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学者的相互依赖理论研究:一种比较的视野

2011-12-24邝艳湘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学者和平冲突

邝艳湘

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大,不同国家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密切。与此同时,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增长点。但是,同国外相关研究比较,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的深度,中国学者的研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多个角度比较了中美学者在该问题上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同行研究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关于相互依赖理论的早期研究

早期对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偏重于主观的价值判断,表达了一种追求世界和平的良好愿望,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怀,研究重地在欧洲。

第一阶段为1912年以前,以诺曼·安吉尔爵士(SirNo rm an Angell)的《大幻觉》为界。由于这一时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以贸易为主,因此研究也仅从贸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贸易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因而被称为“贸易和平论”,代表性人物有埃默里克·克吕塞 (Em eric C ruce)、孟德斯鸠 (Baron de M on tesquieu)、亚当·斯密 (Adam Sm ith)、大卫·李嘉图 (David R icardo)、杰拉米·边沁 (Jerem y Bentham)、詹姆斯·密尔 (Jam esM ill)、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M ill)、理查德·科布登 (Richard Cobden)等。他们都认为自由贸易对各参与国家具有巨大的“纽合”作用,可以把国家团结起来,因此消除贸易壁垒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径,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政治的完全消失。①SirNorman Angell.The Great Illusion,London:W.Heinemann,1912;Copeland D.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 andW ar.International Security,20(4),1996:5-41;常欣欣.试论不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与和平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2):76-82;常欣欣.和平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考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65-69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相互依赖还并未上升为独立的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为 1912年至 1945年,许多学者投身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但研究重地依然在欧洲。诺曼·安吉尔爵士的《大幻觉》是典型的代表。他在《大幻觉》中预测到,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赖使战争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破坏性的和代价高昂的,在相互依赖的情况下,战争成为一种无异于“商业自杀”的无利可图的行为。法国人弗朗西斯·德莱塞 (FrancisDelaisi)指出,“和平最终只能通过广泛引入自由贸易来确定……这将意味着迅速回归到普遍的繁荣,广泛的经济相互依赖的法则将大行其道”。②W ilde J d.Saved from Oblivion:Interdependence Theory in the FirstHalfof the 20 th Century:A Study on the Causality betweenW ar and Comp lex Interdependence.England:B rookfield,1991:128但他认为自由贸易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政治上的合作和协商。戴维·米特兰尼(DavidM itrany)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而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构成了功能主义研究的出发点。③Ibid:170爱德华·卡尔(E. H.Carr)在 1942年代的《和平的条件》中写到,相互依赖已经成为了国家生存的不可逃避的事实,“国家自决的政治权利必须和眼下迫在眉睫的相互依赖相协调”,并对忽略相互依赖这一事实的做法提出了警告。卡尔认为,相互依赖是一种约束国家的行为。④W ilde J d.Saved from Oblivion:Interdependence Theory in the FirstHalfof the 20 th Century:A Study on the Causality betweenW ar and Comp lex Interdependence:179

这阶段学者们对于相互依赖的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研究对象突破贸易,扩展到经济相互依赖,即包含贸易、投资和金融方面的相互依赖;(2)对相互依赖并未进行准确的界定,更多的是一种直观判断;(3)理想主义色彩严重,与当时的理想主义学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早期相互依赖理论研究虽然理论化程度不高,但是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美国学者对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镇,这一转变同样体现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中。美国学者对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根据侧重点的不同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世纪 7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的研究以概念探讨为主。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学派暂时处于低潮,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现实主义强调政治事务与经济事务相分离。但是随着世界各国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学术界重新兴起了对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的研究兴趣,学者们就如何界定和衡量相互依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①Cooper R.The Econom icsof Interdependence:Econom ic Po licy in theA tlantic Community.New York: M cGraw-H ill,1968;CooperR.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venties.W orld Po litics, 1972,24(2):159-81;Rosecrance R,Stein A.Interdependence:M yth or Reality?.W orld Politics,1973,26 (1):1-27;Rosecrance R,etal.W hither Interdependencer.InternationalO rganization,1977,31(3):425-471; Baldw in D.Interdependence and Power:A Concep tualAnalysis.InternationalO rganization,1980,34(4):471-506;[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最后以罗伯特·基欧汉 (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Nye)对相互依赖的权威界定而落定。基欧汉和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认为:“所谓相互依赖,是指国家之间或不同的行为体之间,有赖于强制力或者说要付出代价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②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9-10

