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天主教在西北农村发展的历史轨迹
——以甘肃中东部农村一乡镇为个案
2011-12-20李晶
李 晶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探寻天主教在西北农村发展的历史轨迹
——以甘肃中东部农村一乡镇为个案
李 晶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年来,天主教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发展十分迅速,天主教进入这些地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文化、价值、认同的冲突和妥协,也有传播过程中寻求本土化契合性的探索。W镇是天主教在西北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天主教在W镇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教区重要的农村教会。
天主教;发展历史;西北农村
W镇在甘肃省中东部的一片川谷之中。虽然只是一个乡镇,但其天主教的传播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距今约有一百多年。此地天主堂建筑宏伟,教友众多,是当地教区最重要的堂区之一,在当地天主教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介绍W镇天主堂的传教历史、发展现状及传播方式,希望藉此深入了解天主教会在西北乡村能够传播与扎根的原因。
一、天主教在W镇的传播历史
有学者将天主教入华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唐朝的景教、元朝的“也里可温”、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的来华以及近代天主教的复兴。而天主教在W镇的传播也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一)晚清——天主教的传入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交通不便等因素,传教士要深入中国内地、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成效是极为有限的。[1](P199)据《中华归主》记载:相比天主教最先传入的沿海七省而言,甘肃省全境山峦绵亘,既无方便之陆路,亦无可航之河流,经过回民叛乱,人烟稀少,是为本省基督教事业之最大阻力。另外居民居塞守旧,三分之一以上居民又为穆斯林,藏、蒙、土等民族杂居其中,极难接受基督之信仰。[2](PP.247-252)因此,虽然天主教在甘肃的传教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但经过数次教难,信徒人数较少,天主教未能传入W镇地区。[3]
1878年天主教圣母圣心会在甘肃成立代牧区,由于W镇地处交通要道,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因此备受传教士的青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比利时传教士来到W镇,租用当地刘家铺面约两间房子作为教堂,开始了天主教在W镇地区的传教历史。①
《W镇志》记载,清宣统元年,河水暴涨,冲毁W镇大片庄稼,农民损失惨重。②宣统二年(1910年),比利时传教士花费一百银元买地建堂,开始赈灾,救助贫民,信徒也由最初几个人变得日益增多。
(二)民国时期——天主教的壮大
民国二年 (1913年),荷兰传教士来到W镇,身体力行发展传教工作,天主教出现前所未有的壮大和兴旺,领洗奉教的信徒极多。但因本地属于农村,信徒大都家境贫困,因而教会采用结为公教家庭的方法解决其生计困难,扩大天主教在当地的影响。民国十一年 (1922年),圣母圣心会结束在甘肃的传教历史,该教区由奥、美、西班牙籍方济各嘉布遣会传教士管理。民国十四年 (1925年)德国传教士创办了W镇教会学堂,培养传教人才。民国三十年 (1941年)美国传教士注重普及文化知识及教会的要理知识,加大了对教会学堂的管理力度,培养出一批对教会传教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同时天主教会购买大量的土地分给信徒开垦耕种,由此大量的农民前来领洗,天主教在当地的发展逐渐壮大起来。
(三)解放后至文革结束——天主教低落时期
1949年中秋节,随着当地的解放,天主教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地教区神职人员联合发表了《W教区响应革新运动宣言》,号召当地20座教堂,35个分堂的八千多教友参加天主教爱国运动,[4]实现教会自治。从1958年到1978年,由于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对教会和教徒的冲击,W镇天主教会处于完全停止状态。在此期间,虽然公开的宗教活动受到取缔,但家庭聚会仍然存在,但参加的信徒也不到10人,他们使天主教一直得以保存和延续,成为日后复兴的星星之火。
(四)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复兴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落实宗教政策,退还教产。1980年5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届会议确立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5](P167)这标志着天主教的全面复兴。1982年,W镇地区开放宗教,退还部分教产,另划教址新建天主教堂,信徒热情高涨,信教人数达一千左右,而且在信徒的奉献下建立了宽敞的教堂,设立了堂管会,并且还成立了教区乐队,举办了天水教区第一届管理学习班等,W镇天主教获得复兴。
二、W镇天主教的发展现状
(一)教堂建筑
天主教传入W镇地区,最初租用民房开始传教,1910年,修建简易经堂3间以及客房3间,库房、灶房各1间,作为教会传教、聚会场所。W镇天主堂正式建堂开始于1913年,本堂神父购买地皮、物料,并由教友分别承担建堂各项工作。1925年,继续扩建教堂,建成经堂8间,钟楼两座及修女院、经堂院、学生院、养老院、马房院等30余间房屋,占地16亩之多,最大的经堂可同时容纳150人左右。1958年,W镇天主教停止一切宗教活动。
