坡度陡,部分交叉口呈锐角,安全隐患大。

由此可见,美观、舒适、便利、低碳、生态,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离北五村的村民是那么遥远,他们的环境急需要美化、净化,他们的村庄急需要合理的规划和有序的建设。

(二)发展优势

北五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传统的产业结构又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优势。北五村坐落在环渤海经济带上,地理位置独特,对外交通方便;村落地域特点鲜明,北依燕山、东临燕塞湖,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加之大樱桃果树采摘、观光农业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潜力;以大樱桃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依托,协调发展。

通过北五村的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整合资源,调整土地,优化产业,保护生态,促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安置好农民、安定好农民,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低碳、生态、和谐。见图1村庄规划鸟瞰图。

二、北五村规划的具体做法

(一)以新民居建设为突破,有效开展农村环境建设

五村合并,建设新民居,彻底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新民居建设与当地山地特点、地域文化相结合,建筑形体小巧别致,建筑色彩淡雅,以灰色为主格调,以体现自然环境为主,民居建筑为陪衬,使新民居的风貌与燕山、燕塞湖相融合,与山海关长城文化相呼应,构成一幅自然生态山水画面,既包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新民居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配套,兼顾生产和生活,医疗、教育、购物、娱乐、健身、旅游接待等设施布置在中央滨水景观轴两侧,既便于本地村民使用,又方便外地游客,设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新民居的卫生、绿化、垃圾清运、分类、处理等工作。新民居建设节地、节能、环保,充分利用荒地、坡地作为建设用地,村庄规划前建设用地达34.03 hm2,规划后合17.7 hm2,改变了以往新农村规划扩建的常规做法,本次规划将节省出的16.33 hm2建设用地全部还耕,而且都是平坦的地形,便于农民农耕;新民居住宅采取联排式,灵活布置,集约利用土地,墙体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环保隔热性能好,外墙门窗采用双层玻璃,屋顶采用坡屋顶形式并加设保温层。新民居建设依山就势,多建于坡度小于25%蝶形山体中,在减少土石方工程、降低造价的前提下,尽可能争取最佳日照、自然采光条件。新民居建设注重新能源的利用,利用太阳能采暖、供热水、照明,建设集中沼气池,实现接气入户工程,完全替代柴草、煤粉。

就整个村域空间布局而言,新民居位于东南部,北部西部为包括燕塞湖在内的自然风光旅游区,中部为绿色有机农产品采摘区,主要是大樱桃采摘,以及其他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采摘,并发展大樱桃深加工等农业观光项目。新民居与自然山水地形巧妙结合,犹如大山怀抱里、绿色海洋中一颗亮丽的珍珠,无论是守住在这里的农民,还是周末郊游的近处市民,还是前来观光旅游的远客都会以生活在大自然、畅游大自然为享受,见图1。

图1 村庄规划鸟瞰图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农村环境建设

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道路系统、给排水、能源、通信、环卫等设施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

规划道路系统为自由式的路网形式,采用人车分流制,形成一横、一纵、六个环的路网格局,共享性、可达性、功能性强。车行路共分为主路、次路、支路、宅前小路四级,主路、次路路面宽度分别为6 m、4 m,两侧各留1~2 m的绿化带,以具有观赏性和经济收益的果树为主。步行路以“景随路建,路为景开”为设计原则,路面宽1.5 m,两侧设置有绿化带和健身器材、棋桌、座椅等小品,既满足步行的要求,又具有休闲、观光的功能。

规划生活用水采用集中自来水,本次规划了一处深水井作为供水水源,位于村址东北角处,为保证村民安全用水,并将其半径100 m范围划为水源保护区,禁止搞任何建设。结合村庄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规划在南北两区地势较高处分别建高位水池。

在排水方面,为保护生态环境,规划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全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部分排入村中景观水系中,部分排入燕塞湖。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实现雨水、污水排放的管道化。将生活污水、人畜的粪便等,收集到化粪池里,经沉淀后定期清理,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环境卫生。

在供热,燃气供应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农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改变以往通过土暖气和烧柴土炕取暖的方式,统一安装太阳能供热设施,避免了能源浪费和严重的大气污染。改变以往用柴草、煤炭做饭的方式,在村庄的东北独立地段布置沼气站。规划采用沼气作为生活主要用气,液化气为辅助用气。

