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在神木县的引种推广

2011-12-23杨丰茂郭永权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神木县苗子神木

杨丰茂,冯 瑾,郭永权

(1.神木县林业工作站,陕西神木 719300;2.延安市宝塔区林业局,陕西延安 71600)

樟子松(Pinnus.sywestris.L.var.mongov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原产于内蒙古的海拉尔。它具有耐风蚀、干旱和瘠薄特性,并且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作用[1]。神木县位于榆林的北部,土壤沙漠化较为严重,且这里的造林树种单一。为了治理榆林的土壤沙漠化。20世纪60年代把樟子松从东北引种到榆林的沙地上,生长良好[2~3]。2003年神木县也进行了樟子松的引种和育苗、大面积造林推广,效果较好,成绩显著。实践证明樟子松在神木县这样的干旱地区也能生存并且生长良好。本文从樟子松的分布情况和近年来在神木县的引种、育苗、栽培情况以及造林后的成活、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为今后在陕北地区推广这个优良的常绿树种提供参考。

1 樟子松原产地和神木县气候条件的对比

树木引种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原产地于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见表1。

表1 原产地与引种地区自然条件的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神木的气候条件比海拉尔好,神木属于暖温带,海拉尔属于寒温带。但土壤条件较海拉尔差,虽然降雨量比海拉尔多,但是蒸发量比海拉尔大的多,表现在土壤持水性差,神木的沙地昼夜温差很大,早晚较凉,中午沙地表面的流沙在最热的季节高达70℃,有烫手的感觉,极易造成植物烧苗现象。由于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反映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育苗木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浇水的次数,对苗圃进行遮荫等措施,以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的蒸发和苗木的蒸腾。

2 樟子松在神木的引种、育苗

2003年,神木的五大国营林场和社会上的个人育苗户开始引种育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两种适用神木的引种育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原产地调运樟子松小苗到神木归圃定植的方法;另一种是用樟子松原产地的种子在神木培育实生苗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在原产地调运樟子松1~2年生的小苗,回到神木移栽定植1~2 年后出圃,虽然调运苗子的成本较高,但是能够在两年内出圃造林,缩短育苗周期,节省时间,不失为一种育苗的捷径,近年来,这种育苗方法为我县各项生态工程造林,提供了大量的树苗。

调运苗木,按照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的调苗原则,以提高调回的苗木成活率高。我们采用提前联系,提早起苗,分级包装的方法调运苗木。调运了1~2年生的蘸泥浆小苗,带土球大苗,营养袋苗和营养钵苗等各种形式的苗木。为了保证成活率,远距离运输时还给苗子上加冰块降温处理,有的加通风管,包草帘和帆布以防失水,为防止苗子发热蒸苗,还需要昼夜不停长距离运输。到苗圃地后还需要分级清点,分级假植,随栽随起,并就地伴营养土,就地装塑料钵或塑料袋。根据培养苗子的大小,培养年限的不同而选择不同规格的塑料钵。塑料钵的规格有14cm×16cm,16cm×18cm,18cm×21cm,26cm×28cm 的。一般培育50cm 苗高的,在地里长2 年可出圃,须用16cm×16cm 的,5年生的须用21cm×21cm 大小或者更大的,各种情形视苗木的供求情况而定,营养土按各地的土质不同而不同,先年做过菜地的还需要在营养土种加消毒剂(硫酸亚铁或高锰酸甲等),并按需要加入肥料,为了及时栽植保证成活,来不及配营养土的,可在成活后根系扎下追施化肥,尿素或二铵。一般当年移植当年不会快速生长不用施追肥,第二年再施追化肥。苗期管理和其它育苗相同,也需要每年除草4~5次,每周浇水一次。苗木密度过大的,苗间的杂草需要用手拔除,以免锄头伤苗。如果培养1m 以上的大苗,还需要在培养2年后再移栽苗子,密度放稀,一般培养小苗株行距10cm×20cm,培养大苗80cm×100cm,再长4~5年才能合乎绿化苗的规格。采用此种方法,我县每年培育移植苗2 000多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快速建立樟子松基地奠定了基础。[2,4~6]

第二种方法是调运原产地的种子,在引种去培育实生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钱但培育周期长,费时费力。具体的做法是:

(1)改良土壤并进行消毒处理。对新整的沙地和固有耕地以及苗圃地和盐碱地,用做樟子松实生苗圃地时要进行改土,可采用垫土或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培养带土球的沙质苗圃地必须垫一层15cm 厚的黄土,并施羊粪、二胺、黑矾进行深翻,以达到土壤改良和消毒的目的。施用化肥的量和消毒剂的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宽埂窄床,浅水漫灌。地埂宽以人踩平,方便除草浇水为准,床面宽70~120cm,床面高低以水平便于浇水为准,并预留每畦的中央水道略低于床面,便于侧方灌溉,不至于冲起种子和幼苗。

