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历史与现状
2011-12-20郭悠悠
郭悠悠 刘 林
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历史与现状
郭悠悠 刘 林
社区康复 (CBR)是目前国际社会提倡的残疾人发展战略,涵盖了残疾人发展的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领域,以残疾人社会融合为最高目标,强调社区在残疾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际上关于社区康复的重要文献,文章对国际社区康复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国际社区康复的演变特征,总结当前国际社区康复的最新理念。理清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历史,分析目前中国社区康复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中国社区康复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以期使中国社区康复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又符合中国残疾人发展的需求。
社区康复 (CBR);残疾人;国际社区康复;中国社区康复
根据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的数据,全球人口中有超过 10%是残疾人,其中80%的残疾人在发展中国家,而世界最贫穷人口中的 15%~20%是残疾人。残疾人问题不仅是健康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社区康复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是国际社会提倡的残疾人发展战略,社区康复目前已在全球 90多个国家实施。CBR在国际上已有 3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也发展了 20余年,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康复不断演变,中国也在探索中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康复。
一、国际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发展
残疾人社区康复在国际上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随后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部分残疾人组织参与合作,这些组织为社区康复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指导世界残疾人发展的最新理念。
(一)社区康复起源
社区康复的概念最先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大多认为社区康复起源于 1976年[1-3],而部分国内学者和国际研究中指出社区康复起源于 1978年。1976年第 29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残疾预防及康复》中提到,残疾康复应包括医疗、教育、职业培训等内容,强调康复的多方面性,虽然这些内容都属于后来社区康复的范围,但是没有提到康复与社区的关系,忽略了社区的基础[4]。1978年《阿拉木图初级卫生服务国际会议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系统阐述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残疾卫生服务,强调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并指出残疾人康复需要教育、农业、畜牧业和通讯等多部门的合作[5],因此认为 1978年的《宣言》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康复要以社区为基础的思想。
(二)社区康复的历史演变
1978年《宣言》后,社区康复开始是作为最优化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初级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低收入国家的残疾人也可以获得卫生服务。很多国家都是由卫生部门开展社区康复项目,早期的社区康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领域,包括物理疗法、医疗和外科干预、辅助用品用具,有些社区康复项目也通过技能培训或收入增加的项目引入教育和生计活动[5]。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关于残疾人的社区培训》(简称《培训》),主要是为项目实施者规划、实施和评估社区康复项目提供指导,利益相关者包括项目实施者、社区康复委员会、学校老师、残疾人及其家属。《培训》中具体介绍了社区层次、地区层次、省域层次和国家层次的社区康复转诊服务系统,对各个国家的社区康复发展影响深远[6]。
随着社区康复项目在各个国家的普及,社区康复的概念得到了具体化。199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了第一份《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介绍了社区康复的实施方法,强调了社区康复的各个层次的转诊服务、社区责任和社区康复的管理与评估系统,并提出可持续社区康复的要素要考虑社区内部的需求和社区外部的支持[7]。1994年的《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给出了社区康复的明确定义和具体实施方法,规范了社区康复的发展。
进入 21世纪,社区康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 1994年三大组织发表第一份《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的十年后,2004年三大组织发表了第二份《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反映了社区康复的发展演变,对社区康复的对象、内容和区域都做了扩展,并强调了残疾人组织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最大的演变是提出了社区康复不是仅仅让残疾人受益,而是让社区内所有的人受益[8]。
目前,社区康复已经发展成一项多部门合作的残疾人战略。在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助残等组织的合作下,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社区康复指南》,把社区康复分成了卫生、教育、生计、赋权和社会五部分,制定了符合今天残疾人发展的最新的社区康复内容[9]。
(三)社区康复演变的特征
自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思想后,社区康复在 3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其演变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由医疗领域到社会领域。社区康复实施之初主要集中在残疾人的身体康复方面,涉及其他领域的项目不多,但是残疾人的问题不仅仅是残疾康复,还要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涉及教育、就业、社会等多领域。
由单一组织到多组织联合。社区康复由世界卫生组织最先提出,并在全球倡导促进残疾人发展的社区康复项目。随着社区康复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联合国机构相继加入倡导社区康复的行列。
由单一部门到多部门合作。社区康复开始是由卫生部门实施,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后来扩展到教育、就业等领域,教育、民政等部门合作开展社区康复项目,社区康复不是一个单独部门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合作。
