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增量、存量与变量

2011-12-24杜福洲

党政干部学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存量人口

杜福洲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增量、存量与变量

杜福洲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中国人口并非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由增量、存量和变量以及人口结构等等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包含了历史发展和未来变化的重要因果关系。必须用哲学和科学的方法对中国人口的增量、存量和变量做辩证分析,才能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分岐,将计划生育政策认真严格地推进下去,避开在长期发展战略上存在的误区。

中国人口;辩证分析;增量、存量和变量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已经结束,数据显示,至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围绕这一结果,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各界人士众说纷坛,争议很多,分歧很大。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国未来的人口数量、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以及中国的国防安全等问题忧虑重重,提出调整作为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机已经来到。甚至认为现在调整为时已晚,必须变“独生子女”政策为多子女政策,变限制生育为鼓励生育。

以上认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经对决策者产生相当的影响,而一旦计划生育政策发生转向,必然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规划甚至行业调整等问题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分歧之所以产生,对于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会动摇,源于部分人士包括部分学者对于中国人口现状、人口与生产资料和资源的关系、人口生产的趋势等问题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分析,有些人甚至从行业利益出发,不顾全局地发表议论,也有国外背景的人士以不可告人的目的游说中国人继续负担沉重的人口包袱。因而,有必要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运用哲学和其他科学工具进行深入分析,以纠正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辩证分析中国人口问题的增量、存量与变量。

一、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增量,不要将过去的错误给以现实的合理化

中国人口中的增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到目前为止所增加的人口数量;二是指在所增加的人口数量中,超出中国正常的生产力和综合资源正常承载量的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做了重新的认识,人口总量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水平和社会综合资源保持平衡,已经成为共识。在中国目前的综合水平下,究竟多少人口数量才是合适,经过专家严格的论证分析,得出的数量是7亿左右 (程恩富,2009)。中国现有13.7亿人口中的增量,很大一部分,大约7亿左右,是由于忽视人口生产的计划性,突破正常的资源界限的非正常增长。这些增量由于没有充分的资源与之匹配,因而对环境、就业的冲击较大,是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一个国家如果多出一半的人口,对整个社会产生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

第一,过多的人口增量,使中国的就业问题非常严重。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由于发生“十年动乱”,生产发展停滞,大量的城市青年无法及时就业,不得不采用所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式,将数以千万计的青年送到农村,在短时间内缓解对就业的冲击。到了上世纪80年代,知青回城潮加上新的毕业青年就业需要,使城镇就业问题空前严重。许多人连一份普通工作也找不到。政府不得不采用硬性方法,在国有和集体企业里安排。造成这些企业人满为患,生产效率低下。而在改革开放后,许多国有和集体企业因此破产,大批工人下岗待业。而社会每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在千万左右,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总量在几亿。政府为了解决就业,不得不加大投资规模,忽视经济效益;而劳动者为了工作,不得不接受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作待遇。即使如此,中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

第二,过多的人口增量,使中国的资源消耗殆尽,环境破坏严重。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耕种,过度放牧,导致全国的土地质量下降,草原沙化严重。而维持高速经济发展、高程度的经济问题,又使人均资源不多的中国各种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的钢铁生产对国外矿石的依赖达到60%的程度。许多品种的矿产枯竭,全国的江河湖海严重污染,许多地区生活和生产用水发生困难。空气质量下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第三,过多的人口增量,使整个国家的生活质量下降,人民群众平均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如果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行高瞻远瞩的生育控制,到了今天,总人口保持在7亿左右,我国人民拥有的人均资源量比现在多一倍,环境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不止50%。中国人民不至于为了基本的生活需要而终日劳作,可能会像许多国家的人民一样,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会有更多机会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但严酷的现实是,中国人民尽管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但劳动所得却是世界上较低的,甚至不如非洲一些国家。中国人民还要面临严重的交通拥挤,医疗卫生不足,平均教育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充分等问题。

但是,时至今日,在人口问题上,形而上学的观点仍有市场,许多人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和方法,将人口的部分属性放大,模糊人口正常数量与非正常数量的区别,得出非常错误的结论:

