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德韦杰夫的民主与自由价值观

2011-12-23陆南泉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1年0期
关键词:梅德韦杰夫普京

陆南泉

梅德韦杰夫的民主与自由价值观

陆南泉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成为第三届俄罗斯民选总统;8日,普京被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为政府总理。这样就形成了梅普组合的政权。应该说,在梅普组合初期,两人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实行富民强国战略,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市场化改革方向。为了将其执政8年期间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继续下去,普京于离任前的2008年2月8日,在俄罗斯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讲话,为今后12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定了大框架。执政初期,梅普两人更多地强调一致,梅德韦杰夫表示将沿着普京确定的路线走下去,要继续执行普京执政时期的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德韦杰夫的治国理念与普京出现分歧,且渐行渐远。现在看来,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价值观,并以此反映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与发展道路:即普京坚持带有威权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强人治国的理念,在此条件下推行以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梅德韦杰夫坚持以民主与自由价值观为基础,推行国家全面民主化的基本政策,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实行不断弱化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梅德韦杰夫民主与自由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在就职演讲中说:“人权和自由在我们的社会被认为是最高的价值,正是这两点决定着所有国家活动的意义和内容。”他认为,“自己的最重要任务是继续发展公民自由,为自由和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国家繁荣创造宽泛的条件。”据可信的说法,梅德韦杰夫的就职演说是由他本人撰写的。2008年11月5日,梅德韦杰夫在其首个总统国情咨文中又特别强调指出,宪法所保障的个人自由和民主体制的成熟程度是俄罗斯今后发展的源泉,要通过宪法来扩大经济与商业自由,形成中产阶级、发展中小企业与建立创新经济。

从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来看,梅德韦杰夫主张更自由化一些。俄罗斯经济评论网2008年2月11日的一篇评论说:“梅德韦杰夫被认为是普京亲信中自由化程度最高和反西方色彩最低的人物。商界精英和西方都在实施自由化方针上对他寄予厚望。”美国媒体说:“梅德韦杰夫具备相对有力的准自由主义经济和政治资格。”*[美]《东西双边关系》,2008年1月号。波兰学者罗戈札认为:“梅德韦杰夫是具有自由派形象的体制内的人。”*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2月21日。国内外的上述评价,被梅德韦杰夫后来发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言论所证实。

2010年9月9—10日,召开了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全球政策论坛。该论坛由梅德韦杰夫倡导于2009年创立。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现代国家:民主标准与效率准则。”梅德韦杰夫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现代国家:民主标准和效率准则》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并在会议期间与国际著名政治学者进行了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以上两个材料见俄罗斯总统网站。梅德韦杰夫集中论述了有关现代化与民主及自由问题。他指出:“我不仅坚信作为管理形式的民主,不仅坚信作为政治制度形式的民主,而且坚信民主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使俄罗斯数以百万计的人和世界上数以亿万计的人摆脱屈辱和贫困。”他还强调:“与人权一样,民主标准(实际上民主标准包括人权在内)也应该是国际公认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有效的。”梅德韦杰夫提出五条民主的普遍标准:

一是从法律上体现人道主义价值和理想。要使这些价值具有法律的实际力量,从而引导所有社会关系的发展,并以此来确定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是国家拥有保障和继续保持科技高水平发展的能力,促进科学活动,促进创新,最终生产充足的社会财富,使公民能够获得体面的生活水平。贫困是民主的主要威胁之一。

三是民主国家有能力保卫本国公民不受犯罪集团侵犯。

四是高水平文化、教育、交流手段和信息沟通工具。

五是公民确信自己生活在民主社会。这也许是主观的,但却是极端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应该独立地对民主作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当公民本身认为自己是自由的,那时才开始有民主。

梅德韦杰夫在强调民主的普世性的同时,反对普京认同的“主权民主”的概念,他上台后,没有公开使用过“主权民主”的说法。

梅德韦杰夫在《对话》中强调,民主是发展俄罗斯这个国家、这个庞大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必要条件。他与学者谈到俄罗斯推行民主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是在国家转型初期,由于复杂与困难的政治及经济形势,大多数公民又不具有在市场条件下生活的素养,不得不集中精力谋求个人生存之术,因此,当时的民主仅仅限于参加选举时投票;二是正是在那种形势下,新的统治精英很快学会了操纵选举程序,建立保障他们一直掌握政权的机制。而西方国家当时所关心的是制止在俄罗斯复辟共产主义制度,因此并没有对俄罗斯推行民主化施加更多的压力。这样就使得俄罗斯国家转型初期的民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缺陷,并且使威权主义抬头;三是广大民众总体上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完整意义上的民主,没有准备好去亲身经历民主、去共同参与政治进程,并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四是俄罗斯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民主。人们习惯于主要寄望于沙皇老爷,寄望于高层力量。

俄罗斯已经历了20年的转型,民主政治有了进展。在梅德韦杰夫看来,俄罗斯虽已经是个民主国家,存在着民主,但这种民主是年轻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还处于民主发展道路上的起点,因此,俄罗斯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价值观分歧在国内外政策中的反映

