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词

2011-12-24李传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0期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它的最主要目标是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管理者肯定要有好的教育理念,要制定恰当的管理制度,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但不管做多少,怎么做,我认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
  
  心境
  
  这里所说的“心境”,是指被管理者——教师的心境。要管理好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管理好教师的心境。
  提出这样的观点,很可能会让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感到意外。
  平常,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注重的是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其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管理者制定出课堂教学管理方案,然后就在学校实施管理方案。例如,学校行政通过研究决定,要求教师的每节课都要有教案、都要布置作业。学校管理者在宣布这个要求后,就布置教务处按时(如每一周)检查教师的备课与作业布置、批改情况,并把检查结果量化记载入档,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的重要依据。
  这样的管理,简单点说,只有两个环节:方案制定与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只是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即使召开教代会通过方案,管理者与教职工代表也只是思考如何让方案更周全,如何让方案得到落实。至于教师愿不愿意接受相关制度与方案,愿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管理者很少考虑。
  如果一种管理不适合教师的心境,教师不愿意接受,那么不管管理者怎么努力去落实管理方案,教师也只会做出一些应付管理的行为。例如,学校要教师备好课再上课,教师就抄袭教案应付检查。这个时候的管理很难有成效。
  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会生成不同的心境。教师的有些心境,是不适合接受学校管理的。例如,由于该得到工资福利难以落实而不满意、由于生活的困难而感到窘迫、由于生活的富足而不愿付出点点的努力、由于情感的困惑而感到烦恼、由于不喜爱教书却只能站在教育岗位上而感到失望、由于世风的败坏而有了消极情绪、由于管理方案的不当而有了反感(如,教案一定要有几个环节,缺一个就要扣多少分;业务学习就看有多少学习笔记,一期的学习笔记要有多少字,没达到要求就扣多少分。)
  教师工作中的这些心境,起因不是单一的,但这些心境与学校管理有重要关系。这也是我提出要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首先要管理好教师的心境的原因。
  管理教师的心境,并不是管理者制定一个管理教师心境的方案就可以实现的,要管理好教师的心境,管理者必须时刻处理好平常做人与做事中的每一个细节。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要很好地、及时地帮助教师解决工资福利问题;要公开、公正、公平地做好评先、评优、晋职等工作;要关心教师的生活状况,多为教师解除生活中的烦忧,抚慰教师的心灵。如果这些工作没做好,就会破坏教师们的心境,并且这种伤害还是深远的。例如,为了鼓励教师们更加努力的工作,国家制定了教师的绩效工资政策,政策要求政府要从2009年元月开始执行教师绩效工资,但我们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却总是迟迟没有行动。这样一来,教师牢骚了,教师上访了,甚至罢课了。牢骚、上访、罢课也难以迫使有关部门来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教师也就没法了,但教师的心凉了,很多教师消极地对待教学工作了(这样的时候,学校管理者还怎么去实施课堂教学管理的新举措),部分教师的思想混乱了。前不久,绩效工资最终得到了基本落实,但据说是由于高层领导来督查,有关部门才赶快落实的。绩效工资落实后,有个领导就问教师:现在,绩效工资也落实了,你们应该努力工作了吧。教师笑笑,说,也就这个样子了。其实,不用问,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也是可想而知的。本来,给教师以绩效工资,是对教师的关怀、是对教师的鼓励,但这么一折腾,教师的心境已经很坏,要让教师的心境变好,不是一时的事了。
  其次,要让教师有个好的心境,教育管理者应把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提出这个观点,好像多此一举,本来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就是学校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怎么还说学校管理者要把它作为核心工作呢。现实中,学校管理者往往不是把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工作的,有些管理者更多是协调各种关系,争取上级的支持;有些管理者对上是恭恭敬敬,对学校教师却官腔十足;有些管理者不懂课堂教学,还胡乱管理课堂教学。其实,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真正是自己的核心工作,学校管理者不关心课堂教学工作,从不下课堂,听不好、也评不好教师的课,这其实就是不关心教师的工作,就是不尊重教师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尊重,教师怎么还会有美好的心境。
  最后,要让教师有个好心境,学校管理者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怎样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我想这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如何做人。首先,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权力最大的人,也不是脾气更大的人,还应是一个心更广、更虚空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才能包容不同的意见、敌视的眼神,才能包容个性突出,甚至对现有规则很具破坏性的师生。其次,学校管理者要多给予教师欢喜。本来,学校管理者手里的资源很有限,很难让自己的教师在政治上有个满意的发展,很难让自己的教师得到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名誉,也很难让自己的教师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个时候,学校的管理者只有一样东西可以给教师。那就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颗欢喜之心!学校管理者要随时、真诚地给予教师笑容、给予教师赞美、给予教师安慰、给予教师祝福、给予教师力量、给予教师希望!
  
