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盘统筹 多措并举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2011-12-18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张彦欣少将

国防 2011年3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融合

■ 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 张彦欣 少将

党的十七大作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各地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形成共识,先后出台了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纲领或文件,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保证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由决策层向实践层落实。但从前期实践情况看,还存在顶层设计滞后、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整体协调推进。对此,必须从搞好顶层设计、谋求互促共赢、突破关键环节、完善政策法规等环节入手,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首要环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局研制发展规划

要持续奏响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高度搞好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设计。一是要超前谋划,注重前瞻性。当前,应抓住研究细化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可抽调军地精干力量成立课题研究组,围绕各级议军会议确定的建设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分析未来五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条件和发展趋势,制定军民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确保军民融合式发展有序推进。二是要军地衔接,注重协调性。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地双方诸多领域,必须加强军地沟通协调,在顶层设计上努力体现军地双方的建设需求,形成军地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融合格局。三是要上下配套,注重系统性。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推进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制定好本级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指导所属机构依据“总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使各级制定的发展规划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本地实际,做到上下之间目标任务相配套、发展思路相一致、资源利用相补充。四是要抓住需求,注重操作性。实践表明,若要有效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什么能融合就融合什么,哪方面需要融合就在哪方面下工夫。因此,要对军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调查,切实把军地资源优势搞清楚、把军地发展路径搞清楚、把军民融合重点搞清楚,使制定的总体规划、具体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谋求互促共赢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着眼点,必须坚持以强军富民为目标,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

军民融合是谋求互利共赢的融合,只有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调动军地两方面积极性,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各地按照“平时战时一体、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思路,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经济建设带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功能双向转化、资源双向利用、建设一体运作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从一些局部看,有的军地领导还单纯地认为军民融合发展就是政府对部队给钱、给物、给政策;有的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但对驻军建设的支持不增反减;有的地方驻军不少,但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的表现却不甚突出。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要持续奏响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时代强音,就应围绕实现强军富民目标,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确立双赢理念。观念引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各级应采取军地党委中心组联席学习、军地院校交叉培训等形式,认真学习胡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指示,切实认清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在观念上实现由“单独发展”向“共同发展”、“单项合作”向“系统共建”、“贴近式发展”向“融合式发展”的转变,防止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二是要着眼平战一体,兼顾双向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各项改革、组织产业调整、重大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兼顾国防需求,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思考、有机结合、统抓统管,军用与民用、平时与战时紧密衔接。同时,可以协调总部机关和本地驻军,在国防项目建设上尽量考虑拉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最大限度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三是要发挥军地优势,实现“双力”提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驻军优势,组织其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实现富民目标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改革发展成果,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努力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共同提升。

三、突破重点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主要课题为抓手,扭住关键环节,军地聚力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多、要素全,只有突破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才能有效推动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诸要素全方位、深层次交流融合。一是要把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工业体系。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军民技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可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着力加强军工基地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着眼实现资源整合、成果转化,鼓励地方企业加强军民通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拓展民用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支撑、辐射、牵引和放大作用,为驻军和后备力量建设提供科技支持。二是要把军队人才培养融入国民素质教育。人才是富国强军之本,也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将地方大专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储备和培训基地,为部队培训人才;要有计划地把军民通用专业人才、现役军官和后备力量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师团营职干部纳入省市县党校培训计划。同时,要依托驻地军队院校和人武学院,分批次对分管涉军工作的地方领导干部进行轮训,着力构建军地合力、齐抓共管、融合共育的人才培养体制。三是要把国防设施和战备建设融入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与国防效益“双丰收”,扎实搞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国防设施和战备建设项目的工作。比如,在港口建设中,要兼顾军事需求,预留特种载驳接口,满足部队多点、双向和全天候重型装备装卸载需要;在高速路主干道,为部队机动开通特殊出入口,提高部队机动速度;等等。四是要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融入政策法规建设。着眼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注重从政策法规层面入手,进一步解决好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复转退伍军人安置等具体问题,落实好军人军属的优抚政策,努力打造稳军心、促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创新形式载体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活力之源,必须坚持以形势任务为牵引,积极探索实在管用招法

创造紧贴军地双方需求、富有时代感的活动载体,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助推器”。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在继承发扬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紧贴形势任务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形式载体,努力提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把双拥共建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把“军地发展共受益、军民共同得实惠”作为检验衡量开展活动的重要尺度和标准。要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和范围,引导和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趟出新的方法路子,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二是要把品牌建设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军民融合式发展品牌,对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着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契机,在军地人才培养、军工民企互入、国防工程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推得开、效果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品牌,以品牌促进融合式发展。三是要把大项任务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大项任务能够有效带动和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注重通过军地共同承担大项任务,进一步强化融合思想、全局观念和协作精神,盘活军地双方资源,着力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质量效益。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融合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防小课堂
《融合》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