由单一对象到多对象。社区康复对象最初一直集中在有能力的青年残疾人身上,因为这部分残疾人最有发展潜力。2004年《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提出社区康复的对象应关注残疾中老年人,包括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和艾滋病的残疾患者,社区康复应拓展计划以适应所有年龄组的残疾人的需求。
由单一目标到多目标。社区康复是从医疗康复开始的,因此最初目标是增强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随着社区康复的发展,社区康复目标上升到保护残疾人人权,消除社会歧视,使残疾人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机会和同等的待遇,社区康复最终成为一项以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为综合目标的发展战略。
(四)国际社区康复最新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从 2004年开始起草《社区康复指南》,在 2004年至 2006年间召开了 4次会议,确定了《社区康复指南》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同时结合最新国际社区康复发展实践,对具体内容做了新的调整,于 2010年发表,它反映了国际社区康复的最新发展理念。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社区康复指南》会议报告和《社区康复指南》进行总结。
1.社区康复定义
在 1994年和 2004年的《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中,分别给出了社区康复的明确定义,2010年的《社区康复指南》中依然沿用 2004年《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中的定义:“社区康复是为社区内所有残疾人的康复、机会均等及社会包容的一种社区整体发展战略。社区康复通过残疾人和家属、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相关的政府和民间的卫生、教育、职业、社会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8]2004年《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比 1994年《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中社区康复定义的“新”在于重点强调了残疾人组织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
2.社区康复原则
2010年《社区康复指南》确定的实施社区康复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在借鉴《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是指导各国实施社区康复发展战略的通用原则,包括全纳、参与、可持续和赋权四项原则。
全纳是社区康复的最基本原则,指社区康复项目要包括所有种类的残疾人、要让残疾人可以参加所有活动并消除残疾人发展的各种障碍[10],包括残疾人社会歧视,残疾人男性和女性以及穷人的机会平等。
参与指在社区康复的规划、实施、决策和评估的全过程必须有残疾人的参与,以保证残疾人需求的满足,并实现残疾人能力建设的目标[10]。尊重残疾人的需求,让残疾人有机会发挥自身潜力,通过社区康复的参与体现残疾人的价值。
可持续不仅指社区康复活动要持续,更指残疾人利益的可持续。社区康复不是短时期的项目,是一种长期的社区发展战略[10]。
赋权是社区康复演变扩展的体现,指残疾人及其家属在社区康复中要有决策的权利,可以掌握社区康复资源,担任领导角色,并强调最好由残疾人担任社区康复工作者。赋权原则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残疾人自我倡导,强调残疾人在社区康复项目中的中心位置和持续参与,残疾人要动员、组织、交流等,自我倡导强调的是残疾人的集体意识,不是指个人意愿[10]。
3.社区康复内容
遵循全纳、参与、可持续、赋权和自我倡导的原则,今天的社区康复项目包括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五部分内容,每部分又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但是这五部分内容不是每一个社区康复项目都必须实施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有选择合适部分开展。
健康部分延续社区康复之初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残疾预防、医疗、康复和辅助用品用具,这部分也是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社区康复的最主要内容。教育部分包括儿童早期教育、初级教育、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教育在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可以提升残疾人人力资本的非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生计部分包括技能发展、自我就业、雇佣就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保障,目前的社区康复基本都覆盖了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社会部分包括人际帮助、婚姻与家庭、文化与艺术、娱乐休闲与体育、公平,这些内容更关注残疾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但是往往在实施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取决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赋权部分包括倡导与交流、社区动员、政治参与、自助组和残疾人组织,赋权既是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原则,也是内容,是社区康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新增加的内容。社区康复的五部分内容对于残疾人的发展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但是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可以有实施的重点和顺序。
2010年《社区康复指南》提出了社区康复发展的最先进理念,为满足残疾人需求、扶贫、机会均等和消除社会歧视的新的社区康复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各个国家情况不同,不可能完全按照《社区康复指南》实施本地区的社区康复,尤其是低收入国家,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社区康复的实施也受到限制。
图表:国际残疾人社区康复框架[9]
二、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发展
(一)中国社区康复的历史
中国社区康复起步较晚,20世纪 8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试点实施,虽然 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区康复的试点阶段 (1986—1995年)。1986年中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现代康复原则计划与管理培训班”,并在山东、广东、吉林、内蒙古进行试点实施,正式开启了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发展纲要》正式把社区康复作为独立实施的配套方案纳入其中,期间全国共有 62个县开展了社区康复示范工作[11-12]。
