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精神的空间构成——庄征文字雕塑的审美意境

2011-12-25景育民

雕塑 2011年1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汉字

■ 景育民

中华文化精神的空间构成
——庄征文字雕塑的审美意境

■ 景育民

庄征,又名庄真,原名庄贞富, 中国当代雕塑家、画家。1941年12月生于广东省潮安县,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画家雕塑家,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天津市致公画院院长,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庄征创作了解放后天津市第一个汉白玉城市雕塑;第一个以古汉字的形态为资源创作出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古汉字大型雕塑;第一个将光源引入雕塑造型之中,创作了我国第一个发光的城市雕塑。

高山仰止

山林之歌

百福之门

栋梁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人民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趋于稳定,经济复苏,政治环境与文化建设构成了在前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模式下的新中国社会文化形态,尔后一直延续数十年之久。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创作思想,一直影响并引领着至少两代人的不懈追求。年轻的庄征怀抱着艺术梦想与祖国的希望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他有幸师从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完成了五年学业。勤奋、聪慧与难得的机遇,使这位美术青年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艺术家……1965年,大学毕业的庄征先生响应号召,来到渤海之滨——天津生活和工作,开始了他的雕塑教学与创作。由于社会环境与教育背景使然,他自然进入了具像写实的创作与研究。60、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一批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其中叙事性、肖像性的作品成为他的基本创作重点,如表现抗震救灾的《亲人》,表现藏族生活的《牧羊女》等诸多优秀作品可圈可点。尔后,在现代主义影响下,庄征先生在创作中又进行了抽象性、装饰性的探索,如《山林之歌》《冰上之舞》等,成为同时期雕塑界的优秀作品。然而,实际上在近十几年来他所创作的文字系列雕塑应该被界定为他的艺术历程中的学术高峰,体现出高度的文化素养和在东西方文化的研究与判断中的深刻思考。庄征先生文字系列作品的探索无疑是其近半个世纪艰苦修炼的顿悟,是一位文化畅想者在漫漫探索之路与彷徨之后所开启的灵魂天目与精神归宿。

一、本土精神的文化自省

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和审美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字是具有强烈感性特征的象形符号,融入了人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它具有隐喻特征,将人们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象形记忆贮藏于其中。汉字中包含着“从物出发”的原则,与《周易》的“观物以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原理一样,对中国美学具有深刻影响。

思想活跃、不断进取的庄征先生对时代发展有着独特的敏感与表现的冲动,也许这种基因源自潘鹤先生的影响与行为暗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与东西文化再次相遇,使不懈追求、善于思辨的他又开始了创作的新历程。1993年开始,他的文字雕塑创作就开始了城市公共空间与架上创作的两栖探索。1994年建成于河南辉县的《古共生辉》通过对古篆“共”字的艺术加工,成功的实现了当地古代历史文化同现代文明的辉煌对接,成为辉县的地标。其架上文字雕塑作品《艺魂之一》《艺魂之二》兼具学院具像雕塑的造型原理,亦不失中国文字的间架构成法度,同时将青铜器(长信宫灯)与陶俑(唐俑)的语言神韵融入其中,使作品具有东方的抽象意境和传统审美,将中国的抽象文字图形由二维演绎到三维的空间形态,成为穿行于亘古遗风与时代审美的中国本土当代艺术作品,是庄征先生在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纵横交错之中的理性判断所产生的文化自省。这种自省生发于不断的探索、创造与质疑,也得益于中华民族经济复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与话语地位的逐渐确立,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困境、彷徨与抉择。

二、中华文化精神的空间构成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空间文化形态,成为当下中国雕塑家施展才华的重要展场。当西方文化强势涌入的周期相对沉寂之时,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庄征先生开始思考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如何构建当代城市文化空间、什么是当代、以及本土精神与个人语言身份如何进入当代的学术问题。庄征先生在城市雕塑创作中将中国汉字的建构意境与构成主义、立体主义及材料语言与色彩相结合,营造了既有时代精神,又有历史人文元素的、属于中国的当代公共艺术。

庄征先生在公共艺术建设中,在世俗、媚俗、庸俗的作品盛行的时段里,以他的坚定、智慧开始了文字雕塑的创作实践,较早地进行了独特的创造,构成了环境、空间、时代与人的场所文化意境,使现代人在钢筋水泥丛林与缤纷的时尚潮流中感受中华文化时空介入与精神价值的人文关照。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创作的城市雕塑作品《心连心》,以汉字小篆“心”为原型,笔画之间相互共用,组成三面连接的立体造型,寓意着内地与香港人民心连心,简约、现代,且将中国文字的信息含量融入其中。1997年落成于汕头市的另一大型城雕《大潮》,以古篆“水”字为原型发展变化而来,不但象征当地三江在此汇合,也生动地表现了时代和生命大潮的宏伟气势,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2001年建于天津杨柳青广场的《百福之门》融合了古汉字的意象、民俗风情和后现代艺术手法于一体,深得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喜爱。2004年,为天津南开中学建校百年而创作的不锈钢喷漆雕塑《栋梁》,则由多个“开”字构成方正刚直的构件,横平竖直,长短相济,多面立体穿插交错,气势宏大壮观,象征着百年南开培养出诸多国之栋梁之才的场所意义(周恩来、温家宝均毕业于该校)。

三、中国精神探索的当下意义

“以汉字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形式的创造,庄征先生是始作俑者。”庄征先生的汉字雕塑作品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审慎地选取某一汉字作为母体或内核,加以现代演绎和空间诠释。从一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开拓的意义上说,这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雕塑作品本身。几年前,旅德青年艺术家刘永刚先生站在西方文化前沿,以当代艺术的语境寻找母语,试图以中国文字形式打通民族与国界的局限,反映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综合。同样是从文字中汲取灵感,刘永刚的作品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横向审视中的文化策略与话语介入,而庄征先生的创作则更着重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纵向深入,是本土意识的文化自省,力求在创新中寻源。正如《论语》所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种现象是本土文化多元选择的必然状态,也是中国文化人在近现代历史沉浮中于民族文化复兴所唤起的激越情怀与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智慧选择与重要出路,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精神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探索的当下意义。

文字雕塑是庄征先生从艺五十年来创作的主要探索。纵观其创作历程、思考路径与精神嬗变,顺乎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流程。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之中,庄征先生和那些年逾花甲的文化老者,在人生坎坷岁月跋涉中的坚毅与执着本身就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给年少者以感奋与启示。

古共生辉

亲人

艺魂

Spati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esthetic Conception of Zhuangzheng’s Character Sculpture

by Jing Yumi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pictographic symbols with strong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mpacts on the life spirit of Chinese art and aesthetic values. Since the 1990’s, Zhuangzheng has created series of character sculptures, reflecting a high level of cultural literacy and deep consider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opening up a new sculpture art which take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main constituent element. Focusing on the vertical depth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the works of Zhuangzheng was a cultural self-reflection of local consciousness, seeking for of origins in innovation. Zhuangzheng’s artistic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evolution conforms to the bas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His firmness of will and determination demonstrates the fighting spirit of Chinese artists.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汉字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