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记者:怎样玩转iPhone、iPad平面媒体的iPhone应对
2011-12-25贾中山
◇/ 贾中山
今天的苹果公司完全没必要做广告:在企业形象方面,还有比国际著名财经报纸《金融时报》将2010年年度人物头衔送给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更好的“策划”吗?在产品推介方面,还有比全球各地苹果迷彻夜排队购机,而iPhone4、iPad还总断货更好的“创意”吗?
对传统媒体来说,苹果及其他智能终端的出现则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可能。但要将可能变成现实,还需我们更多把握用户特质、揣摩使用心理。本刊本期特约请四位较早使用智能终端的传媒人,从操作角度探讨移动互联时代进军新领域的方式方法。
目前电子市场上,最火爆的设备就是苹果公司的iPhone。从苹果公司开始发布iPhone手机开始到现在的iPhone 4,这款手机的热度越来越高。在中关村电子卖场内,众多品牌手机都是降价销售,只有这款手机产品能够加价近1000元还能获得消费者认可。
iPhone自从诞生后,一个手机的触屏时代就宣布开始。人们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一手握着手机,一手拿着一支笔在上面点点划划。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就能操作,这是触摸的体验;大屏幕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处理器速度快,人们在网上检索后几乎立刻就能得到结果,甚至比电脑还要快,这是心理上的体验。三种体验相结合,使得这种手机几乎所向披靡。和iPad相比,前者集成了通讯功能,小屏幕便于携带,后者屏幕够大,但是携带并不方便,这也注定iPhone 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第一块屏幕”。iPhone也在深入影响着平面媒体。平面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伍了,自己高投入原创内容,最终繁盛的却是廉价购买新闻的门户网站。现在这些门户网站日益壮大,而平面媒体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却难有起色。iPhone 的主要使用者是商务人士和年轻且追求时尚的人,这部分人群恰恰是拥有消费能力的人,是广告商追求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站依托商务人士和年轻时尚使用者,争取到了广告商青睐。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商还没有找到太合适的落点,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被挖掘出来,平面媒体的经济收益将更为艰难。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趋势,国内很多平面媒体主动触网,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基因改造传统报业。这种改造有多种目的,首先试图通过移动终端收获拥有商业价值的读者,其次是延续新闻生命力,将原本只有一日生命力的新闻报道,变成可多次开采的财富源。目前开发有App store应用的媒体有:《环球时报》《南方周末》《扬子晚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上海证券报》《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国内媒体率先开发出App store应用的是《南方都市报》,最近刚刚登陆苹果App store的是《扬子晚报》。此外,《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也开发有iPhone 应用。
但是,平面媒体做移动互联网,不能将报纸内容原封不动搬到手机上,而是应该针对多重读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新闻浏览方式,与读者充分互动,并且依托成熟的互联网应用,打造成一个本土城市的移动互联第一入口。
《扬子晚报》是在2010年12月10日刚刚登陆App store 应用商店的。在iPhone手机上打开扬子晚报应用,可以看到页面上方有导航栏,分别为:焦点、南京、文娱、体育、财经、国际。底部也有导航栏,分别是要闻、热图、视频、轻松、互动。点击不同栏目,就能获得不同分类的内容。笔者试用后发现,整个网站上能够看到的新闻总量不超过100条,其中一些重要内容,比如姚明受伤、茅台酒出厂价上调等,几乎各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内容类似。而尤其让人使用不舒服的是,该网站没有检索功能,只能提供当天的新闻,甚至昨天的报纸也无法看到。如果对某条新闻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就只能退出,然后检索。而一旦离开很容易被新内容吸引,会不再想返回《扬子晚报》页面。
报纸做移动互联,开发iPhone应用,不能丢失特色:本土化和深度观点。与互联网站的海量新闻不同,报纸的新闻量必然受到限制。而报纸做iPhone应用后,应挖掘本报刊发的历史内容,为读者提供新闻链接。此外,要根据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做新闻,根据读者点击量在服务器后台调整新闻排行,争取在读者打开iPhone应用后的第一屏新闻就能将其吸引住。
此外,报纸还要学习互联网强化服务意识。和传统门户网站相比,名记者名编辑是一家媒体的最大财富。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化的同时,iPhone客户端要提供这些名记者的专栏,还要嵌入微博、开心网等渠道,与读者充分互动。报纸做移动互联后,必须提供生活服务性信息,比如当地蔬菜、肉、蛋等产品的价格,本地城市何处加油便宜、商场超市哪家在做降价,这些服务性信息要量大,准确,而且要及时更新。这种服务性的信息,是留住读者的重要砝码。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互联网站上没有什么内容是绝对的中心和重点,新闻性不强的服务性内容也是留住网民点击的方式。通过各种主动尝试,报纸依然可以在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商务和时尚人士的眼球,成为都市人群每天的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