第二阶段是社区康复的全面推广阶段 (1996—2005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发展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纲要》促进了社区康复在全国的推广,开始在县级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中国残联在技术和管理上给予指导,中国社区康复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根据《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的统计,此阶段全国 621个市辖区、1 086个县 (市)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13]。
第三阶段是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的新阶段 (2006年至今)。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 2005年《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国社区康复正式融入社区卫生服务[14],这一阶段也形成了中国社区康复比较明显的特色。《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在全国 80%的市辖区和 70%的县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依托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社区和家庭,为 2 000万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13]。
中国社区康复在短短 24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毕竟发展历程时间不长,对于国际社区康复的借鉴和吸纳程度有限,目前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从立法层面看,中国社区康复重点放在医疗康复上,没有提到社区康复的教育、就业、文化等社会康复。不过,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残疾人组织和文化生活方面都在不断进步,虽然社区康复在社会领域没有发展规划,但是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社区康复中社会康复的发展。
(二)中国社区康复现状
1.中国社区康复特色
中国社区康复是在借鉴国际社区康复的经验下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社区康复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中结合了中国残疾人现状、政府资源和社区发展等条件,因此中国社区康复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国际普遍经验的特征。虽然中国社区康复存在不少问题,但却是适合中国残疾人发展现状的,其主要特征如下:
政府主导,立法保障[15-16]。从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是由政府推动、政府实施,并且把社区康复纳入残疾人法规和政府发展规划中,这既保证了社区康复的权威性,也保证了社区康复在全国更有效地实施,形成了中国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社区康复模式。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国际社区康复强调在社区发展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实施社区康复,更能体现和尊重残疾人的需求,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社区康复发展的不成熟,决定了完全自下而上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残疾人问题。因此,中国社区康复主要由政府决策,残疾人的充分参与,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康复模式。
集中在医疗康复领域。从立法层面看,中国的社区康复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领域,政府和社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保证残疾人身体康复的问题上,没有扩展到社区层面的社会康复中。虽然中国残疾人事业在教育、就业全方面不断发展,但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没有把残疾人社会康复的发展列入社区康复,社区康复中除了医疗康复的其他方面还没有得到立法的保障。
国际合作,中西结合[15]。目前一些国际残疾人组织,如国际助残 (HI)和克里斯朵夫国际防盲协会 (CBM)等,介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推动了中国社区康复的全面发展。由国际组织在中国实施的社区康复项目比较接近国际理念,覆盖了残疾人多方面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社区康复模式。
融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政府相关政策,中国社区康复成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这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社区卫生资源,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这种结合也扩大了社区康复的服务对象,从残疾人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形成了一种覆盖全社区的资源共享模式。
2.中国社区康复中的不足
目前中国社区康复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社会各方面对社区康复认识不够、覆盖范围不广、缺乏经费、人员不足等。国内学者相应从宣传、筹资、培训方面提出建议,完善中国社区康复。关于中国社区康复的医疗康复方面,中国学者和残疾人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对医疗康复的认识很到位,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但是中国社区康复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狭窄,即目前中国社区康复还没有把教育、就业等残疾人社会康复内容正式纳入社区康复的规划和政策中。残疾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残疾人不仅需要在社区得到康复服务,更需要得到教育、就业支持,这是残疾人获得和健全人平等机会的重要途径。中国社区康复社会康复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才能更充分、最大化利用社区资源,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的最高目标。
三、中国社区康复的本土化发展模式探讨
从以上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残疾人社区康复在 30余年的发展中不断提出新的残疾人发展理念,指导全球残疾人事业进步,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只是在社区康复实施范围上不断扩大,在理念上与国际残疾人社区康复相差较远。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不同特点,不能一味照搬国际模式。因此,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既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发展,尤其注重发展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
(一)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社区康复
国际最新社区康复理念提出社区康复有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五部分内容,同时 2010年《社区康复指南》也指出这五部分不是社区康复项目都需要实施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分开展。中国社区康复要完善残疾人健康部分,重点发展残疾人教育和生计部分,有选择地进行社会和赋权部分的实施。
