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调查及分析

2011-12-25覃湘庸

护理与康复 2011年6期
关键词:共情本科生问卷

覃湘庸

(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调查及分析

覃湘庸

(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目的 了解90后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16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91.9%护生认为除了学习医疗护理知识外还需学习人文社科、伦理等知识,35%护生认为能察言观色、准确辨别他人情绪,18.1%护生认为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很困难。结论 90后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有待提高。

护生;共情能力;对策

Key wrods:Nursing students;Empathy ability;Countermeasure

护士共情能力是护士满足患者躯体需要和减轻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1]。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站在患者的角度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和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患者,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共情能力已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2]。90后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中的新生代,面对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言论自由、生活相对富裕的新时代,他们具有独特的特性[3]。90后护理本科生与70后、80后的护士相比,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不同,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有很大变化。为了解90后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状况,为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月至10月,对160名90后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查阅分析相关文献[4,5],咨询相关专家和老师后,自行设计“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调查问卷”。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形成问卷初稿,使用问卷初稿进行小规模预调查,对问题进行修正后定稿,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每条目对应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5项选择。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根据自身认知匿名独立填写问卷;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用 Excel数据导入整理, 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160名90后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资料 男15人,女145人;年龄19周岁17人、20周岁143人;其中106人为独生子女。

2.2 160名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情况 见表1。

表1 160名90后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情况(人,%)

3 讨 论

3.1 160名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分析 90后护理本科生能认识到患者情绪与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就医环境不只靠医院,也靠护士共同创造。但部分护生对人文社科、伦理等知识的学习热情不够高,在理解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上存在欠缺,有18.1%护生认为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很困难;处在信息时代的90后,很多时间在网络生活中度过,使许多护生不愿沟通,出现问题时不愿与别人交流或不敢直接表达出来,本组有66.25%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关爱集中的环境中成长,习惯于被爱,而不善于理解和关爱他人[6],仅35%护生认为能察言观色、准确辨别他人情绪。

3.2 建议

3.2.1 学校开设共情培养课程 国内护理院校有关共情能力培养的课程很少,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选修课中开设“共情培养”课程,课程内容可分为“共情共训项目”和“共情选训项目”,提高护生对共情的认知,将共情能力作为护生考评的一项指标。

3.2.2 多形式教学培养护生共情能力 人类的面部表情都是一样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从面部表情中体现,通过绘画课,使护生了解各种面部表情的涵义,掌握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的技能;在共情培养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让护生扮演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扮演家属在整个阶段中的照护,在不断的感受性训练中,使护生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过程及需求,从而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

3.2.3 把网络平台作为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工具 网络教学因不受时间、地域和人员限制的优势而成为国内外护理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探索的热点[7]。针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90后,高校可以将网络平台作为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共情能力培养”网站、论坛、博客、QQ群等,将共情能力的培养工作延伸到网络中。在网站上发布诸如《心智阅读》之类的能培养护生共情能力的软件、资料等,让护生在娱乐中接受感受性训练,学会表达共情,增强共情能力;在博客中开设与90后护生共情能力培养相关的栏目,使论坛、QQ群成为护生与护生间、护生与教师间、护生与护士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3.2.4 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鼓励90后护理本科生在节假日、双休日做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护生解决问题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把沟通理念从“护士所欲、施于患者”转换为“患者所欲、施于患者”,在提高护生服务素质的同时培养共情能力,增强社会归属感。

[1]邱玉芳,杨辉,宋丽萍.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7):1890-1892.

[2]MaattaSM.Closenessanddistanceinthenurse-patientrelation:therelevanceofEdithStein’sconceptofempathy[J]. NursPhilos,2006,7(1):3-10.

[3]徐小美.浅议“90后”大学生“向师性”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72.

[4]戚秀华,何燕,徐瑞杰,等.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8):13-15.

[5]杨辉,邱玉芳,宋丽萍.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1C):3072-3074.

[6]崔强,郭莉,邓湘琳.“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7:136.

[7]朱霞,徐彩娟.网络培训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及专科理论水平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10):832.

Survey and analysis on empathy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orn in 1990s

Qin Xiang-yong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pathy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orn in 1990s. Method Investigate160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 91.9% nursing students consider that knowledge on humanistic,social and scientific ethics are necessary except for medical and nursing knowledge.35% can make observing and identify others’emotion accurately.18.1% feel it difficult to think on patients’point. Conclusion Empathy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 s born in 1990s should be improved.

R195

A

1671-9875(2011)06-0482-02

覃湘庸(1982-),女,硕士研究生,助教.

2010-09-17

猜你喜欢

共情本科生问卷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卷网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问卷大调查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问卷你做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