  思想
  
  把“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词,就是说学校管理者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来统领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是其实施课堂教学管理的价值所在。
  就一般学校而言,其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往往是很贫乏的,常常就是看教师上课是不是按时进了课堂、教师有没有教案上课、教师有没有批改作业。这样的管理非常简单,几乎简单到只要是一个人,只要坐在了学校管理的位置上,他就会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且,如果对比一些学校,还会看到,甲学校这样管理,乙学校也这样管理,千篇一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管理中,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教育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管理,基本上就是管理者按一个约定俗成的程序工作而已。
  学校管理者要以思想来统领课堂教学管理,那么管理者的思想又是怎么体现的呢?简单点说,就是学校管理者要先有思想,再有管理,管理要是有思想的管理,思想要体现在管理之中。例如,管理者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教案本上写出教案、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愉快学习为根本、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运用学校推荐的模式、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所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等。管理者提出这样的要求,就要知道其理由。或者也可以这么说,管理者以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教改经验为指导,就可以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高难度、高速度、重理性的;以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发展理论为指导,就可以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培养;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区理论为指导,就可以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尝试教学法。
  当然,教育管理者的思想不能只重理论,不能是一些想当然的想法,其思想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规章与制度,例如,当前国家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着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如果教育管理者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为了学校有一个好名声,就要求教师每节课、每周、每月都要进行过关考试,这样的管理思想显然是不正确的。
  以思想来统领课堂教学管理,是说课堂教学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思想下进行。这个观点不能被误解为:学校管理者要把自己的思想统一为每一个教师思想。如果管理者认为自己有怎样的思想,就一定要求教师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并且要求教师在这种思想下统一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这首先是不可能的,其次也是错误的。如果硬要这样要求教师,那肯定是一个笑话,也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其实,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思想,不统一教师的思想,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管理课堂教学的思想。
  
  策略
  
  认为“策略”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学校管理者应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讲究策略,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策略”要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促进教师策略地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
  要怎样才能促进教师策略地教学?或者说要怎样才能促进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呢?我想,学校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的心目中拥有许多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策略地教学、创新地教学、更有效地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的心中很空洞,除了学科知识外,心中就没有什么教育理论,也没有什么教学方法,那么教育管理者再怎样强调要教师策略、创新地教学,都只是教育管理者一厢情愿的愿望,都只是一句空话。
  在有些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认为教师肯定是懂得布鲁纳、布卢姆、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的,是懂得“自我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尝试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的,是懂得许多的宏观与微观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其实不然,从实践中看,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就走上了讲台,一般学校又很少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策略,其实只是来自于他的教师,曾经教他的教师是怎样教的,他也模仿着怎样教他的学生。基于这样的事实,要促进教师策略地开展课堂教学,教育管理者就不要怕辛苦、怕教师埋怨,要时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方法,也不要怕花钱,只要有机会,就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其次,要组织教师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活动。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是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要让教师真正地学以致用,还得组织教师自己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形成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例如,学校管理者可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提出这一节课的设计策略;可以深入教师的课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切实督促教师策略地开展教学,并对策略地开展教学的教师及时鼓励;还可以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比赛、组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课例展示等教学活动。
  最后,学校管理者要督促、帮助教师概括形成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从教师中教学概括出来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争先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氛围;三是尊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四是可以形成教师与学校的教学特色。如果忽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或模式的概括,往往一个教师教了一生的书,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怎样教学的,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平庸的,这样的学校也是平庸的。
  
  动力
  
  管理,不只是实现员工有序地、高效地完成某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所以“动力”这个词应成为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词,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并不能只是组织教师要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怎样做创造动力。
  对于课堂教学管理来说,这种动力,来源于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那要评价什么呢?这是一个能体现学校管理者的思想的问题。是以教师所写教案字数的多少、教案书写整洁程度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纪律来评价教师的组织教学?是以学生作业量的多少、教师批改作业的次数来评价作业设计的质量?根据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会让教师的教学走向不同的方向,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效果。
  我认为,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最核心的是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策略,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怎样的策略,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劣。
  那又怎么评价呢?从表面上看,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好像没有以教案的字数的多少来评价课堂教学设计、以课堂教学是否有纪律来评价教师的组织教学、以作业的多少来评价教师的作业设计那么简单。但事实上,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是可以实现的。首先,学校管理者可以把每次课堂教学教师都要突出教学策略作为评价的内容。其次,学校管理者可以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检查教师落实课堂教学策略的情况。最后,学校管理者可以组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教师良好的心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管理者的思想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方向,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涵、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着力点,管理者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湖南冷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