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的路灯
2011-12-23李秋生
文/李秋生
蓝田的路灯
文/李秋生
现代城市,需要路灯。然有消息说,陕西省贫困县蓝田县北环路共有36杆路灯,每杆路灯上有136盏小灯,36杆路灯共有4896盏小灯,每个灯炮都是11W。按此计算,一杆路灯上的小灯如果全部点亮的话,功率就是1496W,相当于2台功率750W的1匹空调的耗电量,36杆路灯就相当于72台1匹空调。
不用说贫困县,就是富裕县的路灯也不能这么多这么亮,因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照明的需要,完全成了一种摆设,一种显阔,一种浪费。几年前,我曾到过韩国首都首尔,原以为这个富裕之都,夜幕降临时会灯火辉煌,五彩缤纷,令人目眩。出乎意料的是,大街小巷没有多少灯,即使有,也是若隐若现,甚至可以说是灯光昏暗。但这丝毫不影响城市的美感,反倒使人体验到一种温馨,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而夜晚乘机飞回本土,在我国一些城市上空,可以看到下面灯火辉煌,“疑是银河落九天”,甚至一些边远县城及乡镇,也一律灯火通明,如同白天。高层建筑上,大路两旁,花丛中,各式各样的灯争奇斗艳,像是在开灯会,搞灯展,搞促销。
据说,有关城市在街道上挂这么多灯是为了“亮化工程”,用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这种思路令人难以接受。古今中外,还没有听说一个城市是靠灯光发展起来的,说到底,还是要靠经济实力。所谓亮化工程,说白了只是形象工程的一个分支而已,而且要看到,这亮化中往往潜伏着诸多问题。
面对该贫困县的亮化工程,有网友尖锐地批评说,4896盏灯照亮了这座县城的路面,却照不亮当地百姓的心。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能够为亮化工程拍手鼓掌的恐怕只有灯具制造商和推销商,想脚踏实地过日子的老百姓是不会欢呼雀跃的。倘若我们的决策者能真正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正道上,花在刀刃上,花在发展生产、促进教育、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上,这样的城市才会真正“亮”起来,老百姓心里也才会亮堂堂。
亮化工程也好,形象工程也好,之所以屡禁不止、大行其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首先,为官一任的领导干部的政绩由谁来评?是单纯由上一级领导派特派员来评,还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来评?这个问题不能马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其次,评什么也大有讲究,“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果我们的考核组不是对灯光、对大楼、对街道、对宾馆、对接待感兴趣,而是倾心关注菜篮子,高度重视解困房,仔细检查绿色GDP,亮化工程之类恐怕就自然会销声匿迹。
众所周知,陕西省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当年延安宝塔山窑洞的灯光不多也不亮,充其量是煤油灯、马灯、汽灯而已,但它亮在人心中,亮在全中国千百万老百姓的心坎上。历史的经验值得回顾,革命的传统需要发扬。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担负着继往开来的特殊使命,要像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在广大人民的心头亮起一盏灯,这是最重要的事。唯有如此,我们的队伍才能向太阳,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向纵深发展,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