第二阶段为 20世纪 80年代后至今。这一阶段的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受到科学行为主义的影响,相互依赖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日益多元化,案例分析、计量模型、博弈论和电脑仿真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内容上不再仅仅局限于贸易和平论,而且关注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这个阶段的研究从观点上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

1.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和平

所罗门·波拉切克(So lomonW.Polachek)首先构建了一个预期收益模型,认为国家间的冲突将切断双边贸易往来,减少预期收益,降低福利,因此国家为了提高国内福利将不倾向于挑起冲突,然后利用计量模型和大样本数据经验统计,对 1958—1967年期间 30对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和每年的“净冲突”(net conflic t)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贸易与“净冲突”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了贸易能减少冲突的假设。①Po lachek SW.Conflictand Trade.The Journalof ConflictResolution,1980,24(1):55-78

波拉切克、约翰·罗伯斯特(John Robst)和张远清 (Yuan-Ching Chang)通过扩展波拉切克的模型,逐一分析了第三方冲突、关税、外交援助、临近性(contiguity)、国家大小等对国家间冲突/合作的影响,他们认为改善贸易条件的因素(如外交援助和临近性等)会减少冲突,而恶化贸易条件的因素 (如关税等)会增加冲突以及与大国的贸易相比,与小国开展贸易更能够减少冲突。②Po lachek SW,Robst J,Yuan-Ching Chang.L iberalism and Interdependence:Extending the Trade-ConflictModel.Journalof Peace Research,1999,36(4):405-422

马克·贾西奥罗斯基 (M ark Gasio row sk i)和波拉切克考察了美苏缓和时期贸易与东西方缓和之间的关系,认为东西方国家间的贸易有利于减少冲突,从而促进了东西方关系的缓和。③Gasiorow skiM,Polachek SW.Conflictand Interdependence:East-W est Trade and L inkages in the Era ofDetente.The Journalof ConflictReso lution,1982,26(4):709-729韩·多瑞森 (Han Dorussen)和休·瓦德 (Hugh W ard)认为贸易不仅加强了两个国家间的联系,还可通过非直接的联系使多个国家间建立紧密的关系网络,当全球贸易网络变得日益紧密 (dense)时,人们之间的交流加强,形成“全球共同体”,嵌入这一网络中的国家也更具有合作性。④Dorussen H,W ard H.Trade Networks and the Kantian Peace.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2010,47 (1):29-42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成为重要的表现和特征,因此除了贸易以外,一些研究还关注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彼得·汤普森(Peter Thompson)认为,两国间的对外直接投资 (FD I)有利于抑制武装冲突、促进和平。⑤Thompson P G. Foreign D irect Investment and W ar:Econom ic Deterrence to A rmed Confli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Angeles:Ph.D.dissertation,2003斯蒂芬·布鲁克斯(Stephen G.B rooks)分析了生产全球化与安全的关系。①B rooks S G.The Globaliztion of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Securtiy.Ph.D.dissertation,Yale University,2001埃瑞克·加茨克(Erik Gartzke)、李泉 (Quan L i)与查尔斯·博默(CharlesBoehm er)认为经济相互依赖虽然能够通过提高冲突的机会成本来抑制冲突的发生,但是这种影响是非常小的。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国际和平的真正原因在于通过发送成本高昂的信号来表示决心,而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资本的跨国流动由于比贸易的规模更为庞大因而更能有效地发送信号,从而导致其抑制冲突的作用也更为突出。②Gartzke E,L iQ,Boehmer C. Investing in the Peace: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InternationalO rganization,2001,55(2)391-438;Fearon JD.Domestic Political Audiences and the Escalation of InternationalD isput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4,88(3):577-592

