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参的无为与有为

2011-12-19

幸福·悦读 2011年8期
关键词:百官同僚高祖

曹参是继萧何之后西汉王朝的第二任相国。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刘邦的股肱之臣,同为沛县乡党,同随高祖起兵;不同的是曹参是武将,萧何为文臣。萧何作为谋士,功高至伟,自不必赘言,而曹参铁马金戈,驰骋沙场,其功亦不让萧何。司马迁为曹参作传记,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由此可见,曹参非一般常人所能及。起初,两人为挚友,后因封赏有别,顿生隔阂,互不服气。萧何死时,却推举曹参为相,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不过,曹参入相之后,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无为而治”,这更叫人费解。

曹参入主丞相府时,各级官员可谓人心惶惶,无不畏惧新相因前嫌而罢百官。但数日之后,他却贴出了一张文告,所有政务、用人皆依前相理事。一纸文告,无疑有稳住人心之效。数月之后,曹参已熟知同僚好恶,百官长短,于是,便将一批华而不实、沽名钓誉之人革职弃用,又将一批质朴忠厚、老实勤恳之人补缺重用。从此,丞相曹参便不理政事,通宵达旦“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也就是说借酒作乐,似是醉生梦死。如此,在同僚看来,是沉沦、堕落之举,于是便有宾客或官员入见曹参,以期劝谏。但是,无论是谁前往,不等发问,就被曹参邀入席中,一并畅饮,且是一醉方休,不“合污”也“同流”了。但是,若考查曹参从政经历和能力,他不应该是如此作为。任丞相之前,他是齐国相国。九年之治,民安国强,被百姓以“贤明”二字赞誉。可如今,他意欲如何呢?同僚甚是不解,于是便上行下效。据《史记》记载,相府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侍吏很是厌恶,就借故请丞相到后园游玩。曹参到此,不但不加以制止与训斥,且是闻歌起舞,兴致渐高,还令侍吏取酒设座,痛饮开去。

如此,属吏感恩,却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不满,便将曹参的所作所为报告了惠帝。惠帝很生气,觉得丞相是欺他年幼未冠,瞧不起自己,就对曹窋说:你私下问问丞相,高帝刚刚永别群臣,皇上又年轻,他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报告,他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之后惠帝又特别叮嘱曹窋:这些话你不要说是朕叫你问的。曹窋是曹参的儿子,官居中大夫,常伺于皇上左右。一天回家,他便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劝谏父亲。曹参听罢大怒,赏了儿子两百大板,且将他赶出家门:“国家大事岂是你能指点的?快进宫侍奉皇上吧。”待到上朝,惠帝责备曹参:“为何惩罚曹窋?是朕叫他去规劝您的。”曹参赶紧脱帽谢罪,之后便问:“陛下自思,您的圣武英明可比得上高祖?”惠帝答:“朕怎敢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陛下您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你好像不如萧何。”曹参答:“圣上所言圣明。从前高祖和萧何平定天下,法律、典章均已完备,今陛下垂拱临朝,臣等能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前制而不令有失,就算是继承前人了,难道还想胜过一筹吗?”惠帝听罢,觉得有理,也明白了曹参的良苦用心,便不再责问,请他下去休息了。

曹参为政三年后病逝。他死后竟得百姓讴歌:“萧何为相,较若画一,曹参成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这也是必然,经过数年大乱之后,百姓求的是安宁,国家求的是强大,民安国强,岂不欢欣鼓舞?!

曹参问政的行事方法,在现在看来未必值得效仿,所谓“萧规曹随”,至少有因循守旧、不求进取之嫌。不过,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封建时代,曹参作为万人景仰的丞相,却也表现出了诸多优良的品质。首先他拒绝扶持亲信、排斥异己,不把对萧何之成见转嫁于百官身上。仅此一点,就难能可贵,让很多人汗颜不已了。其次,知不可“为”便不去“为”。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这曹参却是一把火也未曾点燃。为什么?有自知之明是也。不是智者,就别佯装智者,依前制而安民又何惜哉!既是当下,也不乏有喜爱“烧火”之人,他们期以表现自己的聪明,最后却烧得玉石俱碎,如此,不如学曹参,才不如人,不如休矣。

在司马迁的笔下,曹参的“醉”,不是贪官污吏的醉生梦死 ;曹参的“散”,也不是庸懒者的漫不经心。所以,曹参行事问政,看似“无为”,却是“有为”。

猜你喜欢

百官同僚高祖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细节
两手空空更好
会感恩的小狗
两手空空更好
警察犬訓練士として11年「同僚」と築く信頼関係
热火朝天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