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厨房里的革命

2011-12-25卓今

天涯 2011年4期
关键词:焚烧炉垃圾桶垃圾

卓今

厨房里的革命

卓今

立川的上弁天在东京应该算郊区了,或者说是城乡结合部。日本的城郊没有明显的痕迹,它是以大量的别墅区作为过渡的,房屋群慢慢稀薄,然后是丘陵或农田。那些精致小巧的民房,式样大同小异,两层楼,坡屋顶。深灰色的瓦片,浅灰、铁青、黛青或者灰白的外墙。日本的建筑多以黑白灰为基调,朴素淡雅。街道小巷干干净净,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各家庭院都种着一些奇花异草。最普通的是绣球花,日本人叫它八仙花,大约是一株花有多种颜色的缘故吧。圆滚滚的花朵,一身斑斓,蓝白的、粉紫的、玫瑰红的,真是一花开尽满园春!橙黄的枇杷沉甸甸,压翻了枝头。肥硕的猫咪在树荫间轻巧地穿行,花蝴蝶在枝头起舞,清澈的小河水潺潺流过,太阳照耀着光洁的柏油马路,汽车有序地行驶,初夏的东京郊区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说,那种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的景象在日本根本不存在,就连垃圾堆放点也根本没有,无论是在首都东京的郊区,还是在小县城、农村。这么高密度人口的国家,他们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多摩川、相模川、浅川这些东京近郊的河流清澈见底,道路、原野也不见尘土和废弃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另一方面,是日本的家庭主妇以及每一个日本人从骨子里爱护环境的结果。日本城市的街道上看不到垃圾桶,刚到东京的那天,我手里捏一把废纸和矿泉水瓶子,走几里路还找不到一个垃圾桶,只好把它们塞在挎包里,到了宾馆才扔掉。想想那些烟瘾很大的人走街时是比较麻烦的,不过他们有办法,比如随身带着一个“携带灰皿”,就是那种便携式烟灰缸,类似口红管,烟蒂烟灰暂且放在里面,等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倒掉。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垃圾桶一般设在便利店,并排好几个,严格分类,不能随便乱扔。

众所周知,日本主妇在厨房里的工作要占去整个工作的一大半,日本菜的做法极其考究,最普通的盖饭也有五种以上的配料,姜丝切得有如盛开的黄菊花,剔掉鱼骨是一道很复杂的工序。寿司就更麻烦,用海苔裹上饭团,方柱体或者圆柱体,看上去犹如小竹筐里盛满了珍珠,上面再搁上一片生鱼片,白如凝脂透如水晶的墨鱼片,红得像玫瑰的鲔鱼片,灿烂如黄金的鲑鱼片,七八种不同品种的鱼片,形成一道色彩的盛宴。总之,日本主妇把它当作工艺品去做。现在,厨房的任务更加繁重。尽管超级市场的食品大都制成了半成品,不用剔鱼骨,也有现成的寿司买,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放了劳动力,但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再一次加重负担。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任教,平常事务繁忙,每天只在家里吃早餐,中餐和晚餐都在餐馆吃。回国的前几天,我住在她家里,亲身感受到了日本的垃圾分类的严苛。

通常在晚餐前,我们到超市买了一些食品,差不多都是熟食,只需在微波炉里加热即可,蔬菜洗净后做成蔬菜沙拉。前期工作异常地简单,大量的工作在后头,我想帮忙都插不上手。四个垃圾桶占据了小半个厨房,一个是可燃烧的,一个是纸类,一个是可回收不可燃烧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垃圾桶的分工是粗大类和若干子项目打包之后暂且放置的地方,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手里的东西到底要扔到哪个垃圾桶。残羹剩饭属于可燃烧非资料类,硬塑料盒可回收类,硬塑料和塑料薄膜不能视为同类,玻璃瓶子和塑料瓶子不是一回事,饮料瓶子和盖子要分开扔。报纸以及其他废纸是单独分开的,它们还可以再次制作成纸张。日本人以使用再生纸为荣,他们会在名片的一角上印上“再生纸”的字样。《世界知识》曾经刊登了一篇名为《极致的日本垃圾分类》的文章,历数了日本垃圾分类的严格和复杂。文章说:“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面对如此复杂的分类,我只好负责洗碗和抹灶台这样的简单劳动,另外清洗垃圾的工作也能胜任,除了残羹剩饭和纸类(纸上有残留物的也要清洗)不需要清洗以外,其他如塑料袋、包装盒等等,都要洗干净并晾干(牛奶盒要剪开了洗净晾干),然后折叠整齐,再放入垃圾桶。我有时候会自作聪明,将泡过的茶叶袋从茶杯里拎起来准备扔进可燃类垃圾桶里,朋友赶紧制止,她把它拿过去认认真真把水分挤干放在灶台上。洗碗池水槽里的残渣,等沥干后再拿出来。尽可能地减少水分,有利于更快燃烧。方便面桶的泡沫塑料属可回收类,上面的那一层纸盖撕下来扔进纸类桶。火腿肠的塑料包装上有纸标签,得把它撕下来分开放。底下的泡沫托盘洗净晾干后放在另一个可回收资源类桶里。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并贴上“危险”字样的标签。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我想起我在酒店扔掉的那些东西,清扫房间的服务员得把它们重新捞起来进行分类。一个FANCL的饮料瓶子,她得把贴在玻璃瓶上的纸撕下来扔进纸类垃圾桶,铝质的盖子归为金属类,而瓶子需洗净晾干归为另一类。我扔下的一个打碎了的玻璃瓶,得重新把碎片拾起用纸包好,贴上标签。

