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陶弼家世略考

2011-12-26覃红双周扬志

黑龙江史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家世宾州墓志铭

覃红双 周扬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北宋陶弼家世略考

覃红双 周扬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陶弼是一位与广西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文章对其家世进行梳理考证。

陶弼;家世

陶弼(1015—1078),字商翁,北宋湖南永州祁阳人,一生经历真宗、仁宗、英宗和神宗四朝。陶弼是位清廉的地方官,他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有二十多年是在广西各地度过的。其曾先后任阳朔主簿和阳朔县令,又知宾州、容州和钦州,还因能力突出而先后三次被委于邕州知州的重任。陶弼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元代著名文士袁桷曾论及他,其言:“昔陶商翁、刘景文以边将有能诗名,将军翰墨之美,诚不愧古昔。”[1]在他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中,有三分之二的诗是与广西有关的,被清代汪森收入《粤西诗载》的就有五十八首之多,皆为吟咏广西各地秀美山水的优秀诗篇。对于这样一位与广西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我们责无旁贷。在这方面,何德化、黄振南、史璐璐、梁德林等学者对陶弼的生平及诗歌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探讨,而对于陶弼的家世问题,目前尚存空白。本文拟对陶弼的家世作一番梳理考证,以其能对陶弼的生平研究有所裨补。

涉及陶弼家世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黄庭坚为陶弼撰写的墓志铭《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下文简称《陶君墓志铭》)[2];二是刘挚为陶弼撰写的墓志铭《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墓志铭》(下文简称《陶公墓志铭》)[3];三是沈辽为陶弼写的传《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下文简称《陶公传》)[4]。下面即依史料逐代予以考证。

一、远祖

陶弼的远祖为浔阳陶氏。黄庭坚《陶君墓志铭》言“陶氏盖柴桑诸陶”;而刘挚《陶公墓志铭》也记载“惟陶氏世家浔阳,靖节先生之后有避地湖湘者。”沈辽的《陶公传》亦载其“五代祖矩自九江徙祁阳,晋太尉陶侃之裔也。”可见,陶弼家世源于江西浔阳陶氏,为东晋名人陶侃、陶渊明之后,乃名门望族之裔。此外,从陶弼的一些诗句如“东篱故园菊,又向酒中倾”(《秋日登南城台》)、“东篱故事何重叠,醉倒花前是远孙”(《菊》)等等也可以看出,陶弼是自诩为陶渊明的后人并对自己“陶后人”的身份是非常满意且陶醉其中的。个别史料中有称陶弼为“浔阳陶弼”的,这是以郡望称。

二、祖、父辈

陶弼的先祖事迹不显,父亲陶岳则是个名儒。据黄庭坚《陶君墓志铭》“有讳矩者,避地将家占零陵之祁阳。矩生蠲。蠲生均,赠殿中丞。殿中生岳,仕至职方员外郎,赠刑部侍郎,是为君考”及刘挚《陶公墓志铭》“公之高祖矩至祁阳,乐其山水而居之,今为永州人。曾祖蠲。祖均,赠殿中丞。父岳”的记载,可知陶弼高祖陶矩、曾祖陶蠲、祖父陶均,可惜他们的详细生平事迹已难以确考;父亲陶岳则是个名儒。陶岳,字舜咨,又字介立。其生年史无确载,至于其卒年,只能肯定的是,不会早于1022年,下文还将提及其在1022年的事迹。陶岳取进士为何年史籍有两种说法: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五代补录”条记载陶岳为“雍熙二年(注:公元985年)进士”。[5]而清迈柱等监修的(雍正)《湖广通志》卷五十及清隆庆修、宗续辰纂的《永州府志》卷十五皆记载其为“太平兴国五年(注:公元980年)进士”。又检年代更早的宋代范公偁《过庭录》,有“陶岳,商公(翁)父也,与寇莱公同年”[6]的记载,同年即同年取进士,寇莱公即寇准。寇准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十九(注:公元980年)举进士。可见陶岳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举进士更可信。陶岳的仕宦经历可略考一二。据《明一统志》卷六十五记载:“陶岳,祁阳人,累官太常博士,知端州。余靖过端,访诸父老,言前后刺史不求砚者惟包孝肃及公二人。历官四十余年,五为郡守,有文集行世。”[7]清迈柱等监修的(雍正)《湖广通志》卷五十亦因之。这说明陶岳是个清廉的地方官,曾五为郡守,端州(今属广东)为其一。另据清李镜蓉修、许清源撰的《道州志》记载,陶岳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任道州通判[8]。此后,陶岳又曾知宾州。据《明一统志》卷八十三记载:“乾兴间弼之父知宾州,嘉祐中弼继之”[9];而年号“乾兴”仅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一年;更早的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五亦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可知陶岳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知宾州。陶岳一生著述颇丰,有《五代史补》五卷、《零陵总计》十五卷、《荆湘近事》十卷、《货泉录》一卷,晓天《北宋史学家陶岳其人其书考略》一文对此已作了考论,不再赘述。

三、同辈

陶弼至少有一位哥哥。两方墓志铭均提到的“取兄之孙同为通后”可证,姓名事迹皆不可考。

陶弼的妻子丁氏。黄庭坚《陶君墓志铭》言其“娶丁氏钱塘县君”;又刘挚《陶公墓志铭》记载:“初,丁晋公一见公,器赏之,妻以先兄之子,封钱塘县君。”丁晋公即丁谓。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宋真宗朝宰相,封晋国公。丁谓官位显赫,则丁氏娘家自非普通草民之家,而是官宦人家,由此推测丁氏应该也是知书达理的士人家庭中的妇女。