在电力通信方面,在村域内供电线路为架空敷设,村庄里的供电线路统一沿着道路直埋敷设。在村委会的东边规划一个邮政亭,便于书信、报刊的投递。规划期末固定电话普及率按每户1部,移动电话每百人70部,宽带入户,完成信息资源建设,加速村庄社会、公共服务计算机网络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化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实现光纤到户。建立电子农务信息、农村电子政务、农村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信息系统。

在环卫方面,规划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提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在各街道设垃圾收集点,按70米左右的间隔设置垃圾箱,垃圾箱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外形设计应美观、卫生、耐用、容量合理。同时,加强新民居规划建设的宣传,调动村民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村民热爱新家园、美化新家园的意识。

(三)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宗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农村环境建设,不应以破坏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所以我们的宗旨是:保护农田、林地、水资源,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农田附近设置垃圾收集箱,定期收集清运农田垃圾,解决田间塑料薄膜、农药包装等垃圾问题。为了消除农业污染,我们倡导农业生产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农民科学使用肥料和植物生产剂,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北五村有着丰富的园林资源。在南部居住组团的东西两侧,分布着2.23 hm2的生态风景区,也是村庄水土保持林带,加之此区地形坡度陡,不宜进行农业种植,规划予以保留为村庄的生态风景林地。在村庄南区中部有3.4 hm2的樱桃园,该地形坡度大,高差大,也不适合进行建设,同时考虑到樱桃移植成本问题,本规划将该樱桃园作为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给予保留,为游客留下一处樱桃采摘、樱桃观赏的乐园。

为了节水,农业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为了保证村庄东西两处蓄水塘的蓄水补水功能,与中水有机结合,当出现季节性干旱缺水时,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循环利用补充到蓄水塘,大大增强村庄旱季农田补水应变能力,也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并在两塘之间开通3 m宽的水渠,利用两水塘17米的地形高差,设计成流动的不干涸的跌水,在村公共中心形成滨水景观轴,充分体现了节能、循环经济的理念。同时,对水塘进行了扩容和安全防护,在显著位置设置固定的警示标志牌,设置安全护栏。

(四)以村庄绿化景观为亮点,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建设

规划期末全村公共绿地达到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 m2/人,规划范围内绿地覆盖率达到45﹪,通过绿化,新村庄将是一个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庄绿化,以利用为主,适当改造,充分利用沟渠、坑塘、废弃地等不利建设地段,结合地形植树造林,达到功能实用、经济合理,将公园绿地、住宅组团绿地、道路绿化带、街头绿地、坑塘的岸线绿化,与村庄周边的山群、果园、林地相结合,形成绿荫灰瓦环抱中的魅力村庄,形成蓝天碧水掩映下的大绿化生态体系。以特色为主,强调风格,园林建筑、溪流、山石等小品点缀与园林植物相衬托,景观区、景观轴、景观节点与周边绿化相协调,点线面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绿地景观系统。以乡土树种为主,其他树种为辅,兼顾树种的多样性,近期植被以速生材为主,尽快形成绿化景观,远期逐渐增加观赏树种,实现经济和美观的双赢。

三、结语

“低碳”理念的本质应是降能、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生活应是优质、健康、文明。我们通过对北五村新民居、基础设施、生态资源保护、村庄绿化景观四个方面的环境建设工作,初步摸索出一个低碳和谐可持续的生态文明乡村模式,对构建低碳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009年底,北五村按照规划,已投入实施建设中。

[1] 张泉,王晖,陈浩东,等.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2] 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3] 雷凌华.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4] 张毅川,陈亮明,乔丽芳,等.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资源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8-1219.

On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s construct low-carbon ecology newcountryside——A case study at Beiwu Village in Qinhuangdao City

Y AO Xiang,WANGNing,WANG Wei
(College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Low-carbon economy is an economic model based low energy consumption,low pollution.Low-carbon economy is another major progress following 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of human society,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Building low-carbon city or low-carbon rural,using energy-saving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spreading the use of clean energy such as solar,biogas, using a good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and so on are good example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in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is paper relates a case study at Beiwu Village in Shanhaiguan District,Qinhuangdao,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in Beiwu Village.From the four sides of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green landscape,the article studies th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practices in rural environment,it will play a very good example on building low-carbon,ecology,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low-carbon;Ecology;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X 22

A

1008-6927(2011)01-0083-04

2010-03-2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课题编号:HB10CZX017);2010年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03293)

姚 翔(197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镇规划与建设的教学研究.

(编辑:刘雪春)

猜你喜欢

民居村庄规划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