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该被遗忘的普通人

2011-12-25徐立

人民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卢作孚罗家伦农学院

◎徐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八·一三”淞沪之战硝烟又起,局势万分危急。于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紧急向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求助,用船将中大全部家当运抵重庆。于是,一船船的仪器、图书等等从南京通过长江被抢运到重庆。但令罗家伦非常遗憾的是,中大农学院花巨资从国外引进的大量品种齐全的良种禽畜,无法一同起运,只好让尚未西迁的员工随意处理,或杀或吃,决不要留给日本人。但员工们没有舍得将这些学校花巨资购买的优质禽畜杀掉,而是在一位叫王酉亭的员工带领下,经过艰难跋涉全部西迁至重庆。

1937年12月初,王酉亭高价雇了四条大船,带领留在农学院畜牧场的职工出发了。他们将猪、羊、牛分成队,把鸡笼、兔笼驮在牛背上,水陆兼程,浩浩荡荡。一路风餐露宿,忍饥受寒,甚至伴着枪炮声,艰难地行进着。1938年深秋,这支奇异的大军行程数千公里,终于随着大批的难民抵达重庆。

关于这次大迁徙,相关记载极少,以至解放初人们在整理农学院师生的花名册时,竟没有找到王酉亭的任何记录,人们只知道他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南京去世。

一位为中国禽畜优良品种培养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普通人,就这样因人们的忽略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记住了罗家伦、卢作孚,却遗忘了王酉亭,实在是一种遗憾。

猜你喜欢

卢作孚罗家伦农学院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重读卢作孚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加强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为商不有的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