陶弼有个姐姐或妹妹,嫁与李忠辅。沈辽《贺州推官知阳朔县李君墓碣铭》记载:“浔阳陶公岳(注:陶弼父亲陶岳)方为州大儒,名闻四方。君以其文辞上谒。陶公大称赏,以其子妻之。”[10]李忠辅,字道举,零陵人,少时便才华卓尔不群,“与陶商翁相善”。陶弼后来做官显达,欲提携他,而他却无心做官。年近五十才调镡津尉,以后又假兴安令,主持疏浚灵渠。后得潘夙的提携任桂州司户参军。再之后迁贺州推官,于熙宁十年冬十月辛亥卒,享年六十二。

四、子、侄辈

陶弼有一子、六女。据黄庭坚《陶君墓志铭》“生子通,冠而死”和刘挚《陶公墓志铭》“生一子通,早世”可知陶弼儿子名陶通,早逝。六个女儿名字不详,女婿倒是有名姓可考。据黄庭坚《陶君墓志铭》“六女,长嫁置乡尉严介而卒;其五居室”,可知长女婿为严介;又刘挚《陶公墓志铭》“六女子,其二人亡,其次适邵通、裴彦黄、吴括、邓良臣”,则四个女婿姓名亦言之凿凿。又检《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陶弼《九龙岩》诗后有“熙宁九年秋七月初五日,浔阳陶弼题,婿严介、孙同、外孙谢甫侍行”[11]的记录,由“外孙谢甫”可推知另一女婿姓谢。由此可知陶弼女婿分别为严介、谢某、邵通、裴彦黄、吴括、邓良臣。据刘挚《陶公墓志铭》,邵、裴、吴、邓还因陶弼在边疆的功勋而得到恩荫,四人并补三班奉职,为很低的武官。

陶弼有两个侄子名陶逵、陶迥。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五载:“乾兴壬戌,公之父出守是邦(注:宾州)。后三十九年,至嘉祐六年,而弼继之。至元符四年,公之侄又继之。一门三人出守,此事见《继政堂记》。”[12]而明(万历)《宾州志》卷六亦有记载:“其父先知本州,嘉祐中弼继之,元符中侄逵又继之,皆有声绩。州旧建继政堂。”[13]此外,《明一统志》卷八十三也记载:“乾兴间弼之父知宾州,嘉祐中弼继之,元符中其侄逵又继之,一门三人出守是郡,皆有政术。”[14]由这三则史料互参可知:陶弼有一个侄儿名陶逵,元符四年出守宾州。而由陶逵又可考出其弟陶迥。查检明代桂林人张鸣凤的《桂胜》、《桂故》[15],偶见此兄弟俩的踪影——

“湘阴彭子民、陶逵、王长孺、洛阳席贡,从诏使按部还桂,同游白龙洞。己卯春。”(《桂胜》卷四)

“信安留怙彦强、江夏黄忱君锡、零陵陶逵由圣,弟迥邻之、宣城侍其鋐希声、洛阳席贡叔献,元符己卯正月十二日,同游龙隐岩。”(《桂胜》卷七)

“陈遘,字亨伯,零陵人……陶逵与其弟迥皆零陵人。”(《桂故》卷四)

这三则史料除了使人约略可见陶逵兄弟俩在桂林的游踪,同时还清楚地记录了陶逵字由圣,其弟陶迥字邻之。陶迥的事迹,据清金鉷《广西通志》记载,其曾任义宁县令[16]。

五、孙辈

陶弼孙子陶同、曾孙陶世延。据黄庭坚《陶君墓志铭》“以兄之孙同为通后,授郊社斋郎”和刘挚《陶公墓志铭》“取兄之孙同为通后,为临桂县尉,又卒”,可知陶弼孙名陶同,曾为临桂县尉。刘挚《陶公墓志铭》还记载:“后数年,又以同之子世延为借职,所以褒劝有功,于是不忘”,再者宋苏辙《栾城集》卷二十七亦载《陶世延(弼孙,弼死于顺州)、邢选(吉子,吉死于盗)各补三班借职》:“赦陶世延等:惟乃祖父以身殉职,义不旋踵。宠尔一命,庶几士知忠力之必报。可依前件。”[17]可知陶世延为陶同之子、陶弼的曾孙。

由于年湮代远,史料匮乏,陶弼的家族中人物事迹可考的仅限于此,从中可见整个家族中官位最显赫、最能光宗耀祖的即是父亲陶岳和他本人,儿孙辈中功名皆未有能超越两人的。纵观陶弼的人生经历,与同样执政于湖广两地的父亲陶岳的人生轨迹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见父亲对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陶弼一方面努力秉承父志,一方面要给儿孙辈作榜样,努力维持家业,振兴族威。这种思想促使他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中始终没有迷失方向,一生为官清正,努力造福百姓,从而流芳后世。

最后,陶弼的家世可简单列表如下:

[1](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黄庭坚.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山谷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刘挚.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墓志铭/忠肃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宋)沈辽.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云巢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宋)范公偁.过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9][14](明)李贤、彭时等.明一统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李镜蓉修、许清源撰.道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1976年).

[10](宋)沈辽.贺州推官知阳朔县李君墓碣铭/云巢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2](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3](明)郭棐.(万历)宾州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5](明)张鸣凤.桂胜、桂故校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16](清)金鉷.广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宋)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家世宾州墓志铭
南宋詞人吴文英家世補論——從新發現翁逢龍傳記資料談起
王骥德家世、生平与著述新探——以晚明穆光胤《玄对楼巳集》为中心
十件辽代汉字墓志铭的录文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
蚂蚁和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