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发展的视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报道

2011-12-25

中国记者 2011年8期
关键词:群众管理发展

□ 本刊特约评论员

作者:慎海雄,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从新闻报道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科学引导、从善如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把好舆论引导的闸门,真正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不过,近年来在有关社会管理问题及其报道上,有些同志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同志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所带来的社会新变化往往是贬多褒少、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消极处置多积极引导少。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当看到,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然带来的格局。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涌流后,传统的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模式被冲破一样,当前社会领域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传统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后,许多青年人没有固定单位,流动性很大,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单位”去管理;不少企业的青年员工从过去的单纯维护个人基本权益,向希望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保障群体利益等方面转变。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和方法来看待,这些确实是一个个新难题,好像老百姓变“刁”了,不听使唤了。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人的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不正是我们老祖宗所倡导的人的解放学说的生动体现吗?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丰富实践,不正具体而形象地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强调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的理论吗?从某种意义讲,人的解放是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指责声、埋怨声或许可以少些,积极有效的建议、对策就能多一些。

当然,正确认识人的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对其形成的各种挑战和不适应症予以高度关注。正如中央领导所指出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如唯利是图、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在侵蚀着一些人的思想;西方的一些错误思潮也在试图影响我们的年轻一代。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舆论导向的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高度警觉,决不能把我们的阵地拱手相让。同时,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当前我们遇到的各类难题,恰恰是创新和突破的所在。如果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克服了这些困难,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必然上一个新台阶。而挑战和难题,同样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从一线寻找答案的用武之地。

相对于“管理”而言,人民群众更需要的是“服务”。只有细心倾听“草木”的叹息,才能真切地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昭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伟大实践中,广大新闻工作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惟有脚踏实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发出一篇篇精品力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群众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