其一,仍然固守陈旧的人口理论,视人口过量增长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有些论者思想观念陈旧,沉溺于“人口多是财富”、“人多力量大”等观念中,而罔顾过量人口的极大负面作用。甚至于认为,中国人口达到如此之多的地步,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改革开放前人口的爆增,是由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结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尽管我们在实践中纠正了过去的错误,但在理论上的反思做得不够,没有对人口灾难的历史责任作出科学的结论。因而导致人们产生片面性的认识。如果我们要继续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不在理论上彻底进行反思和宣传,实践中的阻力会很严重。只有彻底清除过时理论的影响,大力推进先进人口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清理人口灾难式爆发的责任,才能继续将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实施到底。

其二,片面强调人作为生产者的属性和作用,而忽视人作为消费者的属性和作用,强调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忽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际上,如果脱离了生产资料和资源,人的生产者作用无法实现,人只能作为纯粹的消费者存在着。当前世界上许多失业者,有的靠社会保障,有的靠亲情接济,有的染指不正当职业,影响社会的安定。而许多人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强调中国过量的人口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论据之一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理论,认为中国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今后还要靠这种优势打入国际市场。对于人口即将减少而产生的一时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动者工资上涨感到不安,这是极其不可取的。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人口红利”,只是一种假象,是过量增长的人口在成熟时期产生的对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而这批劳动力的有效期内,大量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对资源的挤压极大,未来的养老压力也非常之大。而且我们如果长期满足于依靠劳动者工资低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只能沦为国际打工者,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如果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不改变,卖出八亿件衬衫才换取进口一架空客飞机这样的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陷阱”很可能还会延续下去。劳动力成本的适当提高,可以促进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并且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义所在,这对于扭转中国粗放式生产有着关键意义。

其三,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和考虑社会问题时,将中国人口模糊地合理化。忽视巨量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脱离实际地提出和实行发展计划。结果是造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巨大破坏。例如在城镇化问题上,总是以发达国家70%的程度为标准。但是,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相对合理,农业科技先进,土地相对集中,这些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他国的标准制定城镇化目标。现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0%,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7亿人,相当于两个美国、一个欧洲,再盲目扩大城市范围,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不仅农业难以支撑,资源难以保障,而且在总人口下降趋势形成后,会造成巨大社会浪费。另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上,不宜搞平均主义,力不从心地要使14亿人都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准,这在长远来看,是对综合国力的耗费,而无益于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果我们在一代人时间内,将社会的有效资源耗尽,则是对整个民族的不负责任。我们不应该急于在巨量的增量人口存在的情况下,提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能抛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应该居安思危,从长远出发,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存量,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

所谓中国人口的存量,是指目前现已形成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既包括合理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包括误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存量代表过去形成的现实,以及每个时期所要面对的人口现实。在不同的时间段上,人口的存量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存量人口是5亿,而现在,我国的存量人口是13.7亿。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这往往是指当前的存量的人口。也就是说,存量人口的生存和其他基本需求满足程度,存量人口的数量、结构、受教育程度,等等。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国的国情时曾经这样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用13亿人口一除,在世界上就不是很大了;同样,说中国的资源很丰富,但用13亿人口一除,平均到每个人的资源量在世界上是很少的。”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即中国巨量的人口存量与中国现存的生产力和资源之间有着严重的冲突。它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在研究、分析、中国国情时,在制定基本的国策时,都要以此为基础。

混合型鸡痘指的是皮肤型鸡痘与黏膜型鸡痘同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染病鸡会同时出现两种类型的鸡痘病征,病情发展迅速,而且死亡率较高。

第一,尽管我们不能对过去人口增加负责,但我们必须对存量人口负责。人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是刚性的,不可或缺。中国13亿人口,仅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历史上中国发生的多次严重的社会动乱,往往都与吃饭问题没有解决好有关,或由于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或由于社会上人口过剩太多,贫富分化加剧,或两者兼而有之。新中国成立之初,对粮食问题曾有过乐观的估计,但严酷的现实很快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饿死数千万人的惨剧发生了,人民大众长期在营养不良中生活。即使在今天,我们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时刻不应忘记,我们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遇到突发因素的干扰,或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粮食问题仍会发生。

对存量人口负责,意味着维持基本的社会条件,使14亿人口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社会稳定、法律完善、制度公正、官员廉政,等等。

