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浙江绍兴市 14262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

2011-12-20陆立军于斌斌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5期
关键词:纺织工业绍兴企业

陆立军,于斌斌

(1.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000)

●江浙经济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浙江绍兴市 14262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

陆立军1,于斌斌2

(1.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000)

纺织工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占据绍兴经济“半壁江山”。文章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视角,通过大量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人才储备程度等因素是影响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战略对策。

先进制造业基地;绍兴纺织工业;问卷调查;实证研究

纺织工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占据绍兴经济的 “半壁江山”。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事关绍兴产业根基,也是绍兴由 “工业大市”向 “工业强市”跨越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在绍兴市本级及六个县 (市、区)就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本文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视角,对促进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谈几点认识。

一、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先进制造业基地”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强调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和空间集聚发展;二强调制造业在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它具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先进制造业基地”应是某类或某几类相关制造业企业集聚形成的产业基地[1]。它作为要素“集聚”中心和产品的“扩散”中心,具有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并把把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的能力。作为 “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要有相当的规模,产品总量较大,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是要有较高的区域品牌知名度,能体现所在地区的生产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

其次,“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是制造的“先进性”。“先进性”应体现在生产的 “过程”和生产的 “结果”这两个方面。从生产的“过程”来看,“先进性”表现为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过程的生态性、管理的先进性、生产组织方式的先进性、经营理念的先进性、服务的先进性、营销方式的先进性等不同方面。从生产的 “结果”看,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所具有的高水平国际竞争力上,这种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和低价格而获取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具有产品的定价能力。要产生先进的“结果”,就必须以先进的“过程”为前提。

“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在产品市场商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具有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即“市场势力”或行业影响力。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其市场规模对本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引领作用[2];第二,对本地的相关产业和工业发展甚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形成以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为支撑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需要指出的是,“先进制造业基地”虽然以制造业为主体,但并不局限于制造这一个环节,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只有凭借生产加工、研究开发、设计、销售等不同环节的技术提升及密切配合,通过不同主体的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制造过程。另外,“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加工基地”注重 “量”的扩张,而 “先进制造业基地”则注重整个产业 “质”的提升,例如 “生产加工基地”的生产以 OEM为主,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 OBM、ODM为主,并且设计、咨询产业、物流、会展等辅助型产业较为发达,见表 1。

表1 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生产加工基地的竞争力比较

二、绍兴纺织工业发展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研判

(一)绍兴纺织工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绍兴经济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离不开纺织工业,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从目前绍兴工业发展的情况看,纺织工业的优势是绍兴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所无法具备,也是难以取代的;绍兴纺织工业的集群优势和市场的网络优势也是其他区域所不可比拟的。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以及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是绍兴纺织工业化解危机、转型升级的基础。为此,绍兴纺织工业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和优势:

(1)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显著。绍兴纺织工业以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市场销量最大和设备最先进而著称,现已形成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配套出现了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助性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例如,绍兴县的纺织产业集群、诸暨袜业产业集群和嵊州领带产业集群都入选全国百家产业集群行列;绍兴县杨汛桥精编、夏屡无纺布、枫桥衬衫服装,以及诸暨贡缎和上虞劳保用品等都形成了一定规模,且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大小纺织企业 6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 43.8万人,销售收入 2385.2亿元,出口创汇110.5亿元,实现利润 76.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 22.6%、32.9%、34.3%、28.5%,占全国的 5.7%、6.2%、5.4%、7.4%;主要纺织品印染布、化纤和纱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9.2%、28.4%和 14.6%,占全国的 33.1%、10.8%和1.6% (见表 2);创造了化纤原料生产量、织布生产量、印染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袜子成交量、纺织品成交量 7个全国第一。另外,全市现有 5.5万台无梭机,无梭化率达 72%,高于全省 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化率高达 90%以上,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仅绍兴县就有无梭机 3.5万台,无梭化率高达 92%,形成了占全国 1/6的绝对优势。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分工精细的产业集群是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