1.健康
中国社区康复和国际社区康复一样都是从残疾人医疗康复开始,中国既有相关的立法保障,也有多年的实施经验。中国社区康复健康的内容涵盖了健康促进、残疾预防、医疗、康复和辅助用品用具,这也是最新社区康复健康部分的所有内容。虽然目前社区康复没有覆盖所有残疾人,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但是中国残疾人事业规划在不断增加受益残疾人的比例,中国社区康复正在朝着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努力。社区康复需要做的是密切配合卫生部门,与残疾人及其家属合作,保证每个残疾人都可以享受到康复服务[17]。
2.教育
正规教育中,中国各类特殊教育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得到很大发展,保证了一部分残疾人获得教育。但是中国社区学校的全纳教育还需要改进,也就是让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都在社区学校里学习,这便于社区残疾人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促进了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同时也培养了残疾儿童的社区意识。社区康复需要密切配合教育部门,保证所有残疾儿童的初级教育,并促进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18]。
3.生计
残疾人的生计发展主要依靠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方面社区康复的任务是保证所有残疾人都可以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利益,在就业方面社区康复的任务是协调残疾人获得培训和就业的机会,尤其是社区层面的就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为社区经济作贡献,实现残疾人的自我价值,经济地位的提高可以保证残疾人社会地位的提高[19]。
健康、教育和生计是目前中国社区康复需要重点完善和推动的部分,因此,中国残疾人部门需要在这三部分重点投入和扶持。除此之外,中国残疾人事业在残疾人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和残疾人组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活动都是在社区层面进行的,本身就是社区康复的一部分。社区康复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进残疾人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和残疾人组织的发展,丰富残疾人生活。社会和赋权的其他方面虽然对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社区康复资源有限,可以当作更高目标规划在未来的社区康复发展中。中国社区康复要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完善和扩展,渐进中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发展
虽然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还不能与城市相比。我国残疾人中大约 75%为农村残疾人[20],作为社会双重弱势群体,相比城市残疾人,他们无论在医疗还是教育、就业等资源的占有上都相对匮乏。促进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不仅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
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虽然社区康复应该是自下而上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基层资源有限,农村社区康复仍需要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可以让各级执行机构重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发展,在工作中树立维护残疾人权益意识,另一方面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离不开政府资金支持,农村残疾人医疗卫生条件、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都直接关乎农村残疾人生存与发展。
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要重视农村残疾人组织的作用。残疾人组织也是国际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农村残疾人的分散性更加突显了农村残疾人组织的必要性。残疾人组织作为农村残疾人活动的基本平台,便于社区康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残疾人组织一旦在健康、教育和生计这些社区康复基本内容中发挥作用,社区康复中娱乐休闲、人际帮助等内容也将随之增加,这样可以树立残疾人自信心和能力建设,实现以残疾人组织为平台的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
四、结论与讨论
国际社区康复为全球社区康复的发展提供先进理念和一般原则,各国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实施。国际社会提出的社区康复的新发展,从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各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发展空间,消除社会歧视,实现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但是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尤其大部分残疾人在发展中国家,资源的限制使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康复不可能完全按照国际社区康复的先进理念进行。中国也是一样,中国社区康复要结合国情有选择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潜力很大。从发展历史来看,国际社区康复虽然发展时间也不长,但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很完善,中国社区康复发展更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欠缺,但是中国政府和残联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发展事业,在立法和政府发展规划中不断为社区康复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指导,残疾人社会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从社区康复的实践来看,中国社区康复目前重点放在医疗康复上,社会康复还没有形成规范,因此,中国社区康复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国内关于中国社区康复的研究不全面。目前关于社区康复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集中在介绍社区康复知识、中国社区康复发展现状、解决问题的措施、社区康复人才培养等几大方面;实践研究主要是基于某地区社区康复的发展及国外经验提出问题、建议和启示。研究领域有限,而且研究主题都是根据目前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因此内容上没有涉及社区康复中的残疾人社会康复,缺乏前瞻性。