为了减少下水道的油污,盘子上残留的油渍须用吸油纸擦掉。洗碗尽量不用洗涤用品,而用热水冲洗,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化学剂污染水资源。日本的能源主要来自风力发电、太阳能、地热发电以及生物质利用。日本鼓励和支持太阳能发电,实施住宅太阳能发电系统补助计划以及电力公司静电表计量法,对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补贴,补贴标准达设备及其他费用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日本太阳能发电居全球第一。风力发电在日本也越来越普及,2005年总装机容量就已达936kw,2010年可达3000kw。日本对风电设备给予补助,剩余风电可卖给电力公司。日本风力电站建设成本已下降至850美元/kw左右。至于地热发电,日本是多火山国家,地热资源非常丰富。除此之外,生物质能利用也受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2002年日本制定了开发利用生物质政策的基本方针和方向,为拓宽可再生资源打下基础。所以,日本人洗碗不怕麻烦,宁愿多掏一点电费,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环保。洗衣服尽量用肥皂,不用洗衣粉,道理也是一样的。

吃完饭之后往往是灶台和餐桌上到处都摊着东西。朋友说,垃圾回收分类的工作人员比较有限,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劳动。经过几次训练,我大致搞得清楚的是:食品残渣、吸油纸、贝壳、蛋壳、破损纺织品、女性“生理用品”、绷带、创可贴、草木以及其他任意边长不超过40厘米的可燃物可以放在可燃类桶那个橙色透明的垃圾袋里。但有些概念模糊、类型交叉的东西还是不知道如何区分,金属、陶瓷、橡胶、小型废旧电器、钨丝电灯、CD盘、雨伞、毛绒玩具、化妆品的瓶子以及其他任意边长不超过40厘米的不可燃物放在不可燃类桶里的蓝色透明袋子里。但是塑料、发泡饭盒、洗洁用品的塑料瓶等又属于资源类,而塑料衣架、塑料桶、录像带、录音带、塑料雨伞等又不是资源类,不知该如何放置。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打包,有害物如干电池、荧光灯、水银体温计这些有害物不能用塑料布包裹,须直接扔进回收点的大铁桶里。瓶罐类的东西须把残余液体清洗干净。大型废旧物,任意边长超过40厘米的废旧物,如枕头、自行车等等,须提前电话预约,并到指定地点购买大型废旧物处理券,将该券贴在废弃物上。环卫不负责处理废弃物,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显示器等电器以及摩托车,此类废弃物有专门的二手店有偿回收。

为了防止垃圾分类不严或者错分乱分,将原来的黑色的垃圾袋改成透明的塑料袋,乌鸦蹲在树杈或者电线杆上,就可清晰明了地看到厨房里哪个袋子里是装着食物。这是乌鸦喜欢东京这个城市的缘故之一。