(3)种子消毒处理与适时早播。育苗用的种子均来自东北地区,近年来原产地种源少,采集种子的人也少,价格较贵。隔年种子最好,纯度应在80%~90%,有时批次不同发芽率不同。同一批种子发芽整齐,场圃发芽率应70%~78%,室内发芽率应在75%~85%,将种子漂洗过后除去秕粒,放入3%的高锰酸甲溶液里浸泡2小时,捞出用清水洗3~4遍,水清不发红为止,再用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混拌湿沙,或者装在编织袋中放在温暖处18~24℃,每天上下翻动三次,袋装的要每天冲洗用温水3次,5~7d后当种子有1/3露芽时播种,时间在清明节前后,地温稍升高时为好,5月也可播种,但适当早播有利于苗木早日木质化,以抵抗六月的高温,减轻日灼的危害。

(4)播种方法:为了除草松土方便,采用宽幅条播的方法。具体是播幅10cm,行间距20cm,播种沟深1.5cm,用木匠定做的木耙作为播种器,便于掌握行距深浅的统一,用种子混拌干沙便于均匀撒种,覆土时用干沙拌锯木渣盖住播种沟,以看不见种子为度,薄厚约1.5cm,并用木板稍加镇压,用喷壶洒水或小水漫灌,播种量4~5kg∕hm2,种子不好时适当加大播量。播后根据地温情况覆盖地膜或草帘即保温保墒,还可以抑制杂草。播后还要用渔网绷住床面,使野鸡、灰喜鹊等刨不上种子,防止鸟类为害。待幼苗长开芽撤去网子,也有用人工看护的,此法各地不尽统一。

(5)生物遮荫:为了预防幼苗受到日灼伤害,省工省时得方法是,在苗圃种向日葵。4 月上旬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1m 种一株向日葵,到六月中旬高温来临时,向日葵长到1~2m 高,可起到遮阴的作用,减少了立枯病的发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用搭荫棚,尤其是在面积大亩数多的情况下,结合浇水降温效果较好。

(6)苗期管理:包括浇水、除草、松土、间苗。播种后到幼苗出齐苗期间,要每天早晚用喷壶洒水,面积大时用小水漫灌,不能用大水冲,严防冲刷种籽。还要保持床面湿润,在0~20cm 的播种沟要经常保持50%~60%的土壤含水量,以保证樟子松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幼苗出齐后要减少灌水的次数增加灌水量。经过试验证明,每亩每次的灌水量以30t左右为宜,灌水过多,形成重力水,加剧肥水的下渗,土壤容易板结,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每浇一次水地表就会出一次杂草,要及时除草松土,此项工序费工,因为不能用锄头,只能用手拔,除草要除早,除小,草大后拔草容易带起苗子来。每年除草4~5次,每公顷用工150个工日。在六月下旬灌水之后进行间苗,由于沙地土壤肥力差,每平方米留苗500株为宜,过密则幼苗生长纤细不壮。

(7)防治病害和虫害:幼苗出土后7~30d内,最易遭受立枯病和金龟子幼虫的危害,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防治。每隔一周喷洒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者黑矾、杀菌净等,黑矾可结合浇水推入地中,较为省工。视生长情况施药3~5次,喷波尔多液时喷药一小时后需用清水洗苗,以免产生药害。食根害虫需用1605或1059顺水推入地中,小面积的用毒土法和毒草法撒入行间浅埋。及时拔除已经染病的幼苗,防止扩散。

(8)追肥:视苗圃地的肥力情况而定,改良后的生土必须在幼苗生长期中及时追肥以便尽快促进苗子木质化,增加抵抗力。在5~6月少量施入尿素和磷肥或者用腐殖酸也行,掌握量少多次施肥,每隔10d 一次,腐殖酸每亩一袋,每平方米0.06~2kg,6月底7月初施入5%的过磷酸钙,用量每公顷2.5kg作根外追肥,施用时将其捣碎提前浸泡一昼夜并过滤沉渣喷施。在神木第一年一般不作追肥处理,因为调用东北种子播种时间晚,生长期短,根系尚未深入土中,第二年追肥效果比较第一年明显。

(9)苗木越冬处理:实生苗圃地在11月初地冻前要进行冬灌,浇封冻水,一年生的苗子还要用步道上的沙土覆盖幼苗,覆盖厚度要超过苗稍2cm,以不见苗子为宜,便于保护苗子安全越冬,防止苗子抽干黄化,到第二年3月下旬去掉覆土,马上灌水防止抽稍。二年以上的苗子可不盖土,但要冬灌。[4~8]

