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清水塘人盼水清
2011-12-25严碧华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清水塘人盼水清
□本刊记者严碧华
近年来,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备受外界关注。最新消息显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综合规划。湖南将进一步做好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流域内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
“清水塘地区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几个地方之一,因而,治理该地区显得非常重要。”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为了加快解决这一问题,姜玉泉今年提交了《关于支持株洲清水塘地区战略性改造的建议》。
3月12日,姜玉泉与刘晓武、唐建强两位代表提交的关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建议,引起了国家环保部的重视。受代表邀约,当天上午,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来到驻地,就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及清水塘地区战略性改造的相关情况,与他们进行会谈沟通。
“如果不把株洲市清水塘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好,‘两型社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会谈中,姜玉泉代表大声疾呼。
姜玉泉向记者表示,株洲市清水塘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重点布局建设的重化工业区,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152家,主要是冶炼、化工、建材企业。建国以来,清水塘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00多亿元。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重金属污染区域面积达62.41平方公里,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受重金属污染影响的变性土地面积为34.41平方公里。土壤中特征污染物——重金属镉、汞、铅及类金属砷均超标严重,其中镉的超标率达到100%,平均监测值超过国家标准值3.67倍,最大超标倍数达230倍。汞和铅的超标率为80%以上,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6.57倍和262倍,砷的超标率为47%,最大超标倍数为6.6倍。
在姜玉泉看来,解决清水塘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评价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
采访中,姜玉泉表示,从2008年开始,株洲提高了企业进入门槛,其中一个主要指标就是环保,如果环保达不到要求,再大的投资也将被拒之门外。“与此同时,我们重拳治理高污染企业,关闭有污染的生产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株洲市将综合运用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搬迁改造、环境生态治理等方式对清水塘地区进行战略改造,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循环经济样板试点区、国家级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姜玉泉建议重点支持清水塘重金属污染重度区域移民安置避险项目,支持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支持清水塘企业搬迁改造。
“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主要分布在株洲市天元区、石峰区。长期生活在这片污染地区土地上的居民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吸不上新鲜空气、喝不上安全水、吃不上放心菜,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姜玉泉说,“清水塘工业区的湘江断面,距湘潭市取水口仅30公里,距长沙市取水口也不足100公里,对长沙、湘潭两市的饮用水源安全构成重大隐患。由于企业多,行业不同,仅单个企业达标排放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必须新建一个工业废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项目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
同时,姜玉泉认为,清水塘环境容量已经非常饱和,环境十分脆弱敏感,在治理的同时搬迁改造企业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逐步搬迁改造企业的条件基本成熟,可先期重点支持中盐株化、华银株洲电厂的搬迁改造项目。
姜玉泉说,“2008年起,株洲市启动了重金属污染核心区居民的迁建性异地安置工程。但清水塘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项民生工程的进展。”
采访中姜玉泉表示,“十二五”期间,株洲市将综合运用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搬迁改造、环境生态治理等方式对清水塘地区进行战略改造,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循环经济样板试点区、国家级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但仅靠省市两级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
□ 编辑尹丽丽□ 美编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