农村也看不到垃圾,法隆寺坐落在奈良县的农村。丘陵地带,青山绿水,一派田园景色。靠近法隆寺,人口密集,井然有序的交通,菜园里种着黄瓜、四季豆、西红柿,路边田埂长满杂草,青蒿、蓼辣、车前草、喇叭花、蒲公英、狗尾巴草。水田里有人在插秧,房子与城市别墅相比稍大一些,式样很讲究。房子周围看不到丁点儿垃圾。有通往奈良县的电车,小站的站台上每隔十多米并排放着三个不锈钢的垃圾桶,分别标明“报纸杂志、可燃物、塑料类”,垃圾桶容量大,朴素,实用。日本的物件一般做工精致,但在垃圾桶上面花的功夫显然不在式样上,实用和环保才是他们要考虑的。一些公司争相研制环保垃圾桶。日本松下公司就推出可产肥料的环保型垃圾桶,这款垃圾桶的最大特色在于可支持再循环利用,最多能够装入两公斤左右的有机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等,当装入足够的有机垃圾之后,这种垃圾桶可以将这些垃圾混合起来通过加热和有机化处理变为肥料,这样,一个农户家中就有了至少可以供应菜地里的肥料。居家的垃圾桶一般为白色、灰色,有耳设计,抗菌,便于平时清洁,颜色易于与家居环境配合。当然,他们偶尔也会在式样上花点心思,比如有一款机器狗垃圾桶,外形按史奴比的卡通形象设计,按钮巧妙地藏在黑色的鼻子和眼睛里。这个有着狗狗外形的垃圾桶,也可以将垃圾转化成容易分解的物质。它每天能分解600-1000克废物,并且整个过程都使用生物物质作为催化剂。它目前的售价为9万日元。另外还有挂钩垃圾桶、帆布垃圾桶等等。挂钩垃圾桶可挂于厚度为0.8厘米左右的桌子边缘,产品边缘有卡座,产品与产品之间可进行连接。帆布垃圾桶很漂亮,一般适合放在客厅,作为分装纸类的垃圾桶。

倒垃圾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每个区域有自己的时间排序,如东京都涩谷区,他们是周一休息;周二,可燃垃圾;周三,不可燃垃圾;周四废纸;周五资源类(玻璃瓶、金属罐等)。而东京都调布市则是周一倒塑料类;周二,可燃垃圾和玻璃瓶类;周三,纸和废旧衣物;周四,单周塑料瓶,双周不可燃垃圾及有害物;周五:可燃垃圾和金属罐。有指定的时间,大阪是半夜,东京是早上。指定某建筑物前的一小块空地,过时不候。有位中国留学生说,她平常有些马大哈,刚开始总是赶不上时间,她们那个小区的垃圾放置点是在马路边的一棵大槐树底下。有一次准备偷偷将垃圾袋放在那里,一位过路的老人马上制止,说这样会招来乌鸦和其他鸟类,它们会啄破袋子弄得满地都是。那位留学生常常是家里堆了半边屋的垃圾,看到那些垃圾她就想撞墙。她说,如果没有人告诉你那是一个垃圾站的话,那棵大槐树是一道风景,既闻不到垃圾的味道,也看不到一点垃圾的痕迹。因为,每周都会有一个住户,接到一个值日卡和一把钥匙,值日卡是通知轮到哪家值班了,钥匙是用来打开垃圾站附近的公用水龙头,用以冲刷地面。每天清早,居民们将生活垃圾放在塑料袋里,系好袋口,放在大树下。清洁车过后,地面上基本就没有什么东西了,即便偶有少量泄漏,也会有负责值班的住户立即打扫冲洗干净。

日本如此严苛地施行垃圾分类之后,他们的后续工作更加严密、系统、科学。有统计显示,东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9.7%。这还是2002年的统计数据,他们在生活垃圾资源的科学研究方面可谓费尽心机,并且获得丰硕的回报。垃圾处理机从酒店、学校、已经推广到普通家庭,大型酒店的餐厅一般都有一台大的垃圾处理机。处理机把洗碗池里经过滤后的残羹剩饭统统搜刮入囊中,在里头捣鼓一阵,很快就把这些废弃物转化成热能,能保证整个餐厅的热水和用电的能量。最后,处理机“吐”出的剩余物,已经是消毒、除臭的上等农田肥料。而日本大型的垃圾处理站已经是重要的发电能源基地了。