虽然中国社区康复离国际最新社区康复理念相差较远,但符合目前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要促进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还需要从残疾人社会保障、政府意识、公民社会等很多方面入手,甚至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长期的调整,不能急于一时。另一方面,社区康复的实施可以全面改善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残疾人扶贫问题,可以解决残疾人生计。社区康复的发展既依赖于现有残疾人事业的资源,又反过来促进可用资源的增加,从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
[1] 吴春容.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2)
[2] 何镜清.社区康复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2003(3)
[3] 卓大宏.社区康复的新阶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portson Specific Technical Matters:Disabil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Geneva,1976:20-2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claration of Alma-A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mary Health Care,Alma-Ata,USSR,6-12 Sep tember 1978.Geneva.1978
[6] Einar Helander,PadmaniMendis,Gunnel Nelson,et al.Training in the Communit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Introduc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1989:11,23-25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Conducting,Monitoring and Self-Assessment of 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Using Evaluation Information to Improve Programmes.Geneva.1996:4-5
[8] 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WHO康复协作中心·香港.CBR: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社会包容的一种战略(2004联合意见书).日内瓦.2004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BR Guidelines:Introductory Booklet.Geneva.2010:23-26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eting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for 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Programmes.Geneva,Switzerland.2004:4-14
[11] 唐斌尧,丛晓峰.国内社区康复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德州学院学报,2003(1)
[12] 孙启良.抓紧社区康复人才培训,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1)
[13]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全康办〔2007〕3号.(2007-01-23).http:∥www.cdpf.org.cn/kangf/content/2007-01/23/content_75774.htm
[14] 中国残联.卫生部、中国残联文件: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残联发 [2005]3.(2005-01-19)http:∥www.cdpf.org.cn/Kangf/content/2005-01/19/content_75763.htm
[15] 卓大宏.进入 21世纪的社区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6)
[16] 黄耀明.社区康复模式及本土化发展策略探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BR Guidelines:Health Component.Geneva.2010:1-3
[1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BR Guidelines:Education Component.Geneva.2010:1-3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BR Guidelines:Livelihood Component.Geneva.2010:1-3
[20] 中国残联.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2007-11-21).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07-11/21/content_74902_3.htm
The History and Curren t Situation of Comm un ity-based Rehab ilitation for Per sons w ith D isability
Guo Youyou L iu Lin
The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is a disabled persons’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dvocatesatpresent.CBR includeshealth,education,livelihood,society and empowerment.The final goal of CBR is social inclusion of disabled personswith the focuson the basic role that community play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abled persons.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about CBR,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analyses the evolution features and summarizes the new idea of international CBR.On the basisof Chinese study and government planning about CBR,the papermakes clear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BR and discusses the indigenous developmentmodel of Chinese CBR,with the purpose to make Chinese CBR lear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meet the development demandsof Chinese disabled persons.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Personswith disability;International CBR;Chinese CBR
2010-11-29
郭悠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 林,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邮编:100083。
(责任编辑:连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