第二,要充分发挥存量人口的正面价值。人口过剩会产生负面作用,但就整个存量人口而言,其中很大部分是与生产力水平和资源水平相匹配的,是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和创造者。即使是过剩人口,也不应完全以社会的负担视之,其作为生产者的属性和作为消费者的属性都是完全具备的,社会只要提供相应的生产条件,他们同样会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决不能动摇,唯有如此,才能为存量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而只有就业充分,才能促进社会消费,整个社会的经济才会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第三,要解决存量人口中的结构问题,纠正人口比例失衡的倾向。人口结构包括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各地区人口比例、受教育人口比例等等。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男女比例失调问题,以及人口的大范围流动产生的交通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是计划生育政策催生的积极结果,对中国的长远利益是好事,我们所要做的是尽量减少老龄化的负面冲击,保障老年人口的养老。最为严重的是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据数据显示,近20年新出生人口的男女比例达到了100:120,未来将会出现男性青年比女性青年多 4000万的畸变,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势必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但会导致社会出生率快速下降,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和许多人的终生幸福。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人口大范围流动问题缘于东西部发展的失衡,这一问题不能硬性纠正,只能因势利导,适当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时改善东西部之间的交通条件。

三、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变量,关系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所谓中国人口的变量,指的是在今后年代里,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口的变化趋势和数量。变量可以指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指人口数量的减少;可以指人口结构的合理改变,也可以指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变化。存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变量的前提。根据中国目前现有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推算,未来中国人口的前景仍然不确定,实施不同的人口控制方案,出台不同的人口政策,结果差别很大。仍然可以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一,要正确分析影响未来中国人口变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政策、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人口政策是否调整,怎样调整,影响深远。绝不能再犯前人轻率决策的历史错误,而应在认真调查分析、缜密论证推理、全民讨论公决的程序后,再做决定。经济因素包括和平的国际环境能否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自然环境会否发生突变等等。战争、灾难、经济危机,都可以影响人口。中国人的祖先曾说到:国虽大,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应保持对战争、灾难和经济危机的高度警惕。

第二,要科学分析中国人口变量的几种前景,选择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最有利的方案。中国的人口控制取得的成绩对于整个世界都有借鉴意义,不仅少生了3亿多人,而且还使中国的人口高峰提前到来。但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变量。尤其是当前,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老龄社会成为现实,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4‰,已低于正常更替水准。对于是否继续实施已执行了30年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实行何种调整方案,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大不相同:

1.如果按照某些激进人士的主张,在目前完全停止计划生育,放弃“一胎化”方案,并放开生育。那么,受传统影响较深,且有经济条件的一些人会率先生二胎或多胎,就像现在的许多富裕阶层那样(他们不怕罚款),没有经济条件的人会在多胎化成为普遍的社会氛围下跟进,这样,人口出生率会迅速回升,人口增长率会从目前来之不易的5.4‰回到10‰,每年新增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中国的人口高峰会向后再延迟许多年。甚至会出现人口单向增长,直至自然界强制停止为止。中国的人口可能会达到18-20亿,中国人民将被迫永远生活在与资源和环境的冲突中,与拥挤、过劳、穷困为伍。这种前景意味着多年的努力前功尽弃,也意味着中国将永远沦为二等国家。这是我们绝不应该让其成为现实的。

2.如果现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变“一胎化”方案为普遍的“二胎化”方案,则中国未来的人口下降速度减慢,高峰时会达到15亿人口,并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上。这仍然是一个虽然折中,但非最佳的方案。中国目前就业、住房、医疗、交通、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艰难的局面仍不能得到根本改观。当然,我们可以设想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创造奇迹,为我们提供意想不到的条件,但无论如何,一些刚性的需要和自然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一些短缺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巨量人口的需要。