2.经济相互依赖导致冲突

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W altz)认为,“紧密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交往的密切,从而增加了发生偶然冲突的机会”。③[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85华尔兹还指出,与国内经济相互依赖造成一体化不同,国际上的经济相互依赖由于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注和对可能造成的依附的担心,合作将难以进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鉴于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之间的可转换性,因此,国家总是担心对方的经济实力会转换成军事实力,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时时处于一种安全困境之中。凯瑟琳·巴比尔蕾 (Katherine Barbieri)和拉斐尔·鲁文尼 (Rafael Reuveny)认为,经济相互依赖能给各国带来利益,但是其收益在国内的分配却隐含着冲突的因素。④BarbieriK,Reuveny R.Econom ic Globalization and CivilW ar.The JournalO f Politics,2005,67(4): 1228-1247阿尔伯特·赫希曼(A lbertH irschm an)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危险性。赫希曼认为,国家可能故意与其他国家开展商业往来,造成对方对自己的依附,从而使对方难以摆脱其控制,通过这种手段来影响对方的对外政策,使其实施对自己有利的政策。⑤H irschman A.National Powerand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Berk ley and Los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3.经济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和平

从相互依赖的对称性来说,对称性的相互依赖和不对称的相互依赖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巴比尔蕾通过计量模型得出结论:即对称的相互依赖减少冲突,而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导致更多的冲突。①Barbieri K.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A Path to Peace or a Source of Interstate Conflict.Journalof Peace Research,1996,33(1):29-49;Barbieri K.The Liberal Illusion:Does Trade Promote Peace?.Ann A rbor:The University ofM ichigan Press,2002

还有的研究从相互依赖的战略性和非战略性来讨论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所谓战略性相互依赖,指双方交易的商品具有战略性 (如石油),或者双方交易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弹性较小。波拉切克和麦克唐纳 (Judy M cdonald)提供证据证明某个国家对另一目标国家的进出口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越小,行动者 -目标国之间的冲突数量也越小。换言之,战略性的相互依赖有助于约束国家行为,而非战略性的相互依赖则难以起到约束国家行为的作用。②Po lachek SW,M cdonald J.Strategic Trade and the Incentive for Cooperation//ChatterjiM,Forcey L,eds.D isarmament,Econom ic Conversation and PeaceM anagement.New York:Praeger,1992:273-284

朱迪·麦克唐纳 (JudyM cdonald)认为经济相互依赖导致和平的结论是否成立,有赖于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而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更加可能导致和平。③Hegre H.Developm ent and the L iberal Peace:W hatDoes It Take to Be a Trading State?.Jou rnalof Peace Research,2000,37(1):5-30而将民主作为前提条件的研究认为,只有民主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才会实现和平,而民主和非民主国家以及非民主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会导致更频繁的冲突。④Gelp iC,Grieco JM.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the Democratic State,and the L iberal Peace// M ansfield ED,PollinsBM,eds.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ConflictNew Perspectiveson an EnduringDebate.Ann A rbor:The University ofM ichigan Press,2003:44-59;B liss H,RussettB.Democratic Trading Partners:The L iberal Connection,1962—1989.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98,60(4):1126-1147; Oneal J R,Russett B M.The C lassical L iberalsW ere R ight:Democracy,Interdependence,and Conflict, 1950—1985.International StudiesQuarterly,1997,41(2):267-293鉴于国际制度所发挥的功能,即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为国家提供交流的平台等,因此,只有在贸易集团或者国际组织中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才能实现和平,成员与非成员或者非成员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将导致更多的冲突。⑤M ansfield ED,Pevehouse JC.Trade B locs,Trade Flow s,and In ternational Conflict. International O rganization,2000,54(4):775-808;Dorussen H,W ard H.InternationalO rganizationsand the Kantian Peace: A Network Perspective.Journalof ConflictResolution,2008,52(2):189-212戴尔·科普兰德 (Dale Copeland)认为,真正决定冲突或者和平的变量并非当前的贸易水平,而是对未来贸易的预期,如果当前贸易水平很高,而预期很低,那么也有可能导致冲突;如果当前贸易水平很低,预期很高,则有可能导致和平。①Copeland D C.Econom ic Interdependence andW ar.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6,20(4):5-41美国学者约翰·奥尼尔 (John R. Oneal)和布鲁斯·拉塞特 (B ruceM.Russett)在民主和平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角和平论。该理论将民主、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组织三者结合起来,认为民主、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组织三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国际和平。②Russett B,Oneal J R. Triangu lating Peace:Democracy,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O rganizations.New York:W.W.Noton Company,2001

