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
2011-12-23高歌
高 歌
中东欧与中亚观察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
高 歌
1.1月10日,克罗地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这是克罗地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举行的第五次总统大选。现任总统斯捷潘·梅西奇已连任两届,不得继续参选,其任期于2月届满。第一轮投票在2009年12月27日举行,没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50%。第二轮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居前两位的社会民主党候选人伊沃·约西波维奇和独立候选人米兰·班迪奇之间进行,结果约西波维奇获胜,2月10日宣誓就职。
2.4月11日和25日,匈牙利国会选举。这是1989年以来举行的第六次国会选举。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获得自1989年社会制度变化以来获胜政党所能得到的最广泛支持,得票率大大领先于位居第二的社会党。5月29日,以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主席欧尔班·维克托为总理,由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组成的政府宣告成立,执政两党在国会拥有2/3以上议席。
3.5月28—29日,捷克议会众议院选举。这是1993年独立以来举行的第五次议会众议院选举。虽然社会民主党得票率最高,但整体而言,左翼政党在选举中不敌右翼和中右翼政党,难以组建新政府。7月13日,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任命以公民民主党领导人彼得·内恰斯为总理,由公民民主党、巅峰09和公开党组成的政府。8月10日,众议院通过对政府的信任表决。
4.6月12日,斯洛伐克国会选举。这是1993年独立以来举行的第五次国会选举。方向—社会民主党虽得票最多,但未能成功组阁。7月8日,总统伊万·加什帕罗维奇任命斯洛伐克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领导人伊维塔·拉迪乔娃为总理,政府由斯洛伐克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自由和团结、基督教民主运动、“桥”组成。8月10日,国会通过对政府信任投票。
5.6月20日和7月4日,波兰总统选举。这是1989年以来举行的第六次总统选举。选举原定在10月举行,因4月10日总统莱赫·卡钦斯基遭遇空难而提前到6月。在第一轮投票中,没有候选人得票过半。第二轮投票在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党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和已故总统的孪生哥哥、反对党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之间进行,结果科莫罗夫斯基当选,8月6日宣誓就职。
6.6月29日,匈牙利总统选举。这是1989年以来举行的第五次总统选举。现任总统绍约姆·拉斯洛的5年任期将于8月5日到期。由于执政联盟在国会占据绝对多数议席,这次选举被认为是一次没有悬念的选举。青年民主主义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现任国会主席施密特·帕尔战胜社会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鲍洛格·安德拉什当选总统,8月6日宣誓就职。
综观以上选举,可以看出:
在政治制度层面上,选举过程平稳有序,表明这些国家的权力交接规则已趋于成熟,西方式民主制度已经确立并协调运作。
在政党制度层面上,第一,虽然国家政治舞台上形成了几个重要政党或政治团体,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党仍在不断涌现。在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议会选举中,虽然领先的仍是有过执政经历的大党,如匈牙利的青年民主主义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和社会党,捷克的社会民主党和公民民主党,斯洛伐克的方向—社会民主党和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等,但同时一些新党发展很快,得以进入议会,如匈牙利2003年10月成立的尤比克—为了更好的匈牙利运动和2009年成立的绿党,捷克2001年成立的公开党和2009年由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分裂而来的巅峰09,斯洛伐克2009年成立的自由和团结以及“桥”等。其中,尤比克—为了更好的匈牙利运动、巅峰09、自由和团结分别成为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议会的第三大党,公开党、巅峰09、自由和团结、“桥”还进入了各自国家的政府。
第二,延续了政党联合执政模式。在198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的历任政府中,除少数几个例外,绝大多数都是两个乃至多个政党联合执政。2010年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上台的政府延续了这一模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联合组成。
第三,中左翼政党失势,右翼和中右翼政党占据执政地位。匈牙利国会选举中,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被青年民主主义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取而代之。捷克众议院选举中,虽然社会民主党得票率名列第一,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也保持了11.27%的稳定得票率,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党不可能联合。即便两党联合,其得票率也不敌公民民主党等中右翼三党,所以由公民民主党联合巅峰09和公开党组阁。斯洛伐克国会选举中,虽然执政的方向—社会民主党胜出,得到了组阁权,但由于方向—社会民主党在上届政府中的执政伙伴人民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没能进入议会,斯洛伐克民族党的席位数亦大为减少,而国会其他各党均为右翼或中右翼政党,不愿与方向—社会民主党联合,所以,方向—社会民主党组阁未成,由名列第二的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联合右翼和中右翼政党组建政府。波兰和匈牙利的新总统也属于中右翼政党。唯有在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当选总统。
第四,在匈牙利,极右翼政党尤比克—为了更好的匈牙利运动力量上升,但鉴于执政两党在国会中拥有2/3以上的绝对多数议席,尤比克—为了更好的匈牙利运动不会对匈牙利内外政策产生直接影响。而在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民族党影响下降,匈牙利族联盟党没能进入国会,由匈牙利族联盟党的温和一翼组建的“桥”却在选举中取得较好成绩。
在政治局势层面上,选举对各国政局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克罗地亚,左翼总统和右翼政府之间易于产生矛盾。2010年4月,关于对克罗地亚在波黑内战期间所持政策的评价问题,约西波维奇与总理亚德兰卡·科索尔发生公开争执。在匈牙利,执政两党占据国会2/3多数,反对党力量薄弱,且因意识形态差异难以合作,很难对执政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其执政地位构成威胁;同时,青年民主主义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推举的候选人当选总统,保证了政府与总统关系的协调和政局的稳定。在此情况下,以青年民主主义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为首的政府可以不受掣肘地进行广泛改革,但与巨大权力相对应的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可能十分谨慎行事,确保顺利完成4年任期。在捷克,尽管与前两届政府相比,执政三党在议会中略具优势,但没有根本改变弱势政府的格局,政府和政局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在斯洛伐克,面对国会第一大党——方向—社会民主党,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能否始终如一地团结执政伙伴与其抗衡,是能否保持其政策顺利贯彻执行和政局稳定的关键。在波兰,当选总统出自执政的公民纲领党,有利于促进总统和政府的沟通,保持政局稳定。
此外,在选举中失利的一些政党领导人纷纷辞职。在匈牙利,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后,其主席伦德沃伊·伊尔迪科辞职。7月10日,社会党召开代表大会,选举社会党国会议员团负责人迈什特尔哈兹·奥蒂洛为主席。民主论坛主席达维德·伊博姚也因该党未能进入国会而提出辞职。在捷克,社会民主党主席伊日·帕劳贝克认为,社会民主党虽然得票率领先,但并没有取得胜利,为此,他决定辞去主席职务。在选举中失利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绿党以及其他一些小党的主席也先后宣布辞职。诸多政党领导人的换马将对各自国家的政局产生何种影响,还有待观察。
2010年以来,中东欧5个国家先后进行了6次总统或议会选举。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