1.在国家现代化问题上的差异

2009年11月,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俄罗斯将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未来十年的任务与目标,他提出需要“全方位的现代化”的概念。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将建立智慧型经济以替代原始的原料经济,这种经济将制造独一无二的知识、新的产品和技术,以及有用的人才。我们将创造一个有智慧的、自由的和负责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以取代领袖思考决定一切的宗法式社会。”就是说,21世纪俄罗斯现代化将以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和体制为基础。

2009年9月10日,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报纸网发表长篇文章,概述了他对俄罗斯未来十年的看法。他在文章中说:“效率低下的经济、半苏联式的社会领域、脆弱的民主、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以及动荡的高加索,这些即使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梅普都主张国家现代化,但存在不同的理解。

第一,有关国家现代化的内涵不同。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国家全面现代化,且特别强调政治现代化,加速推进民主化的进程。而普京主要强调经济现代化。

第二,对现代化的目标“富民强国”的理解不同。在梅德韦杰夫看来,“富民”应包括富裕的俄罗斯公民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民主国家里并享受充分的自由;而“强国”的含义应包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它的民主与自由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普京的富民强国纲领主要着眼于经济。

第三,梅德韦杰夫在《对话》中强调,不论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只有靠自由的人,那些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人,才能从事现代化建设。如果一个人畏首畏尾,束手束脚,怕国家,怕司法机关,怕竞争对手,怕生活,就不可能去搞现代化。普京则更多从国家政策与技术层面来谈现代化如何实现的问题。

第四,梅德韦杰夫虽然也认为现代化的进程要视客观条件而定,但他总的来说主张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他在《对话》中说,政府以及我本人的任务,就是要推进现代化运动,我们确实不能原地踏步了。而普京则强调渐进地推行,一再反对跳跃式的现代化。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11月24日的一次讲话中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症状。”而普京在同年1月22日的一次讲话中说: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特别谨慎”。

2.在对苏联历史与斯大林评价问题上的不同

总的来说,梅德韦杰夫对苏联历史基本上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并且这一态度越来越鲜明。2009年10月30 日俄罗斯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日,他在网上发表了题为《对民族悲剧的纪念如同对胜利的纪念一样神圣》的视频博客。他说:“在战前的20年里,我国人民中的整个阶层和整个专业界遭到毁灭。哥萨克人实际上都被消灭了。农民们被‘剥夺了生产手段和土地’,变得毫无生气。知识分子、工人和军人都遭到了政治迫害。所有的宗教界代表都遭到了迫害。”“我们只要想一想:几百万人死于恐怖和不实指控——那是几百万人。”他接着说:“但是,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听到这种说法:为了某些崇高的国家目标,这么多人的牺牲是值得的。”“我坚信,国家的任何发展、国家的任何成就和理想,都不能以人的苦难和损失为代价来取得和实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高于人的生命的价值。”

即便在重塑俄罗斯大国地位,强调苏联在对德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庆祝“二战”胜利65周年活动期间,梅德韦杰夫也一再谴责斯大林所犯下的永远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与罪行。他非常明确地说,自新的俄罗斯产生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斯大林的评价非常明确。他还说,俄罗斯每个人都有权利对斯大林作出自己的评价,但“这种个人评价不应影响到国家评价”。

普京对待苏联历史与斯大林的评价,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他在执政前或执政初期,更多持否定立场,最典型的反映是1999年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他在文中指出:“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但后来,普京的态度逐步发生了变化,他对苏联历史与斯大林不再持全盘否定的看法,而是采取两分法,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普京在应用两分法过程中,又往往趋向于更多地肯定苏联历史与斯大林。这种变化,是普京价值观变化的一种反映,也是为了迎合俄罗斯各阶层的不同认识、不同情绪与感受的需要。

至于在对外政策方面,梅普同样持有不同看法。例如,当普京批判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干涉是中世纪进行的十字军远征时,梅德韦杰夫很快提出不同看法。他说:“利比亚所发生的一切完全是利比亚领导人的丑陋行为、与对自己的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有关。这一点不能忘记。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结果。”

几点看法

第一,梅普之间的分歧是在不同价值观基础上产生的治国理念的差异,因此,随着2012年3月总统大选的临近,两人的分歧有可能进一步显露与发展。因为,这种分歧很难因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长期的工作关系而消解。

第二,至今,梅普俩人都没有明确宣布是否参加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估计都要在2011年底杜马选举之后才能明确表态。但可以预测的是,普京将会参选,他比梅德韦杰夫具有更高的支持率和更强大的权力基础。因此,当选的可能性要大于梅德韦杰夫。一旦普京当选,仍将按照他原来的治国理念推行国内外政策。但如果梅德韦杰夫当选,完全有可能在其民主与自由价值观的支配下,使当今俄罗斯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定会按照他的思路推进国家现代化,从而使俄罗斯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彻底改观,出现一个与当前不相同的新俄罗斯,并还可能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第三,在梅德韦杰夫不能连任的情况下,如何估量他的价值观对俄罗斯今后发展道路的影响,乃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梅德韦杰夫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在俄罗斯是得到相当一部分人士认同与支持的,有一定的市场。这种情况,不可能对俄罗斯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产生影响。

第四,如果普京当选为总统,意味着梅普组合的结束,也不可能出现普梅组合,即普京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任总理。现在已有不少人士暗示,普京当选总统后很可能会选择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库德林为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猜你喜欢

梅德韦杰夫普京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2012年普京的新政治举措
杰米历险记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J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