中国学者对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相互依赖的关注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末。目前国内学者对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理论的引入和介绍、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早期的国内研究更偏重于引入和介绍理论,进入 21世纪后,中国学者更偏重于理论创新,在借鉴西方学者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尝试着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纲领。从研究方法来看,受到中国国际关系大学科发展的影响,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相互依赖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并且更强调实证研究的方法,纷纷采用案例分析法、博弈论和统计模型等方法。

1.理论的引入和介绍

20世纪 80年代末,中国学者兴起了研究相互依赖的热潮,但是这一热潮仅仅维持了三年时间,因为在 1993—1998年期间,几乎很难看到关于相互依赖方面的文献。直到 1998年,梅然和苏长和等学者发表关于相互依赖的文章才开始打破这种沉默。③梅然.经济相互依赖与和平.欧洲,1998(5):20-27;苏长和.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欧洲, 1998(4):34-39迄今为止,大致还有以下学者对引入和介绍相互依赖理论做出过努力。

周建平认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形成了经济相互依赖的格局。④周建平.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和存在问题.世界经济文汇,1986(1):52-56黄苏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新格局的形成。⑤黄苏.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相互依赖的新格局.世界经济,1992(5):27-32张蕴岭指出,相互依赖关系体系中的矛盾是经常的、广泛的,涉及各个方面,体现在贸易领域、国际资本流动领域和国际分工领域。①张蕴岭.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矛盾.世界经济,1988(10):83卢林对经济相互依赖理论进行了评介,并介绍了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发展轨迹。②卢林.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发展轨迹.世界经济研究,1990(3):49-52聂虹则比较了权力政治与相互依赖在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问题和主题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指出,权力政治理论并没有过时,相互依赖理论适合于解释低度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高度政治仍需要用权力政治理论来分析。③聂虹.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两种不同的国际政治观.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4):63-68王世浚对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论断、西方学者有关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主要观点从理论上进行了说明与分析。④王世浚.论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9唐邵欣则以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对现代资产阶级的“相互依赖理论”进行了评析。⑤唐邵欣.评现代资产阶级的“相互依赖”理论.国际贸易问题,1991(10):56-59余万里较早对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进行了全面评述。⑥余万里.相互依赖研究评述.欧洲研究,2003(4):51-61周宝根分别对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以及整体上的经济相互依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⑦周宝根.国际经济与国际安全的关系:一项研究述评.国际论坛,2007(1):43-49邝艳湘认为目前已有研究中,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和平的机制大致可划分为四种:机会成本说、信号传递说、国内联盟说和外溢效应说。最后指出了相互依赖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⑧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和平.外交评论,2007(1):65-72;邝艳湘.和平还是冲突?: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国际论坛,2007(3):44-48