表2 2008年绍兴市纺织工业主要产品的比重

(2)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效应明显。与产业集群分布相呼应的是配套专业市场,主要有中国轻纺城市场、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毛羊毛衫市场、绍兴 (中国)染料城等,这些市场既是绍兴市各类纺织品销售的总窗口,是相关产业采购原材料的平台。正是这些市场,把绍兴的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的供需连结起来,形成了绍兴产业集群与国内外市场的大进大出,其中前二者是亚洲最大的纺织专业市场,2008年交易额分别达到 352.75亿元和 281.79亿元;全球近 1/4的化纤面料在此成交,全国近 1/2的纺织企业与之建立了产销关系,产品远销日本、中东、非洲及拉美,涉及 187个国家和地区,国 (境)外常驻代表机构 532家,常驻境外专业采购商 3500余人。专业市场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广大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了一个共享型的低成本销售平台,使本身缺乏自建销售网络能力的中小纺织企业拥有了集体渠道优势。绍兴还拥有一支连接海内外的庞大购销大军,由于地缘、亲缘、血缘因素,他们与本地、浙江乃至全国纺织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成为纺织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依托。绍兴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的格局,棉、毛、麻、丝、化纤、纺织机械,纤维生产、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针织、精编、成衣、领带、袜子相互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

绍兴纺织工业体系见表 3。

(二)绍兴纺织工业的发展阶段

目前,绍兴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分析国内外历史现状,准确判断绍兴纺织工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于其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过第一、第二两个阶段①,总体处于第三阶段,即多样化/整合阶段,目前还以OEM为主的生产加工为主,伴随少量的 OBM、ODM。绍兴纺织工业的纺织品门类齐全,而且以代工方式加工化纤纱、布、成衣等产品正由低档向中高档过渡。浙江省纺织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1978—2008年,浙江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比重由 4.2%上升到 22%,在全国的排位由第 8位上升至第 2位 (第 1位为江苏省,占全国的比重为 24%)。截止 2008年,浙江全省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2467家,职工总数 193.8万人,销售收入 7258亿元,出口创汇 321.88亿美元,分别占全部规上企业的 21.8%、25%、19%、22.5%。而绍兴在化纤、纺织、印染方面走在浙江乃至全国前列,其表现越来越接近于韩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纺织工业的特点,开始从注重 “量”的扩张向注重 “质”的提升跨越。因此我们认为,绍兴纺织工业正处在多样化/整合阶段到高附加值阶段转型期,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才能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绍兴纺织工业所处发展阶段见图 1。

表3 绍兴纺织工业体系

图1 绍兴纺织工业所处发展阶段

从发展环境看,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绍兴纺织产业进入转型期。从 2007年至 2008年下半年,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宏观紧缩、石油价格上涨、纺织品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出口下降等各种外来不利因素不断叠加使得绍兴纺织工业依靠低成本、拼价格的竞争方式走到了尽头。一方面,行业中的困难企业压力增大,资金紧张,一些企业面临亏损和破产,急需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先进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品牌,扩大海外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2008年绍兴规模以上亏损企业达到 843家,企业亏损面达到 15.8%,出现危机的企业为 126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 2.4%。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纺织工业中也出现了不少从容应对、化解危机的典型,例如 2009年 3月中旬,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浙江美邦纺织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美邦纺织”)借助金融危机成功兼并了美国纽约和洛杉矶两家排名行业全球前三的无缝内衣企业 (出于对企业品牌的保护,隐去企业的名称),一跃成为该行业全球最大的跨国集团。因此,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绍兴纺织产业进入转型期。

三、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

在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特征与绍兴纺织工业发展阶段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课题组对绍兴纺织工业开展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一)样本来源

为了考察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2009年 3月,课题组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对绍兴县纺织流通企业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500份,回收有效问卷 6085份。2009年 5月,又对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新昌县及越城区的纺织流通企业和纺织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8177份。至此,共得到 14262份有效问卷,其中流通企业问卷 9480份,工业企业问卷 4782份。从问卷调查的区域分布看,本研究涉及绍兴所辖六个县、市、区 (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新昌县、越城区),可以代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4所示。