1982年,宗教开放,政府开始退还部分教产,在W镇另建天主堂经堂7间及其他房屋10间。随着信徒不断增加,教会开始筹集资金,扩建教堂。新的教堂于2004年落成,总建筑面积为1303.7平方米。2008年,由于地震影响,教堂大门损毁,教会经多方筹集资金,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建成崭新的教堂大门。至此,W镇天主堂所有建筑均已完工。
(二)教会组织
1.教会分堂及乡村聚会点
W镇总堂区下设分堂有5处,各分堂教堂面积较小,散落在W镇周围各村落,信徒各分堂约100人左右。
W镇天主教信徒约有400多户家庭,2800人左右,散落于W镇地区32个乡村,由于离教堂较远,交通不便,在平时的主日礼拜时很难来到教堂,因此每个乡村都有聚会点,并设有组长,负责本村信徒的主日礼拜和讲道。各村组长则在教堂的监督下由各村信徒民主选举产生,一般由信教时间长,教义理解深,行为实践好的信徒担任。
2.堂务管理委员会
W镇天主堂由于传教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教友众多,教堂除有一名神父总管教堂事务外,设有“堂务管理委员会”,简称堂管会,属于常设机构,管理教堂日常事务。堂管会设有圣物组、财务组、后勤组等部门,最高负责人为会长,会长下设组长,负责各组的具体事务,每组都包括若干名委员,堂管会共有13名委员,皆为信徒,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其工作都属于无偿劳动。
教堂每年还要举行3~4次培训班,前来学习的教友众多,因此除堂管会外,还会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包括总负责、财务、后勤、采购、住宿、登记、伙食、帮灶等部门。有些工作人员与堂管会人员重合,有些则是信徒临时负责,其工作也是义务劳动。
3.主要经济来源
教会主要经济来源为教友奉献,又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常规奉献。在每年的四大瞻礼节上都会设有奉献箱,教友自愿奉献,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奉献金额大小不等,一般为5~20元左右,每次瞻礼奉献总额一般为1500~2000元左右,一年奉献总收入约为7000元左右。二是日常奉献。教友会在平时向教堂提供一些粮食和蔬菜,如教堂每年开设的培训班费用则大部分由教区拨付,堂口承担一部分,教友也会奉献一些粮食和蔬菜,以节省教堂的开支。三是捐款。教堂如果需要建筑或维修而需要大量经费,教友一般都会慷慨解囊,如教堂大门就是由教友捐款修建的。
(三)信徒特点
在W镇天主堂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还针对信徒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信徒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接触天主教的途径、皈依的原因、皈依的时间等等。结果如下:
1.信徒结构
问卷结果显示 (见表1)参加礼拜的信徒中以中年人居多 (64.6%),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共占总人数的35.4%,信徒人数有年轻化趋势,青少年信徒数增长迅速;女性信徒是男性信徒的2倍之多,鉴于农村男性信徒会外出打工的情况,估计男性信徒的比重高于调查结果;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者仍占信徒人数的1/3多,总体上以初高中文化水平居多。这一结构与我国总体特点基本一致,总体上仍呈现出“老三多”特点 (老人多、妇女多、文化水平低者多),趋势上向年轻化、高学历、男性信徒增多的方向发展。
表1 W镇天主教信徒的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
2.信徒最初接触天主教的途径及时间历程
本研究在调查中使用了“您当初是如何开始信主的”和“您接触信仰多长时间就信主了”两个问题来了解信徒的信仰动机及其皈依的时间历程。统计结果显示:受父母影响而信教者在信徒中占较大比重 (61.6%),其次为“经历生活变故”和“亲戚朋友传福音”(18.2%,16.2%),最后是受书籍和传媒的影响 (4%)。信徒最初接触天主教的途径存在着年龄差异,青少年主要通过“父母信仰”而接触天主教,而中老年人信仰宗教的途径为“经历生活变故”和“亲戚朋友传福音”。
从皈依时间来看,从接触天主教到正式皈依在6个月以内的占到了46.5%,有21%在接触信仰2年左右正式皈依,另有32.5%在接触信仰5年左右正式皈依。进一步研究发现,“经历生活变故”的信徒皈依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内,通过“亲戚朋友传福音”而接触信仰的信徒皈依时间一般在2年以内正式皈依,“父母信仰影响”而皈依的信徒则经历更长时间。
三、W镇天主教传播方式及其本土化策略
天主教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中有效传播,在保持自身特质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取得良好的沟通,吸收可接受的本土文化,并得到本土文化的认同。
天主教圣母圣心会始创之因就在于向中国传教,解放以前利用教会的特权和资金优势采用“土地换教友”的策略在当时极为有效。该会最初传到W镇,正值当地战火频仍、生灵涂炭,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天主教传教士积极进行慈善活动,多次设立饭场进行赈灾,与堂内贫困教友结成公教家庭,解决教友生计困难。天主教的赈灾之举无疑是雪中送炭,农民几乎无选择余地,只能加入天主教会。针对当时W镇地区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天主教创办医疗诊所作为开展传教活动的一种强有力辅助手段广泛加以运用。教会为扩大社会影响,还建立一些文教机构,据史料记载,W镇教会1925年创办教会学堂,1927年创办教会公学,招收教内外儿童入学。这些措施和物质手段对于吸引当地人民入教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客观的讲,W镇所在之地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道教和佛教也有广泛的信众,根基深厚,影响深远。作为外来宗教,天主教在这个区域里传播,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不是特殊的、对公众有吸引力的传播方式,当地的人们也很难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而皈依天主教。