2.理论分析型

这一类型的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从理论推理的角度来阐述经济相互依赖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虽仍然带有文献综述的特点,但已经显示出进行理论创新的努力。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学者对于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的研究大致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分析方法,认为相互依赖与矛盾冲突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和 90年代早期的国内文献中。邓力平和罗君伟最早提出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内各国经济联系加深,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另一方面,战后各国间经济依赖的深化过程,始终伴随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①邓力平,罗君伟.论战后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与矛盾冲突——从国际贸易结构变化角度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1986(1):53-56正如上面所述,王世浚也持这种观点。②王世浚.论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9此外,黄苏和徐尧兴认为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内在本质的要求。经济相互依赖孕育着国家干预与国际调节等形式力图缓解这一矛盾,但矛盾和冲突是经济依赖中不平衡和不平等性的必然结果,矛盾冲突反过来又推动着经济依赖关系的向前发展。③黄苏,徐尧兴.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世界经济,1989(9):2-9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合作与和平。张蕴岭、祁忠武等也认为,相互依赖必然带来矛盾和冲突,但是合作与矛盾是相互依赖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在相互依赖的经济体系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对双方都有制约和牵制作用,使合作一般来说不至于发生破裂。④张蕴岭.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矛盾.世界经济,1988(10):83;祁忠武.当代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和合作.世界经济,1991(4):22-25宋国友指出,东亚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够在冷战结束后维持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主要是因为东亚国家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局面。⑤宋国友.东亚为什么是安全的.战略与管理,2003(6):55-60余万里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分析中美相互依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他认为国家间相互依赖的行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抽象的作为整体的国家(及其政府),而是社会中的企业、集团和个人。伴随着跨越国界的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的交往和流动,在相互依赖的国家内部必然形成某种跨国性的利益共存结构。这种利益结构会通过国内政治过程对双边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作用,推动双边关系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⑥余万里.中美相互依赖的结构——理论分析的框架.国际论坛,2007(2):52-57庄宗明与蔡洁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影响国际冲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在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都具有显著的消减冲突、促进合作的净效应。⑦庄宗明,蔡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能消减国际冲突吗.国际经济评论,2008(3):57-60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相互依赖将导致矛盾与冲突。卢林认为,尽管相互依赖关系为国际合作创造了多种机会,但它同时也可以是国际争端和冲突的一个直接根源。①卢林.论国际相互依赖与相互冲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3):65-73于军认为,相互依赖关系中国家与市场的矛盾、国家行为的不自主以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都使相互依赖具有导致冲突的内在倾向,而不同领域权力资源的转换则具有使冲突升级的性质,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间的内在联系是由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国家与市场两者的不同逻辑所决定的。②于军.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国际政治研究,2003(3):149

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既能促进和平,也能导致冲突,具体影响如何取决于一定的条件。苏长和认为,依赖的不对称性和脆弱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国家行为自主性的降低,增加了国家对依赖带来的脆弱性的担心,为减少这种担心需要国际制度来调整和控制跨国间的关系,使相互依赖关系稳定在一个相对信任的阶段,以保证相关方安全持久地获益。因此,“高度相互依赖会不会引起国际冲突与既定国际制度的作用有着重要联系”③苏长和.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欧洲,1998(4):34-39。常欣欣系统地梳理了经济相互依赖(贸易)和平论的历史沿革以及对贸易和平论的质疑和修正,指出经济相互依赖既包含有促进和平的因素,也包含有诱发冲突的可能,具体分析经济相互依赖的性质、条件和其他因素,则会发现经济相互依赖远远不能成为国际和平的保障。④常欣欣.和平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考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65-69

而从体系层面来说,中国学者也关注到了南北国家间的不对称相互依赖,认为这种相互依赖是引发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⑤陈白琳.论南北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当代财经,1991(3):10-11;邓力平,罗君伟.论战后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与矛盾冲突——从国际贸易结构变化角度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1986(1):53-56“只有‘经济相互依赖 +平等的依赖关系’”才是我们所应争取的构建 21世纪国际和平的经济保障。⑥常欣欣.试论不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与和平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2):76-82郎平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⑦郎平.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45-51

第五种观点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有其战略限度,国家的最高目标是确保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和政治安全,经济往来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梅然从相互依赖的定义出发,认为“维护和平根本不是相互依赖的政治影响中全部的而且是恒定的内容。相互依赖既可能给和平带来机会,也可能招致风险”。所以相互依赖并不必然地增进和平,和平的基本的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相互依赖之外。宋国友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战略限度》中指出美国的对华战略走向将决定经济相互依赖的作用,而不是相反。①宋国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战略限度.现代国际关系,2007(5):58-64

3.实证检验型

进入 21世纪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开始重视研究方法,这种发展趋势也影响了中国学者对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的研究。

