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好习惯
2011-12-24张春扬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0期
教师要求学生有好的习惯,首先就得要求自己有好习惯。这不仅是做教师工作的需要,也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具有好习惯成自然的保证。孩子进了学校,教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信仰者和崇拜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幼无知,辨别是非能力差,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喜欢看教师的样子行事,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开口就是“这是我们教师说的”,闭口也是“我们教师就是这么做的”。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有哪些好习惯呢?
首先,要有好的教学习惯,即工作习惯。很多好教师和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都养成了好的教学习惯。就拿备课来说,有的教师一会儿把自己当作学生,一会儿又把自己当作教师,从学生、教师的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反复研究。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该问。学生又有哪几种回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这些都需要考虑到,有的课文虽已教过多遍,但每次再教时,仍需要重新备课,参看过去的教案,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吸取别人的长处,使教学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提高。为了备好课,不少教师都有写备课笔记的好习惯,这是自我提高教学水平很好的方法。
其次,教师在作风上应该有系列的好习惯。如,实事求是、勤俭节约、朴实严谨、文明礼貌、卫生清洁等。学生对教师的这些习惯印象很深,受影响也极大。拿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来看,报上登过一个例子,有个教师在公开教学中每次提问,班上总是人人举手,他喊起来回答的学生又总是答得很好,原来他要学生真会答与不会答的采用不同的举手姿势。看起来这个班教学质量不错,人人都懂了,实际上是极大的失败。不仅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教师把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教给学生,会给人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当然我们也常听到人们传颂这方面好的例子,如他们回忆起当年在校时,某位教师如何珍惜每一小段粉笔头;某位教师的时间观念如何强,像个活钟表,准时上课,准时下课,从不拖堂等,有些事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但人们还记忆犹新,特别是对那些以身作则,用实际言行来感染熏陶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教师,更是念念不已。
再次,在教学的语言、文字和教态上也需要有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可以说是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教师应该口齿清楚,语言连贯,用词正确,条理分明,生动活泼,并且尽可能讲普通话。但不少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习惯,有的教师“嗯嗯、啊啊”“这个、那个”之类的口头禅常成为学生模仿和取笑的资料;有的教师说起话来颠来倒去,罗嗦重复,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使学生听了疲倦,不得要领;有的教师语言枯燥,晦涩,使人听了犹如嚼蜡,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开口就是“你来给我读”“你写给我看”“你给我改正”……而不习惯于用“请你”“谢谢”“请原谅”等文明礼貌的语言,这些都是教学语言的毛病。讲普通话也是对教师起码的要求,如果教师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对培养学生说普通话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写字的习惯对教师也很重要,姿势是否正确,字迹是否端正,字体是否秀丽,不仅对学生是个示范,也会影响教师的威信。你要求学生把字写得端正、整齐、清楚,但你自己的板书以及批改作业本时的字迹却很潦草,又如何能起示范作用呢?教师除了要注意写字姿势外,站的姿势,坐势,走路的姿势,讲课的姿势也都要注意。好的讲课姿势能帮助提高教学效果,不好的姿势也会影响甚至丧失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有一系列的好习惯,但如果没有这些好习惯或已经有了不少坏习惯,该怎么办泥?就应该下决心,重新培养。成年人要培养新习惯确实比少年儿童困难,但并不是做不到。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发动学生、教师一起来监督和帮助自己。
(作者单位:贵州兴义市清水河镇泥溪农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