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正文风 创立风格

2011-12-25

中国记者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党八股中国记协端正

□ 本刊特约评论员

作者:顾勇华,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

持续深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各级各类新闻传媒的同行有行动、有心得,不乏让人深得教益的“走转改成果”。

随着活动深化,对走、转、改有了不少字面解说。有说,走是前提、转是关键、改是根本;也有说,走和转是工作方式的变化,而改则深触新闻业务指导思想层面,直接关系到把报刊台网办好。

这些解说,丰富了“走转改”的思路和行动方式。

如果探究的眼光前行一步,走了、转了一定能“改”吗?走了、转了、改了就意味着能出精品力作、出优秀知名新闻人才吗?从新闻规律看,切实端正文风与呼唤名文名人,是深化“走转改”的必然指向,是提升新闻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内在要求,延伸到了“走转改”的更新领域,值得大家贡献智慧。

没有走和转,一定谈不上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教给我们的基本道理。但是,走了,也转了,离改文风其实还有不小距离。这是因为,走和转可以是个人行为,文风不一样。文风就是为文的风气,蔚然成风是一种现象,须众人合力。一部中国文史,曾有各朝各代文风,或简约或奢华,或清新或铺陈。直到《反对党八股》问世,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清算了党八股,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一代文风,并且透辟地论述了文风与党风、学风的关系。我们现在讲的改文风,应当是革除写文章、做节目中的种种陋习,端正文风——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健康文风。

对这一点,不少人的认识还不太入门。以我们反复提及的“群众语言”为例,这是优良文风标识之一。主编《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披阅来文,“群众语言”多了。看得出来,作者踏踏实实走了、转了,“张家爹爹说”或“李家婶婶说”,都应实有其言,不是编的。然而,这些“说”后面的实录就是“群众语言”吗?近日,“三项学习教育专网”(中国记协网)编辑部在参与“走转改”督导的基础上,正组织研究“什么是群众语言”,准备向各位新闻同行征询意见。他们的心得是,群众语言固然必须是群众说的,却不是一般对话,而是指那些能准确表达报道主题、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说法。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富农、中农、贫农对加入农会各有一个说法,很难有别的表达能那样形象地表明不同阶层的态度;55年之后,《人民日报》的《湖南乡里事》中,农民们那些怕好政策变的说法,大可成为“语录”。“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群众“恰好”的语言才是我们追寻的“群众语言”。

“走转改”是不是在逐步深化,要看外在要求有没有化作行为准则和自觉,这是把报纸办好、把节目做好的基础建设,也是为出精品力作、出优秀知名新闻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不过,这些努力不等于自然而然就有了名文名记者。好比打乒乓球。全民打球健身是一种健康文化环境,有没有国家队是另一回事。即便为文已经风新气正,名文名记者的产生依然是十分难苦的过程。

一位记者、编辑、评论员、主持人被冠以“名”,是因为所写所编所说风格独特。风格如同指纹,独树一帜;风格鲜有天成,必须创立。现代传播技术功能强大,却容易使人犯懒取巧、不愿思想,这是采编常规竟成问题而要“走转改”的原因之一。有志创立风格,就不能企图绕过艰苦独立的思考,让人爱文及人,而不是借助方便的传播工具“混个脸儿熟”。

猜你喜欢

党八股中国记协端正
门牙会长正
《反对党八股(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形直则影端
反对党八股(节选)
反对党八股(节选)
功能完善,声音端正大气,对得起售价 TEAC(第一音响)NT-505SE
端正中蕴含大气的特质TARA LABS(超时空) The Echo Limited Edition电源线
如何秀出美丽新农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的体会
凝心聚力书写伟大时代
——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专题
从《反对党八股》谈党的文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