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
2011-12-24杨晓慧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0期
从事学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教师,特别是学生管理者,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管理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学生管理者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学生管理者必须对以上三个定位有充足的认识。学生管理者修养应是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构成品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构成了学识修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文体才艺能力构成了能力修养。学生管理者必须对人格、专业知识及核心能力修养的理解有深刻的认识。
管理水平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学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于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研究必须引起学校及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1.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学生管理者队伍建设。随着学校学生管理者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学生管理者队伍的流动严重,学生管理工作极不稳定。
学生自身素质情况。中国现代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从小到高中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致使许多学生成绩良好,生活自理差,到了校园,一方面生活要自理,另一方面,适应学校要自尊、自立、自强,他们自觉性不好,这给学生管理人员带来很大难度。
学生的社会问题多。家庭生活中的经济困难、父母离异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传销的侵入、就业难度大等问题给学生管理者带来难度。时代环境、地域环境和物质环境也都会带来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
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生教育管理与学校教学活动相互作用。一方面,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极大促进学校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良好的教育管理是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而教学管理包含了教学质量、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的教书育人等因素。
2.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爱党、爱国教育。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带领伟大的中国走过的历程,获得了极大收获。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的情操,国强民富,爱校、爱师、敬老、关心学校发展,拥有校强我强的意识,增强感恩教育。现出其他不良现象,这均是学生管理者的责任。培养人才确实需要千辛万苦,要爱心,讲方法。其次,部分学生需要加大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习理论为主,全面提高素质为辅,以便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生存能力。最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也是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生命诚可贵,不管繁华都市,还是僻静校园都有许多不安全因素。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麻烦是次要的,而给家长、学生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与酸楚。
健康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由于一些家长、学生健康知识贫乏,造成心理不健康,身体弱。因而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也不能健康发展,而不健康
专业、课程教育。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站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前沿。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有激情,有主动性。学生管理者要能上适量的课,能在教学一线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学生管理者要掌握教学环节中学生的问题。一方面站在任课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另一方面立足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育教学管理达到统一评价模式。
学风、素质、安全、健康教育。积极学习科学理论,努力实践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可以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努力进取意识不够。从而学习成绩不佳,有时表的学生很难成才。来自小城镇的学生吸烟,大城市的学生疯狂减肥,都养成了不健康的习惯,都需要我们学生管理者积极宣传教育。
分类教育。目标分类教育也是管理者的辅助内容。贫穷学生与富裕学生的学习动力、生活感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相处能力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统一教育的同时需要分类教育。男生与女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尊自强自爱的观念也不同,女生韧性较好,男生刚性较好,也需分类教育。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1.道德方位
社会形态理论的结构包含: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是: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有反作用;基础决定上层,上层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其他,其他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有反作用。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的类别包括:在阶级社会的每一种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一种主要意识形态,即反映现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道德比较直接地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并使这些关系更全面、更细致地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道德行为规范依靠社会舆论起作用,具有社会性。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2.道德核心
2001年我国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人民服务是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3.道德规范
学生管理者应该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以上是笔者对学生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浅显认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