表4 调查问卷的区域分布

(二)指标的选取及其相关性分析

结合绍纺织工业发展实际,本文认为,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应使绍兴成为国际性纺织业制造基地,就要成为纺织工业的生产加工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产业信息中心②、贸易流通中心③、物流配送中心和品牌培育中心。为此,本文选取生产加工能力 (SCJG)、研发设计能力 (YFSJ)、产业信息能力 (CYXX)、贸易流通能力 (MYLT)、物流配送能力 (WLPS)、品牌培育能力 (PPPY)作为衡量绍兴纺织工业总体竞争力水平的主要指标。影响绍兴纺织工业总体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我们选取以下 18个可能影响到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经营方式的先进性程度 (X1)、区域产业集聚程度 (X2)、市场营销能力 (X3)、研发方式的先进性程度 (X4)、新技术的采用程度 (X5)、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适应能力 (X6)、企业间技术合作的紧密程度 (X7)、行业协会或商会组织的完善程度 (X8)、上下游企业协作程度(X9)、政府支持力度 (X10)、涉外机构完善程度 (X11)、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 (X12)、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 (X13)、产品技术水平 (X14)、外贸成本高低程度 (X15)、人力资源储备程度 (X16)、信息化完善程度 (X17)、交流、培训重视程度(X18)。在此基础上,我们对 18个解释变量与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 6个指标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矩阵见表 5。

表5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与显著性检验

(三)回归评价模型

表5显示,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各项评价指标与可能影响到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因素之间,大都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我们所选择的这些解释变量之间也大都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多个变量具有共同变化趋势,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少数几个公因子,然后利用 Stepwise逐步回归方法来建立并检验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回归评价模型。

首先,利用 SPSS16.0统计软件检验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 K MO和巴特利球检验结果可知,K MO值为 0.756(df=153,Sig=.000),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可以通过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分析,找出能够反映原来数据基本结构的少数因子,以描述较多观测变量的共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利用 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方法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得到因子提取的公因子数目为 10,以及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以及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见表 6和表 7。

从表 7可以看出,研发方式的先进性程度 (X4)、企业间技术合作的紧密程度 (X7)、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X12)、交流、培训重视程度 (X18)在因子 1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四个变量都与创新氛围有关,因此可以将因子 1命名为 “创新氛围”影响因素;行业协会或商会组织的完善程度 (X8)、涉外机构完善程度 (X11)在因子 2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两个变量都有中介组织服务能力有关,因此可以将因子 2命名为“中介组织服务能力”影响因素;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适应能力 (X6)、外贸成本高低程度 (X15)在因子 3上有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两个变量都与市场适应能力有关,因此可以将因子 3命名为“市场适应能力”影响因素;经营方式的先进性程度 (X1)、市场营销能力 (X3)在因子 4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两个变量都与市场开拓能力有关,因此可将因子 4命名为 “市场开拓能力”影响因素;政府支持力度 (X10)、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 (X13)在因子 5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两个变量都与政府机制有关,因此可将因子 5命名为“制度支持效应”影响因素;新技术的采用程度 (X5)、产品技术水平 (X14)在因子 9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这两个变量都与企业技术能力,因此可将因子 9命名为“企业技术能力”影响因素;其他因子的经济意义都很明确,因为它们都只在其中一个观测变量上有高或较高的载荷,因此可以直接根据观测变量进行命名,即因子 6为人力资源储备程度 (X16),因子 7为区域产业集聚程度 (X2),因子 8为上下游企业协作程度 (X9),因子 10为信息化完善程度 (X17)。

表6 旋转后各因子对方差的解释

表7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据表 6显示,10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79.1%,显然,它们能够解释 18个观测变量的大部分变差,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绍兴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GJJZLi,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各评价指标;Intercept为模型截距;βj,为相关解释变量 j的回归系数;vj为解释变量 j;ε,为随机扰动项。

以 0.05的显著水平,利用 SPSS16.0统计软件,用 Stepwise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起绍兴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回归评价模型,见表 8。

表8 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回归评价模型

由表 8可知,所建模型的 F检验值都达到 p=0.000的极显著水平,这反映了所建回归模型的可靠性;进入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的 T检验也是显著或极显著的,表明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且,SCJG、YFSJ、CYXX、MYLT、WLPS和 PPPY的回归模型的 Durbin Watson值 分 别 是 1.681、 1.722、 1.717、 1.633、 1767 和1.871,表明进入模型的各自变量的自相关不显著。