随着当代宗教政策的开放,信仰成为个人自愿的事情,教会也尊重每个人的意愿,传教方式十分平和。信徒的发展主要依靠家庭传承信仰以及日常教友们信仰经验和行为的交流和动员。信徒的经验介绍会激起部分人的好奇心和参与冲动,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倘若自身的疑难问题得以解决,就会归因为宗教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入教的动机。而对有意入教者则由老教徒向神父表明其意愿,神父向其宣讲教义,参加慕道班,学习圣经及礼拜仪式,领洗之后方成为真正的信徒。
对于农村信徒来说,对超自然信仰的依赖、经历生活变故、寻求精神慰藉以及群体生活所带来的社会支持是他们皈依天主教的主要原因。超自然信仰即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又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天主教信仰与传统民间信仰在形式上虽有所区别,但本质上皆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有一定的文化共享和文化关联,使得天主教在民间的传播成为可能。“功利性”始终是中国大众信仰的特点,尤其农村信徒受到自身及社会条件的限制,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为了求平安、祈丰收、消灾避祸,更容易皈依宗教,从中寻求神佑和精神慰藉。对于鳏寡孤独及常年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更倾向于获得教会群体生活所带来的社会支持,从中找到一种心理归属感。
四、结语
综观天主教在W镇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天主教从19世纪初传入W镇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并非偶然,其间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根源,其传播方式的演变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农村信徒的宗教皈依虽为一种个人现象,其背后反映出的农村社会诸多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注 释]
① 《W镇天主堂志》。
② 《W镇镇志》。
[1] 梁家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 [M].香港:建道神学院,1999.
[2]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中华归主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汤开建,刘清华.明清之际甘青地区天主教传教活动钩沉 [J].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5).
[4] 刘光华.天主教的爱国革新运动 [N].人民日报,1951-02-19(3).
[5] 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Inquire in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atholicism in Northwest Rural Areas:Taking a Village in the Middle Part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In recent years,Catholicism develops rapidly in rural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where there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of beliving in Catholicism.In the process of dissemination,Catholicism has been undergoing the confliction and compromise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values,and identities,and it has been exploring how to fit in local culture.W town is a typical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tholicism in Northwest rural area.With history of hundred years,Catholicism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rural parish church.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the current state,and modes of dissemination of Catholicism in W town,hoping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tholicism in our countryside.
Catholicism;historical development;northwest rural area
B 976.1;G 127
A
1674-5779(2011)02-0065-04
2011-02-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督教在西北农村青少年传播状况研究”(2009JJD880013)
李晶 (1983—),女,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心理研究
(责任编辑苏二利/校对舒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