在1200万人口的东京大都市里,有21座昼夜不间断运转的大型垃圾焚烧站,丰岛区垃圾站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垃圾处理站每天处理300吨垃圾,然后将它变成电、热能和一种可再利用的渣土。周围至少有25万居民,日本城里的垃圾焚烧站不仅无味、无烟、不散发致命物质,而且通常看上去很美,要不然,居民们会怨声载道。实际上,许多垃圾焚烧站的建筑都十分壮观,有些甚至成为旅游热点。在东京,每年来丰岛区垃圾焚烧站参观的人数达到18.6万人次左右,其中大多数参观者都是垃圾站所在社区的居民。他们主要是来垃圾站漂亮而便宜的健身中心游泳、锻炼的。这里的游泳池是由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加热的,健身房所用的电是从与垃圾焚烧炉相连的汽轮机里产生出来的。供足了两万家庭用电量之后,剩余的电则卖给了东京市内的高压输电网。焚烧炉里的灰烬被融化成用于生产沥青、砖和水泥的一种渣土。垃圾焚烧站内的气压通常保持在偏负压状态,这样能从社区吸入新鲜空气并防止怪味泄露出去。丰岛区垃圾焚烧站内的烟囱也是日本最高的。这个689英尺的烟囱比华盛顿纪念碑还高约134英尺。将烟囱建得如此之高的一个原因是:从烟囱里冒出的无色二氧化碳、水汽和有毒微粒不会污染附近的摩天大楼。

日本在垃圾回收方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实现的,他们也曾经走过弯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问题也随之而来,到了八十年代,每年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五千万吨之多。为了及时处理这些垃圾,几年内匆忙建起两千多台垃圾焚烧炉。平均每台炉日处理垃圾约一百吨。虽然当时是解决了垃圾的大幅减量又回收了一部分电(热)能源,然而十年以后1995年前后,因焚烧炉灰有害成分含量很高及填埋后难以避免的渗漏,使其二次污染的隐患日益凸显,迫使他们必须尽快地设法解决每年两百多万吨焚烧炉灰的再处置问题。起初他们把焚烧炉灰做成一种“生态水泥”,建造了四个造价昂贵的“生态水泥”厂,但只能消化掉四分之一的炉灰。最后他们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把焚烧炉灰送到常规水泥厂,在水泥厂装置一套较简单的浸洗工序,将浸洗后的焚烧炉灰适量地掺入生料中,在水泥窑尾废气方面增设装置。另一种就是采用德国和北欧诸国业已成熟的常规水泥厂直接接受垃圾,经筛分、发酵、除臭或成型后送入窑内燃烧的技术,将居民垃圾适量替代原料和燃料,生产国际通用标准的普通水泥。这样可以适当减少焚烧炉的数量。焚烧炉灰的问题总算解决了,然而,焚烧炉与二恶英的纠结也困扰了日本几十年。日本政府1999年7月出台了防治二恶英法令,加强了对垃圾焚烧炉二恶英排放量的限制。这项法令规定,在2003年之前把二恶英总排放量减少到1997年的十分之一,焚烧炉排放的每立方米废气中二恶英含量不得超过80纳克。专家发明了利用超声波分解二恶英和多氯联苯(PCB)等有害有机氯化物的新技术。研究中发现,二恶英、多氯联苯、氯氟烃等有机氯化物与水的亲和性很差,当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细小气泡后,这些物质就被吸附在气泡上,气泡破裂时,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这些有害物质就被分解成无害的碳酸气和氯化物离子。二恶英逐步得到了解决。专家们还研制了一种新型焚烧炉,称为“龙卷炉”,它采用气化燃烧方式,也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等有毒物质的排放量。

垃圾分类能够贯彻到底,法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91年10月制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推动了日本玻璃瓶、铝铁罐、废纸等资源的有效回收。1993年实施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使日本97%的啤酒瓶和81%的米酒瓶得以回收利用。近年来日本推行循环型经济系统建设也收到了显著成效,比如他们相继出台《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家电回收法)》、《建筑回收法》、《容器包装回收法》、《汽车回收法》、《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废旧物资资源回收法规。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古板,原则性强,俗话说的“一根筋”。所以,他们的执法力度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对《家电回收法》的相关条款作了修订,这样对废旧家电、电子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诠释。如何使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并可持续发展,他们一直在思考,在努力地做。

夜晚的东京,灯火阑珊,繁忙不息,带动这个城市的能源,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来自回收资源的利用。刺向夜空的摩天大楼,像一个个神奇的发光体,装点着这个星球,见证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倚着彩虹大桥的栏杆,东京湾甜润的海风徐徐吹来,对面的海滨公园一片喧嚣,人们纵情欢乐。谁也说不清眼前的这一切,经过了多少次的重复利用,只要它们是美的、实用的、健康的,这就足够了。

卓今,学者,现居长沙。主要著作有《残雪评传》等。

猜你喜欢

焚烧炉垃圾桶垃圾
尾气处理工艺中尾气焚烧炉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垃圾去哪了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垃圾焚烧炉的专利技术综述
含碱废液焚烧炉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硫化氢制酸焚烧炉的模拟分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