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涨”仅在“两会”前?

2011-12-23李昌森

中华魂 2011年5期
关键词:幌子物价涨价

文/李昌森

“控涨”仅在“两会”前?

文/李昌森

继食用油生产企业“被打招呼”不得涨价后,国家发改委马不停蹄地又召集几大面粉生产企业开会打招呼,要求这些企业“两会前不得涨价”。(央视网2010年12月20日)

国家发改委到处打招呼“不得涨价”,这本来是件得人心的好事,只是把“不得涨价”限定在 “两会”前,到底是两会前“控涨”的问题就解决了呢,还是等“两会”开完后再说?这就引起舆论的普遍猜疑。

“两会之前不得涨价”,是为堵代表、委员的嘴吗?每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传达民意的“集散地”:带着全国的民意来,驮着两会的意图走。两会的热门话题,都是各地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诸如物价问题的关注度就很高。如果两会之前再涨个不停,等于是给代表授以话柄。于是不少部门把 “两会”当作一道 “坎”,一道不太好过的坎。为了少挨代表委员们的 “关注”,两会前频频动作,变得特别乖巧。就说物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居民生活用品尤其是食品类价格轮番上涨,从 “豆你玩”、“蒜你狠”,到 “姜你军”、“苹什么”,到大米面粉棉衣,形成了一个难以遏制的上涨势头。主管部门虽然采取了控涨措施,部分物价有所回落,但物价总体水平仍在高位运作。最新出炉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0年11月份CPI全国破五,江苏破六,均创29个月来新高。这些都将成为两会“发炮”热点,作为全国物价监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不得不防。为了过好这道坎,他们只好提前打招呼:拜托了,帮帮忙,请各位不要再添乱了。该涨的涨,该降的降,非要分两会前两会后干啥?这不明摆着是为了“躲避”两会风头。

“两会前不得涨”,两会之后呢?这就由不得你了,你只叫人家两会前别涨,两会后就得听便了。这给市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为两会后市场和物价走势留下伏笔和隐患。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初“两会”前后的房价。两会是个节点,虽然两会前房价有所收敛,可躲过两会以后,善于“躲猫猫”的商家们纷纷发飚,楼市一路高歌猛进,成千上万地上扬。尽管国家先后三次出台调控新政,可一路飘来,到2010年11月住房价格仍上涨15%。不难想象,就是两会前CPI真的回落,那也是蛰伏性的,两会后CPI是否会反弹,仍然让人心悬。难怪不少专家呼吁,新到来的一年,普遍面临通胀压力。

稳定物价,保证市场供应,是政府的天职。稳定物价不应是临时性、应景性的,而应成为常态。把稳定物价的目标只定在两会前,显然是在糊弄差事。原来“不得涨价”只是个幌子,这个“幌子”一是“幌”两会代表,二是“幌”平头百姓。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某些监管部门,一到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一句“两会之前不得涨价”,只为自己得过且过,不顾民生冷暖酸辣。这种为了应付差事而进行的打招呼式调控,市场物价只会跌入 “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的怪圈。

“调控”本来是与高物价“扳手腕”,到了这里却成了“耍手腕”。这叫什么“调控”?调控成了敷衍,就叫逢场作戏;这叫什么“政治智慧”?调控成了权术,就叫使奸耍滑。靠一帮“滑头”来看住老百姓的菜篮子,护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只恐是黄鼠狼看鸡。

真希望这是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作。不过,要真把物价管好了,那才能称得上“君子”。控涨部门多出君子,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

猜你喜欢

幌子物价涨价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九月开学小测试等
趣味绕口令
敛财幌子
形形色色的幌子
2012,物价的期盼
鸡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