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豆素西佛碱的合成及表征

2011-12-21韩相恩张立著李金娜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年11期
关键词:水杨醛盐酸盐香豆素

王 潇,韩相恩,张立著,李金娜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香豆素西佛碱的合成及表征

王 潇,韩相恩,张立著,李金娜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以水杨醛和甘氨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香豆素西佛碱,对影响产物产率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熔点仪、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合成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水杨醛;西佛碱;香豆素;合成

香豆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内酯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在豆科、兰科、木樨科和菊科植物中也广泛存在,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1]。其分子量较小,合成相对简单,生物利用度高。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由于具有显著的消炎、抗凝结、抗肿瘤及抗HIV等多方面生物活性[2~3]以及良好的光学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具特色的优良特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4~6]。

西佛碱是一种典型的亚胺结构,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其本身不太稳定,由于物质的稳定性取决于它们的结构,当—CH=N—双键共轭,则这类物质极稳定。西佛碱类化合物一般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7~9],有望在医药、有机光电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X-4型显微熔点仪,IR-560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KBr压片),AM400 (400MHz)型核磁共振仪,Vario EL元素分析仪。

试剂:水杨醛、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三乙胺、吡啶均为分析纯,离子液体[bmim]OH(自制)。

1.2 实验步骤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1.9g(15mmol),水 10mL,三乙胺 2mL+1mL 离子液体[bmim]OH,调节溶液的pH=9,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水杨醛 4.4g(36mmol),反应开始后,在室温下快速搅拌反应12h(TLC跟踪反应完成),随即在冰箱中放置数小时,得到橙色固体悬浮物,抽滤,水洗2次,干燥,最后用H2O-DMF(体积比为1∶2)重结晶2次,得到化合物橙色晶体,产率为89.5%。

化合物Ⅰ可能的反应机理:

2 结果与讨论

反应条件对香豆素西佛碱收率的影响讨论如下。

2.1 反应物的影响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各15mmol,水10mL,三乙胺 2mL+1mL离子液体[bmim]OH,在不断搅拌下各滴加水杨醛36mmol,反应开始后,在室温下快速搅拌反应数小时(TLC跟踪反应完成),随即放置在冰箱中,得到橙色固体悬浮物,抽滤,水洗两次,干燥,最后用H2O-DMF(体积比为 1∶2)重结晶两次,反应物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关系见表1。

表1 反应物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分别使用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作为反应物,实验结果显示,甲酯较乙酯更易于反应,活性更高,且反应时间也相应地缩短了,产率大幅提高,达到89.5%。

2.2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1.9g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和不同量的水杨醛进行反应,实验步骤及剩余原料同上,反应物配比与目标产物的收率关系见图1。

图1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收率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与水杨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2.4时 (也就是水杨醛过量时),产物的产率最高,当反应配比小于 1∶2.4时,反应所需水杨醛的量不足,则会产生大量副产物西佛碱Ⅱ,给分离造成困难,并且使产率降低。当配比大于1∶2.4时,水杨醛过量时,产物中会有过量的水杨醛残余,也会影响目标产物的收率。

化合物Ⅱ可能的反应机理:

2.3 催化剂的影响

将离子液体[bmim]OH与有机碱如胺类进行混合得到的系列混合物即支载离子液体,以支载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考察它们对反应的影响,实验条件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1.9g,水10mL,三乙胺 2mL+1mL 离子液体[bmim]OH,实验步骤同上。实验结果显示,[bmim]OH-三乙胺所得到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

表2 催化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3 产物的物性测试及结构表征

产物经提纯后,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KBr压片)、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熔点测定和结构表征。

化合物Ⅰ的熔点为:188~190℃(文献值180~192℃),IR (KBr压片):1721cm-1(vC=O),1630cm-1(vC=C),1615cm-1(vC=N)。 元素分析结果:实测值(理论值 ):C72.30(72.45),H4.20(4.18),N5.32(5.28);1HNMR(DMSO-d6,400MH z):δ:12.8(s,1H),δ:7.1~7.5 (d, J=8.0H z,1H),δ:6.2 (s,1H),δ:6.9 (t,7.4H z,1H),δ:8.7(s,1H)

化合物Ⅱ的熔点为:38~39℃(文献值39℃),IR(KBr 压 片 ):1740 cm-1(vC=O),1630 cm-1(vC=C),1615cm-1(vC=N)。 元素分析结果:实测值(理论值):C63.10(63.74),H6.23(6.34),N6.40(6.86);HNMR(DMSO-d6,400MH z):δ:12.9 (s,br,1H,-OH), δ:8.4 (s,1H,CH=NCH2COOCH3),δ:4.3 (s,2H,CH=NCH2COOCH3),δ:1.3(t,3H,CH=NCH2COOCH3),δ:6.7~7.5(m,1H,-Ar)。

[1] 徐淑永,曾和平,魏传晚,等.生物活性香豆素的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2004,(4):340-347.

[2] CURINIM, EPIFANO F, MALTESE F, et al.Synthe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of activity of natural and semisynthetic geranyloxy coumarins [J].Bioorg.Med.Chem.Lett, 2004,14(9):2241-2243.

[3] LEE S, SIVAKUMAR K, SHINW S, et al.Synthesis and anti-angiogenesis activity of coumarin derivatives[J].Bioorg.Med.Chem.Lett, 16(17):4596-4599.

[4] 陈维一,陆军.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1, 13(1):76-77.

[5] LEWISR J, SINGHOM P, SMITH C V, et al.The nature of inhibition of DNA gyrase by the coumarins and the cyclothialidines reveal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J].EMBO J, 1996,15(6):1412-1414.

[6] GORMLEY NA, ORPHANIDES G, MEYER A, et al.The interaction of coumarin antibiotics with fragment of DNA gyrase B protein[J].Biochemistry, 1996 35(15):5083-5085.

[7]MANRAO M R,SETHI R K,SHARMA R C.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2-hydroxy-1-naphthalaniline and its N-phenyl derivatives[J].J Indian Chem Soc,1996, 73:695.

[8] 邓卫,钱鹰,孙岳明.Schiff碱化合物的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J].功能材料, 2001, 32(3):321-322.

[9] 祁楠,陈兴,程侣柏.芳醛与芳胺的缩合反应及产物的倍频效应[J].精细化工, 1997, 14(1):21-24.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umarinyl-Schiff Base

WANGXiao,HANXiang-en,ZHANGLi-zhu,LIJin-na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The coumarinyl-schiff base was synthesiz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glyc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etermining melting point,FT-IR,elemental analysis and1HNMR.

salicylaldehyde; schiff base; coumarin; synthesis

O 624.4

A

1671-9905(2011)11-0012-02

中国矿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

王潇(198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精细化工品的合成,E-mail:wwangxiao1212@163.com,通讯地址:中国矿业大学研一楼六单元202室

韩相恩(1966-),男,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品的合成

2011-07-19

猜你喜欢

水杨醛盐酸盐香豆素
活性炭对水体中典型醛肟类选冶药剂的吸附研究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HPLC法测定4硝基苯丙胺盐酸盐中有关物质2硝基苯丙胺盐酸盐的含量
亚甲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ONS]三齿配体的合成
1,4-硫氮杂庚烷盐酸盐的简便合成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聚六亚甲基胍基盐酸盐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