3.如果当前继续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一胎化”至中国人口高峰到来之时 (据测算是2030年前后),则会出现中国人口变量的最佳局面。目前的 “一胎化”,实际上已经是象征意义的,因为,许多地方已经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生第二胎,在城市之外的广大农村,实际上并未严格执行“一胎化”方案,个别农民为了生育男孩,甚至连生多胎。而继续执行具象征意义的“一胎化”政策,在全社会具有倡导性意义,对彻底改变传统的多生文化、形成少生的社会氛围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同时也对继续控制人口总量有突出贡献。按照这一方案,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5‰的水平延续 20年,中国人口在2024年达到顶峰,届时总人口为14亿,中国的各种资源尚能提供支持。之后,人口呈逐年下降局面,50年后人口可能下降到7亿,与中国的国土资源相匹配。届时,中国人民将摆脱上世纪50年代起发生的人口灾难,人均资源量、人均收入将会大幅攀升,困扰我们多年的就业、交通、住房、医疗、社会保险等问题获得很大的解决空间。在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助力下,中国将会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双强的世界先进国家,唯有此时,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真正实现。这种前景,应该是我们努力争取的,并且,牺牲一些眼前的短期利益,克服一些眼前的困难,都是值得的。

第三,正确认识和努力解决在当前继续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不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动摇阻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

1.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目前已经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按国际标准已是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而且,这一比重还会继续增加。客观地讲,老龄化将会产生劳动力缺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也会有一些人士强调的“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但从另一方面分析,按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程恩富的观点,“现在出现老龄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我国20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口,否则,那当然还是年轻化,那中国的问题就更多、更难解决了。”“要知道,现在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20多年来少生3亿多人口的‘人口红利’,否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活水平会有现在这么高,提高会有这么快?在妇幼保健、教育、就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上,国家对新增人口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如果把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所省下的大量的钱,来立即解决老龄人口的生活等问题,那么经济上肯定更为合算。如果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与人口的比例,中国在整个21世纪都不会出现劳动力总量上的供不应求,因而必须坚持严格的一胎政策。”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真正到来。国情告诉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要为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为劳动力短缺而焦头烂额。实际上,现在农村还有超过2亿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老龄化的到来将加速这一工业化的必经阶段。与劳动力低廉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义所在,这对于扭转中国粗放式生产有着关键意义。

2.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人口的变量趋势,以避免造成国力的无益消耗。国家战略目标的规划和实施往往要经过相对长的时间,如果我们只从目前的人口存量出发,以14亿人口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那么,在历史性的变化发生后,会形成巨大的闲置产品。比如当前铁路运量紧张,每年春运和节假日一票难求,但如果我们继续大修铁路,让高铁四通八达,不仅代价巨大,而且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巨量的投资不会产生收益,会出现因客源不足而亏损。再如大学的扩招,初期取得的效益很显著,但逐渐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许多大学因招不满学生而苦恼,因还不起初期投资的巨额贷款而焦虑。房地产投资,城镇化建设,是需要大量资源的项目,在目前,已趋饱和的情况下,有些人囿于利益,不从长远考虑,仍要在这些项目上赚钱。试想,如果中国人口果真在70年后降到7亿左右,那么,仅目前城镇的存量房产,就已经够全国人民居住,届时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留在农村,空置率就会达到30%。全国的房价会直线下降,资产损失率可想而知。所以,中央政府调控房价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有些人只从眼前利益和地方利益出发,消极抵制中央决策,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在人口变量出现拐点后,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同样也是重要的。据测算,我国人口将会在15年后达到高峰,之后持续多年的总人口增长趋势会出现逆转,人口逐年下降的局面出现,这是对历史错误的最终纠正。但是,由于持续的低出生率,人口替代率较低,也会发生总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会导致社会所需的劳动力的绝对短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提前布局,在人口增长的拐点到来之后,适时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变“一胎化”为普遍的“二胎化”“三胎化”,这样,就会使社会人口的替代率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使总人口长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但即使这时,也不能放弃计划生育政策,放任生育行为,造成人口新的泛滥。因为中国有多生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反复出现过多次人口危机,所以,必须防止在未来出现新的人口泛滥。

综上所述,辩证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口的增量、存量与变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大力宣传的课题,它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当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如何实施,怎样调节,而且对中国社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要本着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精神,认真加以研究和运用。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统计资料.

[2]何清涟.人口,中国的悬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程恩富.任何形式的二胎都是不可取的[N].经济观察报,2009-03-28.

[4]傅勇.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一定是坏事[N].北京日报,2009-06-01.

[5]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J].文史月刊,2008,06.

责任编辑 魏子扬

C91

A

1672-2426(2011)12-0059-04

杜福洲(1961- ),男,山东莱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管理学。

猜你喜欢

存量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盘活存量 筹划增量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人口健康信息化支撑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