为了反映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作用的大小,经过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得到了能够体现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作用大小的 Beta系数,即直接通经系数,具体见表 8中方括号的数值。由表 8可知,对生产加工能力 (SCJG)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储备程度 (v6),然后依次是企业信息化程度 (v10)、市场适应能力 (v3)、制度支持效应 (v5)和中介组织服务能力 (v2),这表明,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依然是影响绍兴纺织工业生产加工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对研发设计能力 (YFSJ)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创新氛围 (v1),然后依次是中介组织服务能力(v2)、区域产业集聚程度 (v7)和企业技术能力 (v9),这表明,区域创新环境的培植是提升绍兴纺织工业的有效途径;对产业信息能力 (CYXX)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中介组织服务能力 (v2),然后依次是区域产业集聚程度 (v7)和企业信息化程度 (v10);对贸易流通能力 (MYLT)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市场开拓能力 (v4),然后依次是创新氛围 (v1)、上下游企业协作程度 (v8)和区域产业集聚程度(v7);对物流配送能力 (WLPS)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企业信息化程度 (v10),然后依次是区域产业集聚程度 (v7)和人力资源储备程度 (v6);对品牌培育能力 (PPPY)直接作用最大的因素是创新氛围 (v1),然后依次是中介组织服务能力 (v2)和制度支持效应 (v5)。

四、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与对策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认为对绍兴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方面,绍兴纺织工业必须是面向国际市场的纺织品制造基地,至少应在纺织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上能加强行业的主导力,特别是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应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在纺织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环节,都拥有一批世界级优秀企业,其在品牌、技术、质量、价格,以及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方面,达到世界纺织工业的先进水平,并在全球主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引领世界纺织、服装和服饰的发展方向。因此,建设纺织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意味着绍兴不仅是纺织品的生产加工中心,而且应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价值的创造中心,使加工、生产意义上的“绍兴制造”转化为建立在创新技术上的“绍兴创造”,推动传统纺织业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化。鉴此,可重点实施如下对策。

(一)培植区域创新网络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联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中介组织等的合作与生产加工、研发设计、贸易流通及品牌培育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一实证研究结论充分验证了区域创新网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而且,基于区域创新网络实现绍兴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要注意创新网络与产业链的对接问题。首先,建立一种由地方政府、集群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之间相互依存的创新体系。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3];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所及相关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从人才和技术角度重点解决化纤原料开发、织造面料设计、印染后整理技术及纺机机电一体化水平等薄弱环节。其次,拓展创新网路延伸机制。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时,应从增强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注重增强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并推动企业纵向联系和横向结网,如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科研院所来绍兴设立分支机构,在科研用房、建设用地和启动建设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对正常运转取得成效的给予奖励;鼓励企业拓展视野,通过收购或共建海外研发中心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新产品争夺市场话语权,提高议价能力等。

(二)创新市场拓展机制

绍兴纺织工业正是有了坚实的生产基地和创新基地来支撑,才保证了绍兴在纺织品在生产、研发方面的优势。但是对于绍兴纺织工业而言,要使全世界的客商在绍兴得到设计最新颖、价格最便宜的产品,除了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以外,还应成为纺织品的集散基地。中国轻纺城市场、钱清化纤原料市场等专业市场应在这方面应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这些专业市场不断创新市场拓展机制,延伸专业市场的功能,以激发绍兴纺织工业的发展活力。首先,要创新市场管理机制。加快中国轻纺城、大唐袜业城、嵊州领带城等专业市场的升级步伐,创新交易模式,按照“交易模式公司化、运营方式国际化、交易主体全球化、交易时间全天化”的理念,全力打造全球化纺织贸易大平台;以中国轻纺城为核心加快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纺织创意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通过优化柯桥纺织指数发布,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流行趋势发布、国际性时装模特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纺织创意之都。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内生机制的孵化功能。在核心专业市场的带动下,周围出现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促使批发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出现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了要素市场的形成[4]。随着中国轻纺城市场从区域性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市场甚至国际性市场,逐步产生了房地产市场、运输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形成了以中国轻纺城为中心各具特色的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5]。推进信息化建设,要从生产管理信息化和开展电子商务两方面着手。首先,从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看,要求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AMT)改造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流程管理;生产型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注重技术和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企业生产柔性化;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采用 ERP系统和以 CAD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技术,对企业人、财、物、事务的管理及产品开发设计实现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其次,从电子商务方面看,电子商务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加贸易机会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很多纺织品 (如衣服、面料)标准化程度较高,很适合在网上进行交易。因此,应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业务,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适应国际市场采购趋势;制定合理可行的法律法规,引导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善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如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专业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四)完善中介组织服务