庄宗明和蔡洁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冲突的机制,贸易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同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贸易能更好地消减国际冲突,然后作者利用亚洲国家 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分析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②庄宗明,蔡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能消减国际冲突吗.国际经济评论,2008(3):57-60蔡洁与周世民考察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国追求本国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越多则国际冲突越不容易发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作者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27个国家及中国、新加坡在 1991—2000年间的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证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③蔡洁,周世民.国际直接投资消减国际冲突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8(3):104-117邝艳湘以多瑞森的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国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际贸易的和平效应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以及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国家数目的增多而加强。然后利用 1980—1989年和 1990—2001年有关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冲突数据,实证考察了冷战结束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和平效应的大小。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国际贸易的和平效应显著增强。④邝艳湘.国际贸易和平效应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81-93邝艳湘通过借鉴马克·克里森兹 (M ark J.C rescenzi)的退出模型(exitmodel),⑤CrescenziM J.Econom ic Exit,Interdependence,and Conflict.The Journalof Politics,2003,65(3): 809-832构建了一个五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从动态视角考察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不同级别的冲突,并着重对经济相互依赖如何抑制冲突升级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国家间发生低级别冲突的概率将会增加,但是低级别冲突升级为战争的概率下降,即经济相互依赖有助于抑制冲突的升级。文章最后利用 1949—2008年中美间政治经济关系的现实对理论分析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该文为考察经济相互依赖在冲突升级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做出了初步尝试。①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4)

中美学者关于相互依赖理论研究的比较

近年来国内少数学者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经济相互依赖和平效应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中国学者关于经济相互依赖和平效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文献数量等方面同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回顾中国现阶段对于相互依赖和平效应的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不足:

第一,从研究特点来看,中国对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没有持续性,大多数的学者满足于写一两篇相关文章发表,并未长期深入地研究相互依赖理论及其政治后果。

第二,从研究团队来看,目前中国从事经济相互依赖和平效应研究的学者人数不多,且分散在少数高校,各自为阵,相互间的联系和交流较少,导致国内研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团队;中国政府机构也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相关研究的经费资助缺乏力度。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关于经济相互依赖和平效应问题研究的顺利发展。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中国研究中理论分析居多,实证研究为少,而理论分析中,主观判断者居多,逻辑分析者居少。

第四,从研究主题来看,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平台和提出自己的研究议题,缺乏一个统一的研究纲领,这也是导致中国学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原因。而目前随着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外依赖度的不断提升,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对于中国自身在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最具研究潜力的课题还没有充分挖掘,因此这无疑为我们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正如戴维·莱克 (David Lake)所指出的,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力量的崛起是当今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开放及其快速增长并没有得到北美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的关注,因此作为中国的学者更应该承担起相关的研究责任。①戴维·莱克.开放经济的政治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8):45-53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问题,以至于从 1986年西方相互依赖理论引入中国的研究以来的近 20多年时间里,中国关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依然停留学习和模仿的初步探索阶段,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主要以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为主。要想有所突破,还需要从方法论训练、寻找共同的研究纲领上着手。此外,加强支持力度,为学者们提供共同的研究和交流平台,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等,也是我们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重要支撑。

虽然国内外研究“经济相互依赖能否促进和平”问题的文献非常丰富,可是到目前为止对经济相互依赖领域的和平效应的研究依然没能有效地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没有明确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和平的内在机理;(2)没有明确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和平的具体条件;(3)在操作方法上没有找到更好的衡量经济相互依赖和冲突的指标。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依然是未来相互依赖领域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力量的崛起已经成为事实,而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所崛起的历史环境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1)我们处于洛克无政府文化中,这种体系文化逻辑强调“生存和允许生存”,竞争的双方相互承认生存和财产权利,而不是试图去消灭和统治对方;(2)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形成了紧密的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与美国学者相比,我们在研究内容上更有优势:如何预测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全球性的经济相互依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政治进程并进而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又如何在国际合作中追求最大化的国家利益?基于中国独特经验的相互依赖研究将不仅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现实基础,丰富和完善相互依赖理论,而且也将为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学者和平冲突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