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1-12-18常印佛
序
矿田地质勘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矿田构造研究是地质找矿的临门一脚,非常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在我国,尤其是中东部,地表矿的新发现率已日渐减少,深部找矿日渐成为今后的主要任务,矿田地质理论和找矿方法更应适应这一需求加以创新发展。我国在境内外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不仅要研究具体矿床成矿规律和评判大区域成矿带的资源潜力,而且要加强矿田地质调查与勘查,注重矿田地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几十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矿田构造领域的研究及其指导地质找矿的实践方面作出了不少创新性贡献,获得了显著找矿实效,同时也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包括借鉴和学习前苏联的地质工作成果和经验。李四光先生确立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研究方向,建立了矿田构造研究室(1956)。杨开庆先生曾组织“全国矿田构造与小型构造学术研讨会”(海南,1982)和“全国矿床构造学术会议”(广东韶关,1986),翟裕生先生主持了“全国矿田构造专业会议”(山东招远,1986),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矿田构造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最近,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长安大学主办,成功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陕西西安,2010)。会议总共收到论文和摘要达260多篇,会前专题讲座9个,大会报告13个,分专题报告94个,会后组织了凤太矿田铅锌金矿和金堆城钼矿两条路线的地质考察,充分交流了多年来的科研找矿成果。会议在《地质通报》编撰出版了“矿田构造会议论文专辑”;会后又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发表“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现在会议又组织出版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的矿田构造会议论文专辑。据我了解,在我国地质科学领域,一个中型学术会议,能够编辑并且正式出版三个研究论文专辑的,这可能还是第一例。
矿田范围是世界矿产勘查选区的重点。统计表明,近30年来,全世界发现的巨型矿床中,多数是在已知矿山所在的矿田范围里找到的,近期发现的100个贵重、有色金属大型-特大型矿床,58% 是在已知矿床周围找到的(戴自希,2004,2005)。2004年以来,我国实施国家危机矿山找矿勘查专项,在个旧、水口山、柿竹园、大冶和红透山等大型矿山取得了重要找矿进展,其接替资源基本上也是在矿田范围内发现的(吕志成等,2011)。事实表明,大中型矿山所在的矿田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随着地质勘查程度、认识水平和技术方法的提高,多数矿田能够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然而,目前关于矿田的地质研究、资源勘查和找矿方法技术工作均比较薄弱,急需提高。国内主要地质矿产科技刊物,只有少数论文涉及矿田的地质科技问题。地质院校尚少有关于矿田地质的相应学科(课程)设置,因此人员队伍匮乏。回眸国家科技攻关、基金委和部委科技的多年项目目录,也鲜有对矿田地质工作的支持。这些情况都亟待改进。
矿田构造研究在应用于地质找矿方面卓有成效。但是有构造不一定有矿,有必要进行矿田地质学的整体研究(吕古贤,2011)。李四光先生强调: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着双重控制的:其一,是成矿的物质条件;其二,是成矿的构造条件(李四光,1965)。因而矿田地质勘查理论方法的探索,需要注重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次《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矿田构造论文专辑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推动矿田地质勘查研究和实践,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引下,经过地质勘探部门努力和产学研通力合作,我们能在矿田地质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新成果,能够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田地质这项工作,是地质学科发展的一个部分,也是保障国家资源可持续供应的重要需求。我希望更多的有志地质青年投入到这一领域来,奔向崇山平野,高原荒漠,为祖国寻找更多的宝藏。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