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1-12-20张逸绿
张逸绿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互相进步。
一.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包含着身和心两个方面,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而忽视心理健康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此,体育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对调节情绪有积极的作用。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其人体能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可使人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体育有助于消除心理疾病。目前,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开始流行。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二.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位置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小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犯罪等,而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所有的科目都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 “体育教学”的独特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位置的重要性。
1.体育教学外显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与情绪自控能力。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胜利与失败、欢呼与沮丧等都可在瞬间转换,因此,体育教学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动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如在50米跑练习或比赛过程中,当学生处于落后局面时,会丧失进取信心,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冷静和自信,争取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2.体育教学开放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体育教师可根据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如体育游戏及球类教学活动,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因而在这类项目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3.体育教学竞争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当今社会处处充满激烈竞争,每个人都在承受竞争和经历挫折与失败,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和提高挫折承受力。
由于体育竞赛的胜负既是体力的竞争又是智力的竞争;是体力的较量又是智慧的较量,从而又能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和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四.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一个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避免产生压抑心理。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改善师生关系,做学生爱戴的教师,这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就是说课堂上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3.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着重点是不同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中长跑运动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体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锻炼的目的、意义,解除其思想顾虑。当练习中出现呼吸不畅或“极点”时要及时鼓励,使其坚持下来,直至跑到终点。
4.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 “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新授课时让学生先讲述动作要领、尝试练习等;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会判断,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做学习的主人。
5.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鼓励”体育离不开实践,归根到底都要要求学生亲自去尝试来掌握动作,而不是纸上谈兵。在实践中,鼓励性的语言、眼神、微笑甚为重要。能增强练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和学生做朋友,学会随时随地的去帮助学生有差异,认识和掌握有先后,要真正承认这一点,就要允许犯错误,关键是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来帮助滞后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各个阶段心理状态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总之,体育教学具有身心教育合一的特殊性,因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适应和自我心理调节,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健.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体育教学,2002,2,15-16.
[2]崔明.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1996,4(3):142-143.
[3]刘淑慧.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4]程夢珍.雏鹰,不要往后躲—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方法. 体育教学, 200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