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人”杂谈

2011-12-19高建

幸福·悦读 2011年8期
关键词:杨度吴佩孚汪精卫

高建

清末文人吴趼人年轻时纵横文坛,写出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佳作。但到晚年,却因蝇头小利而晚节不保。因此,当他去世后有人送了一副挽联:百战文坛真福将,十年前死为完人。且不论这副挽联对吴趼人的概括是否恰当,其下联“十年前死为完人”倒是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动写照。回溯往昔,青壮年时意气风发,享誉九州,晚年时却名声扫地、谤满天下的大人物,史不绝书。

与吴趼人同时代的李鸿章,其跌宕的人生路途可谓这句话最贴切的诠释。想当年,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声望权势,极一时之盛。平发捻,建淮军,组舰队,武功赫赫;开工厂,办铁路,搞外交,政绩斐然。慈禧称他“再造玄黄”,格兰特评其为当时四大伟人之首,伊藤博文更视其为中国唯一可与列强争锋之人。然甲午一役,中国惨败,赔款割地,任人欺凌。李鸿章作为战事的主持者和协约的签订人,名誉地位一落千丈。昔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凌云豪情,最终化作了“秋风宝剑孤臣泪”。

历史喜欢嘲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让他们一生辉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假使李鸿章早去世十年,他将和郭子仪、戚继光等中兴名臣一样,以几乎毫无缺憾的形象载入《清史稿》。

李鸿章的遭遇并非历史的独唱。在他之后,又有多个人物重蹈其覆辙。袁世凯、段祺瑞、汪精卫这三位青壮年时都出类拔萃,引领社会发展。袁世凯废除科举,创办学堂,建立新军,发展实业,俨然救世英雄;段祺瑞起于行伍,发迹北洋,三造共和,执政数载,人称“北洋三杰之虎”;汪精卫留学东洋,行刺载沣,投身革命,名动一时,其狱中诗作“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更是展现了他的凛然正气。

但这三位人物,都在去世前几年逐步走上了不归路。袁世凯洪宪称帝,举国反对,饮恨而终;“三一八”惨案,段祺瑞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汪精卫叛逃河内,投降东瀛,世人皆称国贼。每读到此,不禁感慨万千:若早死十年,必为完人。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由盛转衰,仿佛成了一个定律,让那些历史人物在登上权力顶峰后走上了下坡路。但翻开史册,我们还发现一些与之相反的例子。一些人中晚年才逐步走向正途,留下佳名,其境遇恰可概括为“十年前死為罪人”。

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时宠信王振,宦官势力膨胀,终致土木堡之变,塞外北狩,幽禁南内;但夺门之变,英宗复振,启用李贤、王翱,平定石、曹之乱,废止妃嫔殉葬,《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杨度早年反对共和,拥护独裁,鼓动袁世凯称帝,逆潮流而行,遭到国人唾骂声讨,可谓共和之罪人;但其晚年转向共和,加入共产党,营救李大钊,将人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吴佩孚,操作总统贿选,镇压“二七”罢工,依靠武力打压革命,举国公愤;但晚年不畏逼迫,不受引诱,拒绝当日本人傀儡而被暗杀,因此出殡之日,北平万人空巷为其送行,以彰其民族气节。

如果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死去,那么将作为一个昏君记入《明史》中;如果杨度在1919年死去,那么就不会转变信仰,加入共产党,更难以逃脱历史骂名;如果吴佩孚1929年死去,那么就会以一个残暴军阀的形象留在人心中。

人生倏忽数十载,但其波折起伏,难以预料,以至于祸福轮转的传奇轶事屡见不鲜。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都乃一时雄杰,谁料想晚景惨淡;朱祁镇,杨度,吴佩孚,曾经罪责难逃,最终却美名留存。这些人的发展轨迹变化如此大,自然与其人生遭遇有关。倘使无甲午之战、清帝退位、中日战争,则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断不会在历史大潮中迷失航向;假若无北狩之苦、洪宪之败、日寇逼迫,则朱祁镇、杨度、吴佩孚亦没有机会使自己的人格在晚年得到升华。时势造英雄,时势亦弃英雄,尤其是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更是如此。这一切应当归结于人性的差异。历史事件,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当惊涛骇浪般的剧变袭来时,人物性格的优缺点便得到放大,并对社会发展和人生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李鸿章的隐忍私心、袁世凯的贪恋权欲、汪精卫的民族自卑,这些性格缺陷无不是慢慢积累并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了放大,导致了无可挽回的结局。

很多历史人物就是在声望功业如日中天时,性格的阴暗面没有得到抑制,反而越来越膨胀,最终导致了晚年的没落。只有加强自我反省,及时扬长补短,提高自身素养,人生才会少有缺憾,即便遇到暴风雨袭来,也会如朱祁镇、杨度等人峰回路转,逆境重生。

可以说,性格的差异决定了人生高度的落差,而人格的自我超越还是自甘沉沦,则在于个体是否具有反省意识和自我完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当那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开始产生微妙变化时,其后的人生基调就已经悄然定下了。

摘自《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杨度吴佩孚汪精卫
汪精卫叛国后中共“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与实施
从保皇党变共产党
杨度给儿子儿媳的赠言
杨度第二次留学日本就读学校考(1903~1907)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低情商,易受伤
“颜控”陈璧君倒追汪精卫:彪悍的爱情不需要解释
吴佩孚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