行业协会、涉外机构组织等中介组织具有政府、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政府机构改革逐渐深入,部分职能将剥离并交给包括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争端加剧,政府、企业、公众对行业协会在发挥自身功能方面寄予厚望。除此之外,还应该发展其他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推进中介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多元化。大力发展民营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这是促进中介服务体系社会化、产业化、多元化的重要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建立各种服务机构,完善中介服务市场;吸引国外中介机构在绍兴入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为纺织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人才信息,开展战略咨询、管理咨询、科技咨询,进行技术中介、技术集成、技术培训和技术诊断[6];政府可设置专门的基金或实施专门的计划,引导中小企业接受中介服务,这样不仅能促进公共和民营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而且企业本身可以将外部信息、知识内部化,活化企业的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构建能力和组织竞争能力。

(五)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目前,地方政府对当地的产业升级都十分关心,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群的成长是独立于政府行动之外的。政府投资的中心,应放在改善影响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上,这比那些目标放在个别大企业或产业的政策,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从纺织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一方面,从中央政府侧面看,要具体响应、落实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划,如《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并且在处理产业与国外纠纷时,帮助企业进行国际谈判,适当时候可以动用国家力量,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措施进行贸易报复,以对其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从地方政府的层面看,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通过组织以“纺博会”为主体的各种博览会,加强国际信息交流,加强地方产业形象宣传;改进教育机构,鼓励大学和职业学校培养当地产业集群所需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举办纺织工业发展论坛,促进集群内部有关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交流等。

① 第一阶段是维生阶段,即纺织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满足国内需求,极少涉足国际市场;第二阶段是起步/快速增长阶段,即纺织工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凭借成本优势 (土地、劳动力等)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纺织工业的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 “产业信息中心”是纺织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时尚、贸易和市场需求信息的集散、共享和流通中心,并能够对纺织工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挖掘萃取、分析整合、模拟预测,具有对纺织工业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和预警的能力。

③ “贸易流通中心”主要是指能够借助依托本地纺织工业的专业市场和专业展会,对世界纺织品进行出口贸易产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不仅可以为本地区的纺织企业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窗口,还可以吸引外地及国外纺织企业到本地区设点、参展和交易,扮演世界纺织品供给和需求集聚中心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朱海就.整合与创新:论如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J].江淮论坛,2006,(2):21-25.

[2]姜志华,龚建立,吕海萍.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技术来源分析 [J].技术经济,2007,(3):9-13.

[3]陆立军,于斌斌.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力——基于绍兴市 14262份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0,(3):67-72.

[4]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常建坤,李时椿.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经济问题,2004,(12):18-19.

[6]于斌斌,鲍喜懿.基于研发模式选择的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60-64.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Zhejiang Indust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cedManufacturing——Based on Empirical Study of 14262 Questionna ires in Shaoxing

LU Li-jun1,YU Bin-bin2
(1.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m ent,Zhejiang Nor m 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2.Shaoxing Party School of M unicipal Comm ittee of the CPC,Shaoxing312000,China)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the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nd leading industry in Shaoxing,accounting for Shaoxing economy“half”.Bas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 an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we find that innovative environment,talentpool and other factor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and make the relevant strategic measur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questionnaire;empirical study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5.001

F061.5

A

1007—5097(2011)05—0001—06

2010—12—28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纺织业国际市场能力提升研究”(2010GXS5D210)

陆立军 (1944—),男,甘肃兰州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于斌斌 (1986—),男,山东临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许跃辉 ]

猜你喜欢

纺织工业绍兴企业
绍兴
2021年度纺织工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企业
企业
企业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绍兴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