采用以上几种措施后,樟子松的保苗率得到了提高,每亩一年生的苗子可以达到20万株,二年生的苗子苗高可以达到15cm 左右,再继续移栽定植,4年生的实生苗苗高50cm 以上就可以出圃造林了。也可以继续培育裸根大苗和大营养钵苗以供绿化工程所需。近五年来,我县共培育樟子松苗130 多hm2,培育各种规格的苗子600万株。

3 神木县樟子松造林试验和推广

3.1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土壤为黄土母质为主的黄绵土、石砾型土、沙地三种。普遍干旱少雨,无灌溉条件。沙地上,有机质含量仅有0.12%,总盐量0.03%,沙地的田间最大持水量3.7%,凋萎含水率0.56%,毛管上升高度55cm,沙层含水率2%~3%,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为1.44%~2.44%,年平均降水量440cm,年蒸发量高达3 066cm,相对湿度仅有43%,沙面温度在热天中午时高达60~70℃,严酷的条件迫使寻找特耐旱的树种。2003年后,神木县在工程造林中开始大量栽植樟子松,运用重点工程造林的模式,提前搞好作业设计,实行工队分段承包,用工大包干,抓阄分地块的办法承包给每个人,要求保栽保活。由承包人自己雇人,自己买抽水设备,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指派技术人员施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神木取得了樟子松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模化的新局面,共造樟子松林1 400多hm2,完成投资1 300万元。

3.2 整地栽植

整地采用黄土地大鱼鳞坑(1.8m×1.2m×0.8m),沙地穴状坑(0.6m×0.8m×0.5m),视苗子的大小适当放大,统一验收每一道工序,栽植时的苗子都通过林种站检验员在苗圃地里分地块检验把关,全部采用40~1.2 m 的大苗,采用裸根带土球苗和营养钵苗,带土能保持根系湿润不失水,极大地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栽植时的用工由工队掌握,浇水用柴油机带发电机水泵接胶管抽到山上,栽的时候浇满鱼鳞坑,隔10~15d再复浇2~3次,视天气情况而定。由于使用工程造林的模式,在用工方面有优势,所以以往看起来难以办到的事现在也可以办得到,层层把关,分级负责,保证成活。

3.3 造林密度

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三种模式。视地形状况和苗子质量因地制宜,1m~1.2m 的大樟子松株行距4 m×5 m,0.5 m 的小樟子松3m×3m 或3m×4m,与侧柏、油松、紫穗槐等块状混交,退耕地的立地条件较好,樟子松和紫穗槐混交,每三行樟子松混交一行灌木带,灌木带采用水平沟整地,以起保持水土的作用。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三北四期工程、投资加大,2003年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绿化效果。

3.4 生长状况

2009年对神木县的绿色长廊工程,马场梁工程、和卧虎寨工程中的樟子松进行了抽样调查,樟子松在神木县各地均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75%以上。随机了抽取移栽后1~5年、樟子松树高的年生长量并与原产地章古台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樟子松幼树树高年生长量的比较/cm

从表2中可以看出:樟子松在神木县的生长状况良好,与原产地比较,4年生苗木出圃栽植后,呈现出前三年生长缓慢,三年后高生长量逐年加快的特点。

4 结论

(1)樟子松的引种推广和其它树种的推广一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法律的保护,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撑,是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2)在神木县引种育苗的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樟子松,都可以培育出符合造林要求的优质苗木。

(3)在神木县不论是荒山还是沙地,用樟子松造林,都生长良好,并且成活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75%以上。表明:樟子松在干旱、半荒漠化的神木县可以推广发展,可以作为神木县造林、绿化的主栽绿化树种,可以广泛用于荒山、沙地、城镇绿化和矿区绿化等各种生态工程。

(4)樟子松在神木的引种推广表明:该树种具有对干旱、瘠薄的广泛适应性,可以作为干旱的瘠薄的荒漠和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

[1] 罗玲,廖超英.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17(3):182-185.

[2] 成丽萍.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0,(1):64-65.

[3] 张琴艳.榆林沙地樟子松的引种和荒沙造林技术[J].安徽农业通报,2007,13(7):91-92.

[4] 袁小琴.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栽植试验研究[J].榆林科技,2006,49-50.

[5] 刘艳.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1):30-31.

[6] 张喜俭,王金影,王柏林,等.浅谈樟子松育苗技术[J].吉林农业,2010,(8):176-176.

[7] 张高如.榆林沙区樟子松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0,(5):72-74.

[8] 许子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91-192.

猜你喜欢

神木县苗子神木
神木有石峁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神木:脱贫实效诠释党建力量
非公党建 不是“挂牌子、摆桌子”——神木非公企业这样寻求新优势
艺术百家:刘晶晶 苗子烨
苗子的“调皮”
黑豆不同密度和不同播期试验
神木县贺家川镇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粮农收入分析
苗子的“调皮”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